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入铚 葉繪 晟藍幟
摘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每個人美好的愿景,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對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以及外來思想的影響下,當代青年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是參差不齊的,其原因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及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把握當前青年責任感的基本狀況、分析其原因,并闡述增強青年社會責任感的措施,這是新時代給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在中國夢背景下對青年社會責任感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當代;青年;社會責任感
注明: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廣西高校黨建工作研究專項課題《輿情教育對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2013ZZZ055)
社會責任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每個人在心里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主要包括對自我和他人的責任感、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及生態的責任感等。
1 當代青年社會責任感現狀
當代青年是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歷程,其社會責任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主流方面是健康、積極、向上的。比如,在北京奧運會、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等大事喜事中,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等急事難事中,在參與志愿西部建設等關系國家長遠利益重大事件中,廣大當代青年都展現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質、強烈的愛國情懷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涌現出了大批被國人及世界稱贊的有為青年。但是,受國內外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負面影響,西方文化的沖擊以及青年自身主體性的弱化等;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是還有少部分青年的社會責任感認知匱乏、社會責任情感淡薄、社會責任意志薄弱、社會責任行為失落等,這對當今社會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1] 。
2 當代青年社會責任感缺乏的原因
2.1 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由于青年對社會現實缺乏理性的思辨和分析選擇能力,對問題的認識往往較片面、容易走向極端。特別是當今社會正處于激烈動蕩的經濟轉型期,社會管理制度也存在著不完善,諸如權錢交易、假冒偽劣、人際關系扭曲等,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正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暴露出來,這些腐敗、不公等現象往往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青年錯誤的認為真實的社會就是每個人只為自己打算的社會,看不到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相互承擔責任,從而失去了對社會、他人的人文關懷與責任,走進了極端的自我的漩渦中。
2.2 家庭教育的忽視
自從義務教育在我國確立以來,大部分父母都把教育的責任歸于學校,更有許多家長認為他們只要為孩子提供物質保障就是盡到了父母的責任。一些獨生子女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長期習慣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正是長期這樣的觀念讓青年學生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及缺失了對家庭、對父母應盡的責任。
2.3 學校德育教育機制不完善
雖然我國早就提出要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全國中學仍大量的存在應試教育,農村偏遠地區則更多。而高校相對較少,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很多高校則以“放養”的形式教學,對學生缺乏相對應的指導,對培養青年學生的責任感相對不足。這致使學生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后,一遇到挫折,往往不在自己身上尋找、分析原因,而是過分譴責社會,把問題歸結于社會不公平、不公正、機會不均等。
2.4 學生個體影響
隨著學校建設日趨完善,學生的日常生活、休閑娛樂在學校都能得到滿足,對校外社會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外來文化和網絡文化在校園里日益盛行,其中有一些宣揚極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文學、影視作品對學生影響甚深[2]。
3 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措施
3.1 營造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良好環境
要營造學校、家庭、社會組織等大環境的教育作用,使青年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受到隱性德育教育,對青年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影響對青年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培養過程中還要廣泛利用家庭、社會、新媒體等多種載體,將社會責任感培育落實到每一階段、每一環節,使青年學生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3]。
3.2 完善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機制
我們應針對當前青年責任感的培育存在的問題,融合創新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要是建立常態化的教育機制。將青年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融入相關德育教育中,把社會責任感教育和高校“兩課”教育的相關內容有機結合,以滿足青年學生對社會責任感認知的需求,從而達到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效果。還要建立結合多學科和諧運行體系,將教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行為科學等貫徹于青年社會責任感培養全過程中[4]。
3.3 加強青年學生“三觀”、法制教育
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避免青年的自我意識的錯位。加強法制教育,增強當代青年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認識到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重要性,懂得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樹立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面對宣揚極端個人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反對黨和人民、不良影視作品時,需要堅決的抵制。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引導,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通過社會實踐,對社會體驗用自己的智慧、勞動、汗水獲取對履行社會責任的親身體驗和感受的樂趣[5]。
4 “中國夢”背景下對青年社會責任感的要求
4.1 需要加強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我們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武裝他們的頭腦,把理想信念根植于每位青年的心里,在了解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培養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人格特質,把革命傳統的優良品質延續下去,爭取早日把自己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6]。
4.2 需要加強當代青年的社會實踐教育,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實踐力量
學習和實踐是當代青年增長知識和鍛煉能力的有效路徑。當代青年的素質直接關乎到了中國夢實現的質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積蓄了力量。當代青年要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深入的基層,將學到的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在自己提高的基礎上去影響更多的人,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爭取早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7]。
5 結語
當代青年身系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榮辱,他們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為完成神圣的歷史使命,時代要求當代青年們自覺地樹立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團結合作、獻身事業的精神,盡快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參考文獻
[1]鄭士鵬,陳樹文.當代青年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時代價值及其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9:133-135.
[2]黃阿梅.論當代青年責任感缺失[J].價值工程,2014,16:301-302.
[3]王頻,王好.論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機制的完善[J].梧州學院學報,2015,05:111-114.
[4]張維滿.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淺析[J].肇慶學院學報,2002,03:54-56+59.
[5]許曉輝,周峰.“中國夢”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J].經貿實踐,2016,0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