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小威
20°看SIFF
文/何小威

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對影迷來說,都是一年中最值得任性一次的機會。提前申請假期,反復調整自己最鐘情電影的List,然后趕在開票的一剎那拼手速,或者干脆半夜就去影院售票口排隊……這是影迷們幾乎都有的經歷,也是每年電影節后手握一堆票根的你我,最自豪的談資。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迎來了第20屆,而滿滿的回憶也總喜歡在這種整數年統統襲來,提醒我們,今年又該創造怎樣值得回味的記憶。組委會深知影迷心,于是搜羅了一堆好電影,新增多個新單元,而冗長的片單,總是影迷們最幸福的煩惱。我們細心從這份有史以來最強陣容、最高質量的展映片單中,精選出了20部值得關注的電影,或者說是一份真誠的建議。這20部風格迥異的電影,從20個視角出發,擁有20種格調,匯聚成20個看SIFF的角度,希望你可以在每一度中,都找到最愛。6月的上海,唯為電影躁動的心和好電影,不容辜負。



《低俗小說》(1994)
最另類的、最荒誕的午夜驚奇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午夜電影作為一種獨特傳統,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誕生了一大批堪稱影史經典的佳作。令人興奮的是,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首次設立了“午夜驚奇”單元。相比于《午夜兇鈴》《迷墻》《死侍》《驅魔人》等午夜驚奇電影,《低俗小說》顯得極其“荒誕”,因為它充滿了另類氣質的想象力。這種影片無論你看多少遍,都將收獲一種全新的體驗,自然就不容錯過了。
1994年,《低俗小說》與《暴雨將至》亮相影壇,共同掀起電影界的第三次敘事變革潮流,復雜的環形敘事發展至此,這兩部影片自然功不可沒。在中國影迷心中,《低俗小說》的經典地位不必再談,雖然故事放到現在不算燒腦,可閱片數遍,仍是興趣盎然。美國著名影評人,普利策獎獲得者羅杰·伊伯特評該片“在平實的敘事中揉入了粗獷的詩意與惡趣味的奇思妙想”。

《搏擊俱樂部》(1999)
再欣賞一次大衛·芬奇的魔術
“FOX 2000:從紙墨到光影”同樣是今年首設的展映單元,放映的是好萊塢巨頭20世紀福斯公司旗下的四大廠牌之一??怂?000電影公司近年來拍攝的優質作品,如《搏擊俱樂部》《怒火救援》《與歌同行》《穿普拉達的女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而早已經過歷史檢驗成為經典的《搏擊俱樂部》自然是我們的首選。
《搏擊俱樂部》是一部很“大衛·芬奇”的電影,驚悚、懸疑、暴力、陰郁、黑色幽默,一個都沒少,大衛·芬奇以大量的細節和絲絲入扣的講述組織起了整個故事,使得整部電影變得相當豐滿。而在這樣一個相對比較老套的關于精神分裂的懸疑故事基礎之上生發出對于現代社會與現代人的關系的思考—精神危機與現實的焦慮感,更是難能可貴?!恫珦艟銟凡俊酚罢{灰暗而又不失幽默,暴力頻出卻能引人深思,其再映實在是此類電影愛好者的福音。

《馬約莉·普賴姆》(2016)
最溫情的連接世界文化交流的“橋”
本屆電影節初次登場的“橋”單元主要展映影片,為美國獨立電影和制片人新作,這些作品大多經歷了美國各大獨立電影節的甄選,擁有不俗品質與口碑,如《雷恩1974》《馬約莉·普賴姆》《一些怪人》《梅納什》《紙牌人生》。值得一提的是,米歇爾·阿米瑞亞德導演的《馬約莉·普賴姆》,以“重回人間”的溫情,成為“橋”最好的注解。
在前不久的圣丹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的授獎辭中,評委贊譽《馬約莉·普賴姆》“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微妙的細節呈現出人類與機器關系的不斷演化,把智能機器對我們身份、記憶和生死概念的挑戰,以戲劇化的、令人感動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本片改編自喬丹·哈里森的“普利策獎”同名話劇,講述了86歲的女主角尋找到往昔點滴的故事。那種溫暖又真實的情感,足以感動每一個人。

《明月幾時有》(2017)
許鞍華沖擊金爵獎
作為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引人注目的單元,將決定金爵獎最終歸屬的主競賽單元總能吸引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作為今年主競賽單元入圍的華語片之一,許鞍華執導的新作《明月幾時有》相當吸睛。該片一次性“集齊”周迅、蔣雯麗、葉德嫻、鮑起靜、春夏五位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以及“票房小王子”彭于晏、“人氣總舵主”霍建華以及郭濤、黃志忠、梁家輝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加盟??梢哉f,這部電影去看“臉”也是值得的。
許鞍華素有“華語片良心導演”之稱,她對大格局影片的操控力有目共睹。影片講述了20世紀40年代的熱血傳奇往事,抗日游擊隊在日軍占領的香港成功救出數百位文化名人,史稱“勝利大營救”。也因此,《明月幾時有》未上映便已顯現出史詩之氣,顯然是今年華語電影中值得期待的大作。

《四月三周兩天》(2017)
最克里斯蒂安·蒙吉的作品
作為羅馬尼亞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蒙吉雖然作品不多,卻大多都是口碑佳作。作為今年金爵獎的評委會主席,他執導的四部影片《幸福在西方》《四月三周兩天》《山之外》《畢業會考》也將于主席影展單元放映,其中《四月三周兩天》則是蒙吉的代表作,也是這部影片使得蒙吉進入世界電影大師的行列。
無論就其故事本事抑或導演手法而言,《四月三周兩天》都是一部簡單平實的電影。這部反應當時羅馬尼亞社會現狀的影片,將事件、地點、沖突高度集中,自然是屬于難以把控的一種電影,但蒙吉卻將之處理得有條不紊,既張力十足,緊抓人心,又能利用長鏡頭和手持跟拍等手法將整個故事的情緒處理得平靜克制,彰顯出了大師風范?!端脑氯軆商臁纺苣孟伦⒅厮囆g質量的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其影片水平自然不在話下。

《紅圈》(1970)
教科書級別的警匪片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獨立電影開創者之一、新浪潮運動代表人物。今年,是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誕辰100周年,為紀念這位電影史上的杰出導演,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向大師致敬”單元中,展映梅爾維爾的系列電影作品,包括《紅圈》《萊昂莫漢神父》《大黎明》《賭徒鮑勃》和《眼線》等五部代表作品。不過,梅爾維爾算是上海電影節的“老顧客”了,此前《獨行殺手》《影子部隊》都展映過。在這五部電影中,有這樣一部影片被譽為“極其純粹而達至完美和經典”,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警匪片—《紅圈》。影片講述了一起由剛出獄的大盜、越獄犯人與被革職的警察聯合策劃的珠寶搶劫案。電影取名為“紅圈”,預示著危險的界限。全片最經典的莫過于30分鐘沒有對白的搶劫片段,音響與音樂完美結合,語言在此只是多余,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個人風格展現到極致。

《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為了大叔和蘿莉,還有那23分鐘
每年4K修復單元都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重頭戲,今年公布的片單中,多部影壇巨匠級導演的代表作和影史佳作亮相,較早的經典有《七武士》《山中傳奇》《雌雄大盜》等,稍晚的亦有《橡皮頭》《導火線》《勇敢的心》等名作。
這次推薦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在中國影迷中知名度甚高,雖然大叔和蘿莉的故事放之四海皆有佳作,但大導呂克·貝松卻能添之以新意,殺出重圍。影片中,一個是中年殺手,一個是背負仇恨的小女孩,兩兩相識,少了陰郁,卻多了幾分輕松與幽默。另外,本屆電影節放映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的4K修復版,而且比原來放映的110分鐘足足多了23分鐘,總片長為133分鐘。這23分鐘的內容,主要是在影片的第二幕,即增加了殺手萊昂和少女瑪蒂爾達之間的感情戲。能夠在銀幕上重溫這部電影已是幸運,竟然還有23分鐘的“彩蛋”,簡直幸福。

《恐懼吞噬靈魂》(1974)
感受法斯賓德的最高水準
作為當年新德國電影四杰之一的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在14年的電影生涯中,以驚人的速度為后世留下了44部電影作品,其中不乏經典之作,是“德國新電影”的領軍人物。今年是他逝世35周年,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向大師致敬”單元展映其六部作品:《愛比死更冷》《恐懼吞噬靈魂》《寂寞芳心》《中國輪盤》《世界旦夕之間》《維洛妮卡佛絲》,以此紀念這位對世界影壇作出巨大貢獻的導演。在這六部電影中,有媒體曾評價《恐懼吞噬靈魂》“可能是他四十來部電影中的佼佼者”,因此,看《恐懼吞噬靈魂》也自然是了解法斯賓德電影的首選途經。電影《恐懼吞噬靈魂》用國際性的電影語言,用新的德國故事,克服了庸俗的商業性,激發了聯邦德國議會“電影資助法”的修改,還掀起了19世紀70年代德國電影的新高潮,而他本人也成為新德國電影的重要代表人物。

《戰艦波將金號》(1925)
SIFF里最經典的“敖德薩階梯”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經典單元中有四部影片皆可說是電影史上舉足輕重的里程碑式作品,包括《戰艦波將金號》《三生計》《卡拉瓦喬》《東京流浪漢》,其中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的影史地位自然無須贅述。
20世紀20年代是蘇聯電影的黃金時期,佳片迭出,而其巔峰代表之一自然非《戰艦波將金號》莫屬。作為俄國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獻禮影片,電影《戰艦波將金號》講述了敖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歷史故事?!稇鹋灢▽⒔鹛枴返乃囆g力量,是在于它所表現的歷史的真實,在于它解放了當時人的思想,喚醒了千百萬人追求自由的意愿。愛森斯坦將其復雜的蒙太奇理論付諸實踐,手法大膽獨特,鏡頭之間極具視覺沖擊力,更不用說其中的“敖德薩階梯”的經典程度,如此劃時代的作品經多方修復,于大銀幕上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將不同凡響。

《一切為了一個女孩》(2016)
亞平寧半島未“入世”青春的代表
作為歐洲電影的代表之一,意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作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題展映單元之一的“聚焦意大利”單元精選了9部近兩年來意大利電影的佳作,如《偉大的夢想》《索多瑪的120天幕后事》《托馬斯》《監獄之花》《一切為了一個女孩》《可怕的戰爭》《犯罪行為》《夢中人》《情圣返鄉》。這些來自亞平寧半島的優雅與浪漫,歡樂與悲傷的電影,讓我們可以在電影院中細讀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在這個美麗的傳說中,曾憑借處女作《湖邊女孩》橫掃意大利金像獎,連奪最佳電影、最佳新人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最佳制片等10個獎項的導演安德里亞·莫萊奧尼的新作《一切為了一個女孩》無疑備受關注,也是該單元的首選。該片講述一對戀人初嘗禁果的故事。故事里 ,男主角塞繆爾的青春,跨越亞平寧半島,成為你我的青春寫照。

《契克》(2016)
德國電影里的“非主流”青春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地球村”展映單元中的老牌單元,“聚焦德國”每年都會挑選一批最新的、最優秀的德國電影進行展映,如《契克》《冷酷的心》《我的侏儒父親》《八月的霧》《羅比和托比的奇幻冒險》《斯蒂芬的天堂》《最后一節車廂》《另一個世界》等。這些影片大多是從德國本土視角出發,力圖展現當代德國風貌的佳作。倒是其中有一部“非主流”的青春公路片—《契克》,極有可能大放異彩。
執導該片的導演是曾經憑借電影《勇往直前》拿下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的法提赫·阿金。他在駕馭類型影片方面,堪稱個中好手。作為一部有點“另類”的青春公路片,導演法提赫·阿金通過一個木訥且缺少存在感的男孩邁克的視角,將年青一代的復雜情感和心緒展現得淋漓盡致。看完影片后,你也許會由衷地感嘆:原來這才是青春啊。

《繡春刀·修羅戰場》(2017)
中國武俠片的新希望
“成龍動作電影周”已邁入第三個年頭,今年同樣為各位觀眾帶來了數十部動作佳片。如火遍全球終登內地大銀幕的《自殺小隊》,以及《硬核亨利》《爆頭》《會計刺客》《重生》等。這些動作影片各有特點,但作為該單元的首選,搶在全國上映之前,并將作為“成龍動作電影周”開幕片的《繡春刀·修羅戰場》無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作品。
作為2014年最“另類”的,在商業片的浪潮中給予中國傳統武俠片希望的古裝動作大片《繡春刀》的續脈之作,《繡春刀·修羅戰場》講述了明朝天啟七年,由著名演員張震飾演的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在追查案件中身陷陰謀的精彩故事。有了第一部成功的票房成績做基礎,導演路陽獲得的投資大了不少。自然而然,他的想法也勢必更為大膽,其心目中最佳的畫面質感也將得到最大限度地實現。這些,或許是我們今年期待這部電影最大的理由。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2016)
走進美國藝術史教科書的中國藝術家
除了商業片和藝術片,紀錄片同樣是一個國際電影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紀錄片單元可謂匯聚了頂級佳作:馬丁·斯科塞斯監制的《“感恩而死”的漫長旅程》,見證日本偶像狂熱風潮的《東京偶像》,記錄著名焰火表演藝術家蔡國強藝術歷程的首部電影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意大利的藝術館巨制《佛羅倫薩與烏菲茲美術館》等等。
其中,我們最關注的是《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在蔡國強近三十年的藝術創作中,天梯是他屢次計劃、最終在家鄉完成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兩天,網絡點擊率立即突破2000萬。影片的主體是煙花放映天梯燃燒至天際的神奇視覺效果,絕對值得在大銀幕上觀看。奧斯卡獎得主導演凱文·麥克唐納歷時兩年,無限深入蔡國強的工作和生活,為觀眾揭開了他在制造壯觀藝術背后的另一個真實人生。

《火車司機日記》(2016)
在歡笑中思考人生
“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展映板塊的常設單元,是第三世界國家優秀電影的集合場。本屆電影節從1016部影片中遴選出10部優秀影片,包括《嘿瑪嘿瑪》《墓地情歌》《拯救薩莉》《依依惜別》《模擬》《克羅地亞憲法》《火車司機日記》《斯科普里的解放》《受傷的心》等。這些影片,將以多樣的攝制風格和豐富的鏡頭語言,呈現“一帶一路”沿線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
如果只選一部,《火車司機日記》里用喜劇的方式探討死亡,是該片令人眼前一亮的理由,因為它凸顯了“一路一帶”的人文內涵。在電影《火車司機日記》中,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火車司機成為“兇手”的故事:每個火車司機的職業生涯中,平均會撞死20-30人。然而,導演米洛斯·拉多維奇在記錄這份血淋淋的“慘案”時,卻配上了黑色幽默的元素,讓人在歡笑中,更為深刻地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日本電影展映單元是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的單元之一,在大眾的印象中,日本電影總是不乏各種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想法。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為了滿足影迷的觀影需求,推出了各類型的電影,如《P與JK》《貓忍》《童使》《愚行錄》《曼谷之夜》《亂鶯》《人生密密縫》《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以及先于日本本土上映日期,提前展映的《海邊的生與死》《第二個夏天,不再遇見的你》《流浪貓》等。不過,從這份片單來看, 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2》、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清水崇的《童使》、西谷弘的《生在幼子》和大友啟史的《3月的獅子》仍然脫穎而出,因為它們在各自的類型領域,代表了當下日本電影的最高水準。

《家族之苦2》(2017)
日本21世紀“庶民喜劇”的代表作
不知是否因為年事已高,山田洋次近些年來愈加青睞家庭題材,先是向《東京物語》致敬的《東京家族》,之后又是備受推崇的《家族之苦》。此前黃磊的導演處女作《麻煩家族》便是改編自《家族之苦》,黃磊本人對山田洋次也是贊不絕口。而今年其續集新作《家族之苦2》又將亮相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相信該片會如曾在該電影節上展映過的《家族之苦》一樣,掀起影迷的觀影熱潮。
《家族之苦2》講述了平田周造一家的小事風波,以周造早年的同學于晚年的凄涼離世,來反映日本社會的某種現狀。典型的日本家庭劇情片,一貫哀而不傷的基調。

《比海更深》(2016)
是枝裕和繼續圈粉
近兩年日本電影風頭正勁,是枝裕和憑其前作《海街日記》在中國更是圈粉無數,去年的
新作《比海更深》延續了是枝裕和的家庭故事,再度聚焦于一個平凡普通卻帶有裂痕和創傷的家庭,一貫的家長里短,其手法平實推進,平靜中不乏暗流,含蓄而克制,典型的東方式的家族觀和情感表達,如果你喜歡《海街日記》,那么你就有理由關注這部影片,至于是枝裕和還能不能繼續圈粉,看看這部電影的票有多難買,或許就有答案了。

《童使》(2017)
日本“新”恐怖電影
清水崇是恐怖電影界無可爭議的大師,其執導的《咒怨》系列電影至今仍是不少恐怖片影迷心中的佳片,其中的“鬼娃”俊雄更是成為不少觀眾心中的夢魘。如今,清水崇推出新作《童使》,自然值得關注。更何況,這是瀧澤秀明時隔17年重返大銀幕,首次挑戰恐怖片。僅僅去看瀧澤秀明,也是值得的。再說,該片將于6月17日在國內和日本同步上映。在電影《童使》里,清水崇的“鬼娃”恐怖效應將進一步得到發揮—一位自稱“童使”、臉色慘白、目露兇光的神秘男子將操縱兒童的鬼魂對人進行詛咒,讓人心寒卻又止不住旺盛的好奇心。

《晝顏》(2017)
看電影如何挑戰電視劇的成色
2014年,日劇《晝顏》讓無數觀眾追捧。時隔三年,電影版保留了電視劇的原班人馬,并將以亞洲首映的方式登陸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上戶彩產后復出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電視劇版之后的第三年。上戶彩飾演的笹本紗在經歷過種種波折、生活終于回到正軌之后,卻又一次在自己打工的餐廳中遇到了舊情人北野,兩人沒有抵御住愛情的誘惑,開始了一段禁忌的愛戀。但是,新的劇情并未止于此。令人驚喜的是,導演西谷弘,主演齋藤工、上戶彩將會出席6月17日在美琪大戲院舉行的首映兼映前見面會場。

《生在幼子》(2017)
日本最普遍,最典型的婚姻問題
作為日本電影周的開幕影片,在本屆上海電影節首映的電影《生在幼子》值得關注。無論何時何地,婚姻問題總是創作者與觀眾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日本導演三島有紀子在改編直木獎獲獎作家重松清的同名小說時,便深刻而又淡然地將再婚后的種種問題呈現在了電影《生在幼子》之中。信是一位經歷過離婚和再婚的男性,他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奈苗以及她此前所生的兩個女兒原本一同過著平凡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當奈苗又一次懷孕后,大女兒突然萌生出要與親生父親沢田見面的想法,可是奈苗當初的婚姻失敗正是因為沢田當初對她多次進行家暴。信與奈苗苦苦相勸,可是大女兒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以此為導火線,信的家庭再一次面臨新的困境。據悉,導演三島有紀子與田中麗奈將出席日本電影周的開幕活動。

《3月的獅子》(2017)
最值得期待的日本漫畫改編之作
喜愛高顏值的觀眾一定不要錯過這部《三月的獅子》。改編自同名的日本漫畫作品的電影《三月的獅子》講述的是一位失去雙親的17歲孤獨職業棋手桐山零在邂逅了川本家三姐妹—川本明里、川本日向、川本桃—后不斷成長,逐漸找回失去的愛與快樂的故事。
主角桐山零的扮演者神木隆之介素有“二次元少年”之稱,從小便因為擁有可愛的外貌在演藝圈登臺亮相,而且成為不少漫畫作品男主角的創作原型,這種與桐山零相似的身世經歷使他被導演大友啟史一眼看中,“神木隆之介在幼年時期就作為專業演員在舞臺上活躍,他與桐山零在性格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倍聦嵣希驳牡拇_確在這部電影里獻出了精彩的表演。另外,該片將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作國際首映,而導演大友啟史將會親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