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昊

邁克爾·威爾金森不僅是國際引導學院創始人之一,也是起草專家級認證引導師標準的核心成員之一。這位擁有23年引導技術研究經驗的睿智男士,被譽為全球引導界的領袖人物。
一次機緣讓邁克爾認識了百年基業行動學習研究院院長唐長軍、百年基業首席引導師郝君帥。邁克爾在和他們的交談中發現,百年基業也一直在探究培訓領域的新變化,如行動學習、引導技術等,希望在商業急速發展的今天,通過自身的專業能力幫助企業走向新高度。作為全球引導界大咖,邁克爾所領軍的美國韜略公司與百年基業志同道合,正式成為百年基業的獨家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在中國推廣引導技術。
引導助團隊達成希望的結果
《培訓》:從事引導技術研究多年,您認為引導行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邁克爾:自從15年前國際引導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of Facilitation,IAF)成立,引導行業已經走過了很長的一段旅途。最初,引導師沒有相關課程進行系統學習,他們大多數是從組織發展、信息技術和咨詢這三大領域轉化而來。
其中,組織發展領域的“準引導師”主要以從事組織發展的教練,質量管理行業的人員等為主。
在信息技術領域,當你研發新技術時,會去走訪不同的技術人員。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們逐漸意識到可以將所有相關的人員聚集起來,統一進行訪談,這種訪談實質就是引導的雛形。
咨詢領域中,舊式的咨詢方法是企業邀請咨詢師授課,為員工提供標準化的培訓。隨著企業的更新發展,咨詢師在將相關經驗提供給員工作為參考之后,會組織員工產生自己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實際上類似一種引導。
今天,提及“引導”,大多數人會理解為“引導師”,即一個擁有專業技能的角色。而我更愿意將其視為一項技能,就像領導力一樣,人們可以通過學習引導技術,在組織和機構中利用這項技能擔當各種角色。
《培訓》:對于“引導”,業內有不少版本的解讀,您是如何理解“引導”一詞的?
邁克爾:將“引導”稱為“引導會議”可能更容易讓人理解?!耙龑h”是一個高度結構化的會議,在會議中領導者(引導師)根據預先設定好的步驟,引導參會者產生結果,保證該結果能被所有人理解并接受。
每個引導會議都有特定目的或需要達成的結果。為了產生成果,參會者要執行一系列預先設置好的步驟。最重要的是,引導師不去支配解決方案,而是利用自己對于流程步驟和團隊動態的理解,引導參會者執行預先設置的步驟,并根據參會者特定的需求和特點,幫助團隊達成其希望的結果。
當引導一個團隊時,引導師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我所尋求的結果應當最得團隊認可,并能使團隊獲取成功,而非只是我自己想要的。
實現引導技術的秘訣
《培訓》:好的會議應該從會議準備階段開始,您覺得引導會議的準備階段應該注意哪些關鍵要素?
邁克爾:無論是啟動大會、任務組會議、討論會還是一組人員的工作會議,引導師在會議準備階段都必須清楚地理解及定義好“5P”的具體內容,包括目的(Purpose)、產出(Product)、參會者(Participant)、可能的問題(Problem issue)和流程(Process)。
目的,顧名思義,指會議的主要目標。
產出,體現在會議結束時我們需要完成的內容,或者是我們應了解取得了哪些成果。
參會者,不僅是指參與會議的對象,也包含他們各自的觀點。
可能的問題,是指會議中可能產出的一些問題,并且要明確這些問題對我們達成產出和目的的妨礙程度。
流程,是指為達成目的,我們在引導會議中所采取相應的步驟。當然,這個步驟需要考慮到會議的產出以及參會者可能出現的問題。
除此之外,引導會議還需要很多組織保障方面的準備,如計時、地點和材料等。
《培訓》:您認為,引導的秘訣有哪些?它的核心方法是什么?
邁克爾:引導的基本秘訣就是應由引導會議中的參會者產生解決方案,且該解決方案能被所有人理解并接受,這樣才能讓會議更加有效。
例如,在采納一家外部咨詢公司(沒有使用引導手段)的建議之后,一個大都市的市長發布了一項指令,要求衛生局將垃圾收集團隊從三人一組改變為兩人一組。然而,衛生局長堅定地認為,沒有環衛工人的支持和參與,兩人小組工作的實施必將以失敗告終。因此,衛生局長請我們通過引導來完成一個計劃,為實施這一指令打下基礎。
我們建議局里的三個相關運營部門選出四名員工代表參加這個計劃小組,同時由局長另外指定幾名組員參加。隨后,我們引導這些小組成員召開多次會議,并使用項目計劃流程幫助他們專注在目的、主要產出、關鍵成功要素、方法、進度、預算以及其他重要議題上。
作為團隊的引導師,我們通過提問等技術來挑戰那些看上去可能會破壞團隊目標的建議,讓團隊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取舍。經過不斷地討論,最終他們產生了一份綜合報告,清晰地闡述了該計劃的收益。
非引導師的團隊成員向市長及其幕僚們陳述了這份計劃。在陳述結束時,城市的首席運營官稱這是他們從一個員工團隊所看到最好的陳述、建議和解釋。
科羅拉多大學的羅伯特博士在他的著作《改變成熟的信息技術組織》(Transforming theMature Technology Organization)一書中是這樣表現這個秘訣的:ED=RD*CD,即高效的決策(ef-fective decision,ED)等于正確的決策(right decision,RD)乘以對決策承諾的程度(thelevel ofcommitment to the decision,CD)。這個乘法公式表示,即使某個決策相當棒,只要沒履行對其的承諾,該決策依舊一文不值。一個咨詢顧問團隊可能會給衛生局一個100%的解決方案,但如果環衛工人們不認可這個解決方案,那么這個解決方案的效率可能就會是“零”。
《培訓》:引導的關鍵是希望成員能夠達成共識。但是,引導過程中人們往往會產生分歧,應該如何解決?
邁克爾:人們不能達成共識是因為彼此間存在分歧,世界上的每個分歧都可被劃分為一級、二級或三級。
根據經驗,我發現更多時候團隊分歧處于一級:缺乏信息共享。幸運的是,一級分歧也最容易解決。在一級分歧中,產生分歧的人沒有仔細傾聽或認真理解對方的備選方案以及支持它的理由。為了解決一級分歧,引導師應使用提問技巧來放慢談話,鼓勵團隊各方認真傾聽和理解。
二級分歧取決于不同的價值觀或經驗。有時候,各方都充分聽取并了解彼此的備選方案,但由于他們有著不同的經歷或持有不同的價值觀,致使其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因此,解決二級分歧的關鍵是分離出引導會議本身的基本價值,并且創建融合這些價值的備選方案。
三級分歧則基于人們的個性、過往的歷史或與備選方案無關的其他因素,是目前為止最難解決的。三級分歧往往不理性,它的爭論看起來不符合邏輯,在許多情況下,爭論者不為自己的立場提供任何理由。因而,三級分歧無法通過分析問題得到解決,此時,引導師可以將問題提給更高層以確定解決方案。
攜手行動學習
引導師并非培訓師
《培訓》:是怎樣的契機讓您選擇百年基業成為獨家戰略合作伙伴?
邁克爾:與百年基業合作,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技術方面的相輔相成。解決組織挑戰時,我認為行動學習和引導技術都為客戶所需,并且引導技術可以更快地讓客戶學會在會議中高效地解決難題,達成共識決策。所以,雙方合作可以相互補充,從而形成豐富的產品線。
二是雙方的愿景和價值觀非常相似。我們想要用引導去改變世界,百年基業則想通過行動學習和引導技術幫助中國企業成就世界高度。
三是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指導者、帶領者。對我們而言,引導堪稱我們的全部,而百年基業在行動學習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實際上,引導和行動學習非常相近,如果百年基業將行動學習和引導雙管齊下,不僅會對中國的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能使引導的力量蔓延到整個世界范圍內。
《培訓》:您認為,與百年基業合作之后,引導技術的應用會給中國的培訓領域帶來哪些影響?
邁克爾:目前,據我所知,中國很少有人知道“引導”,更不用談應用引導技術了。故而,我們攜手百年基業,帶領大家直接體驗商業驅動型引導技術,避免舊有、老式的引導方法造成的干擾,讓人們了解真正的引導不僅要幫助組織高效地解決難題,更要促使成員之間達成共識,并且產生相應的商業結果。
此外,引導技術在中國的廣泛應用還將推動共創式戰略的進一步發展。共創式戰略是引導技術具體應用的形式,通過戰略驅動模型和相應工具模板,專業引導師和高層管理者可以輕松地引導團隊完成戰略規劃和執行。
《培訓》:回顧多年的引導師生涯,您對中國的引導師還有哪些建議?
邁克爾:作為引導師,首先,要能明確區分引導師和培訓師。這兩者所需培養的能力十分相近,但能力應用的重點和聚焦不同。比如,引導師和培訓師都應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培訓師需要將70%的精力用于溝通,僅花30%的精力去傾聽;而引導師恰好相反,他們會更加關注學員自己的心聲。
其次,引導師必須明確自己的風格,了解自己的特質,在商業驅動型引導師和組織發展型引導師之間做出清晰的選擇。
最后,中國人學習有一個特點也是優勢,即學習速度很快。但是,很多人并沒有真正明白引導的含義,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會盲目地將引導、教練等相似技術整合。因此,無論哪種類型的引導師,即便掌握了多種工具和引導流程,都應該系統學習“引導”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