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宗保
守好接處警這道關
文/朱宗保

朱宗保,三級警督,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淮舜分局政治處副主任,安徽省公安作家協會會員,業余愛好有寫作、足球等。
不管是求助、糾紛還是案件,每一起警情都要經歷接處警這第一道關,然后才會有下面的故事。對此感到“焦慮”的民警是值得恭喜的,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無論是厭倦、膽怯、煩躁還是其他,起碼已經認清了這項工作是道關,并且是警察必須履行的職責,這總比糊里糊涂、認不上賬的人強多了。
關于接處警不當引發的各類事件,后期總結大多圍繞在方法、能力、經驗、態度和警務技戰術等具體方面。但從根本上來說,做好接處警工作,首先要對“規范執法”四個字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前置于方法論的,應當是意識論。也就是說,基層民警在接處警時,有沒有牢固樹立規范執法的意識,進而在意識主導下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如果缺失了這種意識,那么無論多么完備的法律法規,多么嚴格的制度規定,多么規范的實戰培訓,最終都將在執行中走樣。
多年來,牢固樹立規范執法意識是句老生常談的話,但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總是難免有偏差。究其原因,少數民警在接處警過程中,主觀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容小覷。
首先,是思想上的麻木,沒有考慮到執法不規范導致的不良后果。《左傳》“曹劌論戰”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像接處警這種長年累月、不分晝夜響起的戰斗鼓聲,再加上重復警情、無效警情的影響,便容易導致思想上的麻木,讓本該規范的執法語言、行為、程序出現問題。那些“無所謂”“差不多行了”和“不行你試試”的思想狀態,外面人視做不專業,內部人評為不負責,引發不良后果也就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在接處警工作中,時刻繃緊規范執法這根弦不是一句空話,凡事要有預見性,往壞處想,做最好的準備。否則,自己給自己挖了坑,終究還得自己填。
其次,是對社會形勢和執法環境的忽視,沒有考慮到執法不規范帶來的社會影響。作為一項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的工作,接處警展現的不僅僅是幾位出警民警的綜合素質,還代表著公安機關的整體形象。而少數人恰恰缺乏這種“舞臺”意識,憑老經驗辦事,看對象執法,分環境說話,顧頭不顧尾地處置……始終沒有將規范執法貫穿于整個接處警過程,從而給當事人、旁觀者留下隨性、莽撞等不良印象。所以說,思想要與時代同步,別以為犄角旮旯沒人看得見,也別憑著衣著談吐隨意取人,從頭至尾地規范執法,才是正道。
最后,對接處警工作感到“焦慮”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法律法規記不牢,專業知識不過關,警務技戰術水平不高,接處警能力不能適應現場形勢變化。一旦遇到“疑難雜癥”,不知道如何快速穩妥處置,只能站著、愣著、看著。說到底,這種情況還得歸咎于缺乏學習意識,尤其是自我加壓、主動學習的力度不夠。如今,諸如“我違了什么法”“憑什么處罰我”“為什么要跟你們走”“不許碰我”等情況,都是在接處警現場經常出現的。當民警根據現場情況發出指令,就必須規范地向對方闡明法律規定和具體條款,待觀察對方表現后,再做下一步打算。不想說、隨便說或者說不出,那不僅會尷尬,還會給人一種錯覺:自己都不懂法還來執法。所以,接處警不是民警去了就完事,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守好接處警這道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需要民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提升自身素質,才能不負重托,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