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曼佐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評委
代表作:《嚴密監控的列車》(捷克)
上海國際電影節開辦初年,曾和東歐電影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我們不僅能在金爵獎的評委會成員里看到那些出現在東歐電影史里的著名導演,也能在電影展映單元里欣賞到許多冷門的東歐佳作。波蘭導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和克日斯托夫·扎努西、匈牙利導演兼編劇伊斯特凡·薩博都曾擔任過評委會成員。時隔多年,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獎評委又迎來了一位東歐電影導演伊利·曼佐,這位捷克新浪潮大師的到來,續寫了上海和東歐的電影往事。
伊利·曼佐生于捷克布拉格,1958-1962年間在捷克國立電影學院攻讀導演課程。服兵役后,伊利·曼佐在1965年加入布蘭杜夫電影公司,拍攝了首部電影《深海珍珠》。1968年伊利·曼佐根據捷克小說家赫拉巴爾的短篇小說《嚴密監控的列車》改編的同名電影備受國際注目,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69年他的《失翼的云雀》被捷克當局禁播,20年后,重見天日的這部作品沒有因時代的留置而褪色,依舊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熊獎。
作為捷克新浪潮的大師,伊利·曼佐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嚴肅。在接受金爵獎的媒體專訪時,這位75歲的白發老人盡管步履蹣跚,可說起熱愛的電影仍是滔滔不絕。他表示,好電影就是為觀眾做一件耐穿又合身的衣服,做一雙穿再久也不會疼的鞋。
從伊利·曼佐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喜劇元素就成為他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他的電影里,任何悲傷似乎都能有嬉笑怒罵的一面。伊利·曼佐曾坦言自己最喜歡的演員就是卓別林:“我希望可以給觀眾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不是讓觀眾看完以后感覺很沉重。但是我又不喜歡那種非常簡單的喜劇,只是為了笑而笑,沒有深度的那種喜劇。這種笑對我來說沒有什么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