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健身運動中,跑步算是最大眾化、最接地氣的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開始選擇去健身館跑步鍛煉,甚至直接買一臺跑步機放到家里,圖個方便。不過在跑步機帶來方便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戶外跑跟跑步機哪個比較好呢?
戶外跑呼聲高漲
今年6月有外媒報道,研究發現在跑步機上跑步者的速度要快15%才能與戶外慢跑燃燒等同熱量。也就是說在跑步機上跑步大大降低了跑步者的耗氧量,運動起來更省力,鍛煉打了折扣。
意大利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平均年齡為21歲的15名健康男子去戶外跑步與在跑步機上跑步的差異。研究參與者快跑30秒,然后休息30秒,這樣分別在戶外和跑步機上運動15分鐘。研究人員會在兩種類型的跑步后測量參與者的耗氧量和運動強度。結果顯示,在跑步機上跑步時,跑步者的耗氧量大大降低,這表明更省勁。研究論文的作者寫道:“在跑步機上鍛煉,跑步速度要加快15%才會出現與戶外鍛煉同樣的生理反應。”盡管這項研究沒有推測為何在跑步機上跑步似乎更省勁,但以往的研究指出,跑步機上移動的跑帶會推動跑步者向前,從而讓他們跑得更快。
室內鍛煉還意味著鍛煉者不必應付陡峭的山坡或是風的阻力。紐約北韋斯特切斯特醫院康復科負責人邁克爾·西爾弗曼說:“在戶外,地面狀況不斷變化,要對抗風力,急跑急停,這些都會導致燃燒更多的熱量。”
跑步機更適合持久健身
盡管戶外跑的呼聲很高,占有“科學”的支持,但跑步機也不乏忠實的粉絲。他們認為從健康和持久鍛煉的角度來說,跑步機會更有優勢:傳送帶可以增加運動者與其之間的摩擦,效果要比外面馬路上的摩擦效果好;其次跑步機可以自由調節坡度,路面坡度的變化,都能改變跑步者的全身狀態。除此之外,跑步機可以更好的檢測心率、監控熱量,體現得更智能。
此外,跑步機還能幫助跑步者有效的控制跑步的節奏。跑步的節奏有這么重要嗎?有!一直保持同一強度的訓練,燃燒脂肪的效果并沒有高強度間歇訓練法有效,20分鐘高強度間歇性跑比連續勻速跑一個小時還要有效。
跑步的“心境”
其實無論是跑步機還是戶外跑,重要的是“跑”這個鍛煉過程,而針對不同的人群則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跑步機可能更適合目標更明確的運動者,比如說要塑形或者是減肥的人群。而把跑步當做愛好,追求身體健康即可的人群則更推薦戶外跑。
事實上,戶外跑還可以鍛煉“心境”,在這一點上得到了很多文人的肯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用這樣一句話表達過對跑步的喜愛與理解“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方式”。
村上甚至還寫了一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在他看來,誠實地書寫跑步,也就是在某種程度上誠實地書寫自己。只要跑步,村上春樹便感到快樂。“跑步,在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養成的諸多習慣里,恐怕是最為有益的一個。由于30多年從不間斷地跑步,我的軀體和精神大致朝著良好的方向得到強化。”
此外,還有知名媒體人王利芬、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等也是跑步愛好者。作家馮唐在《跑步的五個原則,帶來的十個好處》中談到,跑步給他的好處包括“欣快、甜睡、能吃、能瘦、去煩、感受、充電、放下、偶遇、獨處”。
一位戶外跑愛好者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對跑步的喜愛:我之所以喜歡一個人跑步,是因為喜歡享受這份單獨的時刻。看似單調的過程,腦海中卻總會出現很多五彩波瀾的想法。重新看待自己的寫作能力,開通個人微信號,擠出時間寫作、發文,便是一邊跑步一遍想的。
跑步,這一大眾化的運動方法,不僅讓人身體健康,同時也可讓人得到思想上的解放。
無論是戶外還是跑步機上,都跑起來吧!(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