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石
摘 要:近年來,圖書館數字網絡體系及數字圖書館都有迅猛的發展,大量館藏資源得到聚集。如何對這些館藏資源進行有效地整理,向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便利化的信息服務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本文在對圖書館館藏評價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探討數字環境下館藏評價的標準及意義,為館藏價值利用最大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環境;館藏評價;圖書館
1 引言
圖書館館藏是傳播知識、傳承文化延續的重要基礎,承載著人類文明建設的任務。圖書館館藏資源儲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傳統的紙質資料實體保存,還有數字館藏,比如以網頁形式保存的,以電子文檔形式保存的,還有以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保存的,對這些豐富的館藏資源,必須加以整理分類來保障整個圖書館的運行效率。館藏評價是對圖書館館藏的質量和價值進行分析,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體系的狀況及其發揮的作用進行評測和評估的過程,以制定合理的館藏采購、建設、發展規劃,為圖書館館藏合理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許多研究經驗表明現目前互聯網數字環境下,以各種形式存儲于互聯網上的學術信息對用戶來說具有高效、快捷、易用、成本低等特點,成為用戶獲取文獻資料和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相應的評價機制缺乏使得這些信息質量難有保障,良莠不齊,造成不當使用引起的不良影響。而圖書館館藏屬于嚴格篩選、代表了一個圖書館信息素養數字館藏水平,對館藏的評價相比一般的互聯網信息更加應該嚴謹對待,實體圖書自不必說,數字環境下對互聯網上圖書館數字館藏的評價探討很有意義,評價不僅僅以本館實際館藏作為對象,更應該以在數字環境下占有文獻信息資源和為讀者提供信息的能力為主要依據。本文將在對圖書館館藏評價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探討數字環境下館藏評價的標準及意義,為館藏價值利用最大化提供參考。
2 傳統館藏評價研究
館藏資源評價是對現有館藏體系進行評測,從而來觀察館藏結構、資源利用狀況,并據此分析可能出現的原因,改進當前館藏體系的不足之處,提高館藏質量,這一過程即被稱為館藏資源評價。目前,對于館藏資源評價體系,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尤其在數字環境下,館藏已經不等同于傳統的“館藏”,其內涵外延都有較大變化,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并存,評價標準更加復雜,本小節和下一小節將會探對傳統館藏評價和數字環境下的館藏評價做一梳理研究。
學者崔倩對我國近10年圖書館館藏評價方法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將我國館藏評價方法研究分為2個方面進行,結合筆者進行的其他文獻梳理,將這些研究成果整理成亮點總結如下:
2.1 評價方法研究
10年前,我國圖書館館藏評價方法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傳統館藏,對其的優勢及不足進行研究,從一開始的定性研究、定量評價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最初多采用權威專家判斷、用戶判定、直接觀察等較為實用的方法,這一階段主觀判斷居多,操作可信但帶有經驗性和主觀性;之后采用定量方法,比如統計分析、藏書結構分析等。
學者張健從館藏的數量、質量和效能三個方面全面對圖書館館藏評價方法進行了闡釋,詳細比較了各種方法的優劣,認為在實際評價中對各種方法靈活利用可以取得較好的實效。
2.2 改進方法研究
數字化環境下的館藏評價并非孤立開發一套標準和系統,考慮到兩者的區別也考慮到聯系,最終都落目的語圖對圖書館資源體系滿足讀者需要的能力。數字化環境下館藏評價方法以計算機為輔助手段,在傳統評價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不需要完全人工統計,而可以利用聯機目錄收集傳統館藏的使用數據和相關的書目記錄,讓系統自動進行信息對比,和分析數據,為館藏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3 數字化環境下的館藏評價
隨著數字化環境的發展,互聯網的崛起,有關國內圖書館數字評價館藏的研究在2004年之后初露頭角。網絡資源迅猛增長,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圖書館館藏的涵義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館藏成為圖書館館藏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存在于互聯網、數據庫中的數字館藏構成,傳統的館藏評價方法已經不適用,探討數字環境下館藏評價方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宋迎迎在對國內外數字館藏評價現狀進行綜述的基礎之上,提出數字環境下的館藏資源——數據庫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數據庫內容(相關度、準確性、權威性、完整性和規范性、重復率、時效性等)、數據庫經濟性(使用情況、成本和性能等)、檢索系統(檢索功能和檢索效率)以及數據庫的安全和維護。
邱燕燕對數字環境下館藏評價的意義進行了研究,認為數字環境下的館藏不是單純只限于各種電子出版物、數據庫和網絡信息資源,而是由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組成。對現實館藏的評價除了傳統的藏書內容、構成和使用質量之外,還要包含電子資源類館藏的信息含量、軟件質量、介質質量、排版規范以及有否涉及到知識產權糾紛或潛在的糾紛;而對于純粹的虛擬館藏,則還要包含圖書館信息選擇能力,辨別采購館藏的權威性、可靠性、可用性、時效性和經濟性等等。
學者索傳軍對國內外研究者的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認為從圖書館館藏建設角度分析館藏數字資源的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對傳統館藏有互補性;館藏資源利用是否有效率,服務是否到位是對數字環境下對館藏評價的2個角度。
也有學者認為數字環境下館藏趨于多元化,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如讀者調查法、引文分析法、網絡計量法等都無法系統全面的解決館藏資源的質量評價問題,需要建立統一、標準的評價方法。
4 總結
圖書館館藏評價是一項綜合性的、復雜的工作,評價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都只能提現館藏狀況的某一方面、層次和結構,不可能單一方法完整概述各種情況。尤其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傳統館藏和數字化館藏共同構建了圖書館館藏資源,更要廣泛采用各種科學評價方法,一方面吸取傳統評價方法中適用于現目前狀況的部分并加以改進,另一方面主動探尋適用于數字化環境下館藏特點評價的新方法,逐步完善館藏評價,更好的發揮館藏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向宇. 互聯網學術信息可信性評價行為研究綜述[J].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6,(09):63-66.
[2]馮峰.我國圖書館館藏評價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刊,2013,(11):120-122.
[3]徐楠松.論信息化視域中的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J].辦公室業務,2013,(03):34-35.
[4]鈕如好.信息化環境下做好醫院檔案管理的思考[J].科技創業家,2012,(13):251.
[5]崔倩.近十年國內圖書館館藏評價方法研究述評[J].圖書館雜志,2012,(04):11-14+19.
[6]樊立娜.網絡環境下基于館藏評價的高校圖書館采訪工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7]宋迎迎.數字館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鄭州大學,2006.
[8]樊怡菁.數字資源評價與傳統館藏評價之比較研究[J].現代情報,2005,(07):24-25.
[9]邱燕燕.數字環境下的館藏評價標準和方法[J].情報資料工作,2005,(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