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文(云南省雙柏縣副縣長、公安局長)
多元化聯動 立體化防控
文/閆文(云南省雙柏縣副縣長、公安局長)

位于滇中腹地,哀牢山脈以東,金沙江與紅河水系分水嶺南側的云南省雙柏縣,是一個集民族、貧困、山區為一體的國家重點扶持縣。轄區總面積4045平方公里,總人口153554人,有漢、彝、哈尼、白等18個民族。全縣轄五鎮三鄉,84個村(居)民委員會,1326個村民小組,1754個自然村,森林覆蓋率高達8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各種利益之爭及矛盾糾紛問題凸顯,公安機關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日趨繁重。對此,雙柏縣公安機關緊緊抓住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基本任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追求、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目標,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為抓手,實行多元化聯動,立體化防控,深入推進“平安雙柏”“法治雙柏”建設,使群眾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多年穩居全省前十位(其中2014年、2015年在全省排名第四位,2016年上半年在全省排名第三位),人民群眾在平安建設中的獲得感明顯增強。
雙柏縣始終把做好政治綜治維穩平安建設工作,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不斷織密社會治安防控網絡,構建了社會面治安巡邏防控、城鄉社區治安防控、單位行業場所治安防控、公共安全視頻防控和信息網絡防控體系。以公安指揮中心為龍頭,整合特巡警、交警、武警和派出所資源聯勤聯動,健全完善社會面治安巡邏防控網,全力構筑“全天候、多層次”的大巡防格局,有效擠壓違法犯罪空間,降低社會面可防性案件的發生,實現了防控效能的最大化。高起點規劃、統一技術標準,強化系統聯網,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視頻圖像信息共享應用機制和安全使用審批制度,解決好視頻監控系統互不相融問題,實現了城鄉和部門全部視頻監控一體化和視頻資源共享共用。扎實推進“6995”村民聯防建設工作,深入推進村(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全,建立網格92個,劃分基礎網格1623個,實現村(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結合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壯大群防群治力量,建立治保會84個、聯防隊84支,發展信息員1754人。
以城市視頻監控系統為抓手,有效整合政府投入和社會單位、居民自建的一、二、三級視頻資源,實現以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為主的一級視頻資源自主掌控、實時調取,以聯網報警為主的二級視頻資源聯網接入、規范管理,以社會單位和居民自建的視頻監控為主的三級視頻資源摸清底數,為我所用。
采取視頻巡查與人防相結合,科學規劃、全面構建以雙柏縣公安機關為主、邊界縣(市)公安機關為補充的四層布控、四級響應的社會防控圈。一是以縣城首腦機關、經濟、文化、休閑區為核心防控圈。實行內部保安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外圍全方位視頻監控,出入口及重點部位(辦公室)安裝明細攝像頭或聯網報警系統。同時,以公安特警為主,外圍巡控,輻射周邊,做到駐守不死守,巡區不蹲點,使有限的警力在機動巡邏規劃中得到最大限度使用。二是以城區妥甸鎮的東、西城社區為中心防控圈。按照“只求為我所用,不求為我所有”的理念,政府主導,單位自建、小區自籌、市場補充,在城區妥甸鎮全方位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有交叉、無盲區。同時,以城區派出所為主要力量,整合特警、派出所、交警、武警等警力資源,堅持24小時不間斷聯巡模式,提高見警率、管控率。三是以城區妥甸鎮及七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為內部防控圈。在政府所在地集鎮街面及出口織密視頻監控網,配備網格管理員并建立網格92個,劃分基礎網格1623個。推進“村民聯防”網群建設,目前,移動、電信手機
一草一木彰顯群眾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從警宗旨。用戶共組群1468個,實現全縣村民小組全覆蓋。四是以邊界毗鄰外地州縣市為外圍防控圈。強化邊際協作,在毗鄰縣市主要交通要道均安裝了智能卡口,建立公安檢查站一個。同時,與周邊兩個地州五個縣市即玉溪市易門、峨山、新平縣,普洱市景東、鎮沅縣建立完善警務協作新機制,在服務實戰中主動協作、密切配合,構建運轉高效的警務合作機制,努力實現在互助中互補、在共建中共贏,確保協作區域治安大局穩定,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最終實現“邊界通道落鎖”。
——安徽省固鎮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 孟亞軍
同時,建立健全“心防工程”體系,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手段,潛移默化引導群眾,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增強自我防范能力。組織派出所、交警等警種聯合整治,凈化校園周邊環境;通過校園“安防學堂”宣傳欄、雙柏平安校園微信公眾號等宣傳載體,宣傳典型案例、防范知識,適時發布警方警示。通過利用校園“小手拉大手”“我是防范小專家”、社區民警進課堂、處突演練等主題活動,帶動家長了解防范知識,傳授防范方法,克服公眾事前麻痹、事中恐慌、事后無助的心理,提升防范意識和能力,筑牢“心防工程”。
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格體系,縣、鄉成立矛盾糾紛大調解中心,健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勞動人事、醫患、交通事故、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消費者權益保護、房產交易、物業管理等十個行業調解組織,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協同,各行業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工作格局,“四級聯排、三調對接”的社會矛盾大排查、大調解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在切實明確責、權、利關系的基礎上,將能夠由社區行業組織承擔的治安防范職能由行政管理體系中剝離出來,按照市場規則,實施產業化經營。在推出“聯網報警”系統的基礎上,2017年又開展了“平安出租”建設,充分利用出租車長時間在街面載客的優勢,積極創建警的協作機制,把出租車駕駛員發展為巡防力量,輔以有獎舉報措施,有效補齊了街面巡邏警力不足的短板。目前,又在縣城所在地城區妥甸鎮東城社區兩個城中村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出租房、流動人口管理。以市場的手段吸引更多民間組織、社會力量參與治安管理,并通過他們將社會閑置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全面提升治安防控效力。
本著注重共享,整合資源,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實現優勢互補,各方共贏的思維,2015年,在全省首家開發了“警民通”手機APP軟件,推行“互聯網+智慧警務”,提升社會治安管控力。
為有效提升公安機關便民服務職能,決定從“無線”入手,抓住手機普及、4G開通的有利條件,建設“警民通”手機服務平臺,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為理念,以移動互聯網為方向,開通“警民通”APP平臺,升級“兩微”,構建以惠民利民為內容設計的“民生警務平臺”;以信息采集、打防犯罪為要求,建設散裝汽油實名銷售、物流寄遞實名登記、出租房“二維碼”管理、旅店業無證旅客住宿申報、危爆物品、日常監管系統平臺,努力實現對社會治理基礎要素數據全面、準確、鮮活的采集。現如今,隨著在縣城的成功推廣,雙柏“警民通”服務平臺將逐步向鄉鎮普及,并根據群眾需求,豐富服務內容,進一步打通公安系統內部數據交流通道,努力做到“一站式”服務,實現“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方便管理、服務群眾、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目標,使“警民通”真正發揮“通警民”的效能。
在改革創新中,為提高公安機關打擊、防范、管理、服務效能,積極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全縣除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縣看守所外,把局機關原有的15個科隊所室縮并為案件偵查部、公共安全部、指揮保障部、監督管理部四個大部門,每個大部門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三人,并將局機關民警由原有的65人減少到48人、精簡17人充實到基層派出所,使全縣八個公安派出所的警力由原有的55人增加至72人,其中縣城鎮妥甸派出所總警力達29人,基層派出所總警力達全局142人的50.7%,從根本上改變了頭重腳輕的局面。
在規范執法工作中,為破解案件管理缺位、質量參差不齊、視頻證據利用率不高等突出問題,雙柏公安在全州率先建立案管中心,從改革受立案制度、強化執法源頭控制、抓實辦案流程管理入手,建立一個平臺全程監督,即整合智能抓拍系統、電子卡口、執法場所、一線民警現場執法記錄儀等視頻資源,多角度、多時段視頻會診,并從接處警開始全部進“籠子”,實現全程監督,及時發現執法安全隱患,保障執法安全。同時,每周對警情回訪核查,對受立案、移送、撤案等扎口把關,對辦案質量實地檢查。在執法單位設立執法管理室,案件統一受理、卷宗集中保管、檢查常態開展、質量每周通報,防止監督責任不落實的問題。通過建立查錯提醒、糾錯整改、過錯追責三項機制,倒逼規范運行。2012年,雙柏縣執法質量考評取得全州第一名、全省第九名;2013年執法質量考評取得全省第四名,2014年被省公安廳命名為“全省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2016年又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通訊員:尹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