伊莎貝爾·于佩爾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杰出藝術(shù)電影貢獻獎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法國)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的頒獎舞臺上,伊莎貝爾·于佩爾一襲白裙優(yōu)雅上臺領(lǐng)取了“杰出藝術(shù)電影貢獻獎”的獎項。主持人詢問她從影30余年的表演秘密,她先是笑稱“秘密如果說出來就不是秘密”,然后又表示,“成功的秘密,那就是我碰到很多好的導(dǎo)演和好的演員并一起合作。”
和于佩爾合作過《包法利夫人》的法國新浪潮導(dǎo)演克勞德·夏布洛爾曾高度評價于佩爾的表演:“導(dǎo)演們通常以為是他們幫助了演員,但伊莎貝爾的例子正相反。她看起來非常的服從,一切都像是按你所說的去做,結(jié)果卻變成了拍攝她自己的電影,她是法國最偉大的電影‘作家’之一。”
“我看起來工作很辛苦,可工作對我來說太容易。但這也不是什么可自豪的事,我猜想我可能就只有這個能力。”在于佩爾眼里,表演時就像人在水中,你必須游泳才能活,這時候,水和自己的關(guān)系變得愈加復(fù)雜,你害怕溺水,然而你又必須依賴水的浮力。聰明的于佩爾沒有讓自己處于一種被挖掘的被動狀態(tài),她既能和辦事挑剔的戈達爾愉快合作《受難記》,也能理解性格古怪的皮亞拉在《情人奴奴》里的歇斯底里。
表演的天賦之外,于佩爾日常的閱讀思考也增加了其表演的厚度和深度。她曾羅列了自己若流落荒島會帶的十本書:《凡·高書信集》、萊辛的《野草在歌唱》、福克納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陀氏的《群魔》、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波德萊爾的《惡之花》、艾倫·杜卡斯(法國名廚)的《自然》、約翰·考柏·波伊斯的《自傳》、卡梅倫·克羅的《對話比利·懷爾德》。這些涉獵廣博的書籍大概也為于佩爾的表演秘密打開了一扇供人發(fā)掘的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