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磊
厲害了!韋慧曉:遼寧艦上的首位女博士軍官
■文/劉磊

本文主人公
她是畢業于中山大學的地球科學系博士,曾在深圳華為擔任高級副總裁秘書,然而為了幼時的從軍報國夢,她放棄百萬年薪,自薦入伍到遼寧艦航母服役。磨礪4年后,她成為海軍首位女副艦長,并圓滿完成“獵鯊”、中俄“海上聯合—2016”等重大演習演訓任務。
2017年5月1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登上她所在的長春艦參觀,對之稱贊不已;五四青年節,她又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
韋慧曉1977年出生于廣西百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壯家妹。由于從小就愛看軍旅題材影片,韋慧曉做夢都想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兵。1996年高考填志愿時,她鄭重填上國防科技大學,結果被告知該校已經招滿。韋慧曉十分失望,所幸被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錄取。
能駕軍艦馳騁大洋,保衛藍色國土,她
覺得這是此生最幸福和值得驕傲的事!
除了專業成績優異,韋慧曉還是個愛折騰的女孩。那時的她常常畫著細細彎彎的眉毛,涂著亮亮的眼影,時而披散著頭發,時而又扎起兩條麻花辮。因為身材姣好,韋慧曉曾擔任禮儀隊隊長。1998年10月,南京大學授予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名譽博士”學位,學校選派韋慧曉作為獻花使者。當她用流暢的英語向老布什道賀時,老布什握住她的手說:“你是個很美的姑娘!”1999年,韋慧曉還榮獲全國推新人大賽廣告模特賽江蘇賽區十佳。
2000年大學畢業后,韋慧曉進入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秘書、行政助理,曾一度獲得華為“金牌個人”獎,拿到百萬年薪,成為人人羨艷的高薪白領。
2009年8月,中國海軍啟動組建航母接艦部隊,海軍有關部門收到了一封從廣州寄來的自薦信,信中寫道:“航母是中國水兵最大的舞臺,為了心中的夢想,我申請當一名普通的航母艦員,在戰風斗浪中歷練成長!”自薦人是韋慧曉。
當時韋慧曉已辭去華為的高薪工作,考取中山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在大家眼里,她有著非凡的經歷——曾入選“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赴西藏支教,是中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當過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志愿者;在比利時參加過中歐青年交流活動;獲得美國“百人會英才獎”;她還是“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互聯網上有關她的信息連篇累牘。
光鮮的頭銜、豐富的學識,加上姣好的面容,韋慧曉讓學姐學妹們羨慕不已。然而當大家聽說她要參軍時,覺得不可思議。有人對她說:“22年的勤奮苦學,難道就是為了當一名水手嗎?”韋慧曉說:“我愛航母,我要終生嫁給航母事業!只要能上航母,打掃衛生我都愿意!”
2010年10月底,韋慧曉又給海軍首長寄出一封厚厚的自薦信,表達想參軍的愿望。實際上,為了穿上軍裝,她在兩年前就開始了有計劃的體能訓練。先是每天跑四五公里,1年后增加到10公里,“把運動當成和吃飯睡覺同等重要的事情來做。”
自薦信寄出后,韋慧曉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3天后她就收到了海軍有關部門的電話。半個月后,海軍方面派人到學校考察,了解情況后為她提供了3個選擇,其中包括當時正在組建的航母接艦部隊。聽到“航母”兩個字,韋慧曉的眼神一下子亮了。沒有任何猶豫,她選擇了這項“與民族崛起緊緊相連”的事業。
2012年初,35歲的韋慧曉從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畢業,獲特招入伍,成為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一員。
韋慧曉坐在一群參加集訓的軍官中間聽課,心想這就算入伍了。第一次作自我介紹,她習慣性地向臺下鞠躬,直到部門長糾正說應該敬禮,她才意識到自己要抓緊進入角色了。
原以為自己在大學里參加過軍訓,而且都是在烈日酷暑下操練,最初她根本沒把基礎訓練當回事。不料,海軍訓練與以往在學校里的軍訓大不相同。第一次上抗眩暈課時,打量著眼前的固定滾輪,性格活潑開朗的韋慧曉躍躍欲試,上輪,旋轉,落地,她覺得還挺有趣的。但是,真正的挑戰遠不止這些。繼續上輪,1圈、2圈、3圈……咬牙堅持完成訓練指標規定的26圈后,一下來,韋慧曉就兩眼呆滯,臉色煞白,嘔吐不止。這種脫胎換骨之痛,每一名女艦員都必須經歷。
練體力,韋慧曉和戰友每天晨跑5公里;練臂力,她們每天托舉杠鈴數百次;練單杠,她們一吊就是1分鐘左右;練游泳,她們每天在百米泳道來回不停地游幾十次;練耐力,她們用背包繩將自己綁在滾輪上……短短幾個月,黝黑的臉龐、結實的雙臂、粗糙的雙手見證了她們的訓練成果。
在生活保障船上,每次吃完飯,韋慧曉都會特地從餐廳繞到船尾,只為多看一眼航母。一次課上,教員放了一段網友自制的航母視頻,“很粗糙”,她卻禁不住落淚了,因為“強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
2012年3月中旬,她終于登上了每天行注目禮的航母,進行熟悉艙室的訓練。從此,身著藍色訓練服的艦員們開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航母生活”。
韋慧曉介紹說:“‘遼寧艦’全長300多米,寬70多米。主甲板以下有10層,主甲板以上島式上層建筑有9層。排水量為5萬余噸。上面郵局、健身房、餐廳、酒吧、垃圾處理站等應有盡有。它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
韋慧曉第一次走進航母時,感覺像進入了一座龐大的地下迷宮。她說:“在沒有人帶領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在這里迷失的。航母上的各種通道加起來總共有20公里長,也就是說,要走遍3600多個艙室的話,首先要走完20多公里的通道。”
新兵上艦之后,必須在1個月內熟悉所有艙室的路線。同時,艦上還設置了一項艦員資格考核論證,要求艦員從自己的生活艙到他(她)要去的工作艙,在10分鐘之內必須找到。韋慧曉和許多艦員一樣,在迷宮般的艦上一點點地摸過來。不到1周時間,在航母里迷路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韋慧曉的戰位在駕駛室,從住的艙位到駕駛室最快5分鐘。熟悉艙室考核時,要求30分鐘內找到10個分布在全艦不同部位的艙室,她只用了19分鐘。在此后的1個多月里,韋慧曉開始學習航海,跟隨航母出海航行,并第一次見到黃色涂裝的殲-15繞艦飛行。
“艦上的女兵不再像過去那樣僅從事通信、服務專業,她們的崗位遍布航母的各個部門。在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對體力要求降低,對智力要求較高。女性艦員細膩、柔韌,在某些崗位上比男性更有優勢。”
2012年10月,韋慧曉被任命為航海部副航海長,成為航母上第一位女副部門長。航母是最大的水面艦艇,數千名軍人戰斗、生活在上面,看似尋常的吃、住、行、醫都成了不小的問題,保持良好的戰備生活秩序是一個大課題。為管好這個“海上城堡”,韋慧曉和戰友們一起投入到創新研究中。
航母安全防范壓力大,安全部門的戰士即使個個都是“三頭六臂”也難以招架。韋慧曉和戰友們一起進行探討,并向安全部門提出借鑒現代城市管理方法,將艦艇分成若干區,按專業劃分責任區,邊緣疊加,不留漏洞,把遼寧艦這個“巨無霸”管理得井井有條。
2015年4月,根據上級命令,韋慧曉從遼寧艦調到某新型導彈驅逐艦擔任實習副艦長,邁出“到部隊后成長的關鍵一步”。對于她來說,擔任實習副艦長的這一年里充滿了挑戰。與航母不同,驅逐艦副艦長不僅要了解艦船的方方面面,還要了解整個編隊的情況,需要掌握的知識急劇增多。
為了牢記裝備數據,韋慧曉幾乎每天看書到深夜。“見縫插針地學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除了作戰、訓練和裝備,韋慧曉還擔負著艦務管理職責,對軍容軍紀要求非常嚴格。由于缺乏部隊基層經驗,剛到艦時有艦員評價韋慧曉的管理方式“有些生硬”,但時間不長,她處理問題就“慢慢變得藝術起來”,標志性的微笑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每次艦員匯報工作,她都能收放自如,處理得井井有條。
在舟山某軍港,隨著“嗚”的一聲汽笛,巨艦解纜起航。蔚藍的大海,潔白的浪花,嬉戲逐艦的海豚,躍出水面的飛魚……夢幻般的大海讓剛上艦的新兵們大飽眼福。然而,這種美妙的感覺只維持了不到1天,他們就感受到了遠航生活的另一面。軍艦剛駛入南中國海,洶涌的海面就因突然刮起9級陣風而掀起滔天巨浪。龐大的戰艦航行在無邊的大海中,像一葉小舟,時而被托上浪峰,時而被甩入浪谷。
幾天下來,新兵們出現不同程度的暈船反應,輕者頭昏乏力、身冒虛汗、臉色蠟黃,重者連膽汁都能吐出來,虛脫得站不起來。作為一名女性副艦長,韋慧曉給大家更多的是家人一樣的照顧和體貼,為這艘線條剛硬的新型導彈驅逐艦增加了幾分細膩的柔情。過節時,她會給艦員準備些水果、糖果等小禮物,平時戰士們遇到困難,她也能細心發現,盡力幫忙解決。
2016年3月,韋慧曉通過獨立操縱考核,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到“中華神盾”長春艦任職,這也意味著她4年多的軍旅生涯開啟了一個嶄新航程。接著她又圓滿完成“獵鯊”、中俄“海上聯合—2016”等重大演習演訓任務。
2017年5月,韋慧曉獲得共青團中央“2017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
令韋慧曉最難忘的是,2017年5月1日,中國海軍遠航編隊到菲律賓達沃市進行友好訪問時,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率政府和軍隊官員特意登上她所在的長春艦參觀。這是自2010年以來,7年內首次有中國海軍艦艇訪問菲律賓。
當時,長春艦為杜特爾特登艦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總統來到艦艏參觀艦空導彈發射平臺和主炮,與長春艦官兵代表合影留念,而后,參觀了作戰指揮室、駕駛室和魚雷發射管區,觀摩了有關武器裝備。
最后,杜特爾特總統說,他見過很多國家的艦艇,長春艦是最好的一艘軍艦,非常安全、整潔、漂亮。“中菲兩國海軍可以開展聯合軍演,我們很期待也很榮幸能以友誼的名義與你們一起在海上馳騁。”
聽到這些贊譽,韋慧曉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和自豪。盡管從軍以來這位美女博士吃了很多苦,但能駕軍艦馳騁大洋,保衛藍色國土,她覺得這是此生最幸福和值得驕傲的事!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