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蓓茜 郭正祎
摘 要:從中國人知道馬克思、恩格斯,到中國革命者借鑒吸收馬克思經典思想,并對其豐富、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改進,最終用此來作為其理論思想,這其中經歷了將近百年的時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歷程,也是非常漫長和曲折的,經歷了由最初的片段性譯介、出版單篇著作、翻譯出版全篇文集和選集這幾個過程,而且從傳播碎片觀點到個別理論觀點,再到系統理論學說,最終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理論進行結合中國實際的創新的過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傳播
項目資助:2016年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編號20160105)
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確定了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話的路線,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要經過翻譯,并結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傳播歷經了幾個不同的時期,而且每個時期都有著自身的特點。
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是要精確翻譯
要想使中國人了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華,就要經過翻譯,中國五四運動后,一大批優秀的知識分子走上了翻譯的道路,為的就是能讓中國人了解先進的思想。主要分為3個階段。
1.1 十九世紀晚期至五四運動
馬克思主義最初傳入中國,是伴隨著當時國人的西學東漸而產生的,當時,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迫切想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理論和科學技術,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理論開始傳到中國。這個時期,要想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人還是通過翻譯日文而了解的,這主要是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系,中國人非常流行到日本游學,對日語的掌握也比較好。但是由于當時知識分子的水平有限,對這些著作的翻譯也不見得都非常精準,而且有時還為了自身階級的利益,而對馬克思主義著作內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只翻譯對自身階層有利的內容。
1.2 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
五四運動時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來說是個轉折期。這時,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追求更先進的理論,希望用這些理論知識來武裝大腦,先后投入到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和傳播中。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先進的資產階級以及革命知識分子更是通過大量翻譯馬克思經典著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這些翻譯的內容上來看,當時國內的關注點已經從科學社會主義轉變到了政治經濟學方面,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范圍也進一步得到了擴大。
1.3 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30年代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明確地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為了更好地了解其思想要點,一些常年在國外的先進共產主義者紛紛回國,加入到翻譯著作的隊伍中。他們集中精力,將日語、德語、法語等語種的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成中文。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翻譯書籍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結合當時中國實際情況,將其作為真理進行有效傳播的,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先進理念。
2 各方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目的
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初期,除了無產階級是為了追求真理而開始翻譯、宣傳以外,其他的階級都從自身利益出發,懷揣著各自的目的,從另一面反映了不同的政治力量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態度。
2.1 封建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地主階級最早接觸馬克思主義是從《西國近事匯編》中了解到的,但是對于這個階級來說,由于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他們是不利的,因此地主階級總體上是抵制馬克思主義思想宣傳的, 即便是選擇翻譯的書籍也會選擇有利于自身階級的思想。
2.2 資產階級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階級特點,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早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后期為了自身階層的利益,而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錯誤宣傳,因此他們的態度是只宣傳對自身有利的部分思想,后期較為消極。
2.3 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踐行者,是在根據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創造性的吸收和借鑒,這師傅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的,也是較為科學的態度。
3 翻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史必然的選擇
馬克思主義由最初被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了解,然后到經過大量翻譯,傳入中國,主要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能夠滿足正在進行革命的中國社會,能為中國社會帶來新的理論指導。
從翻譯的內容上來看,馬克思主義學說被大眾接受是因為它所宣傳的思想比較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是當時的中國迫切需要的理論指導,而且其內容有政治、意識形態、現實、實踐等特點,能夠解決當時較為嚴重的社會矛盾。從翻譯的主體來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各個階層都站在自身的利益上,選擇有利于自己階層的思想進行翻譯和宣傳,多種多樣的翻譯形式為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做出了貢獻。從翻譯的方式上來看,翻譯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結合中國實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進行有效翻譯,指導革命。
4 結束語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的傳播經歷了三個階段,而且在傳播的過程中,各個階層都懷揣著自己的目的,將符合自己階級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翻譯和傳播,最終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不斷中國化的過程,不斷吸取馬克思主義的精華,用起來指導我們的各項改革。
參考文獻
[1]董雯潔,牛巧珍.清朝晚期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概略[J].蘭臺世界,2015,(28):117-119.
[2]張立波.翻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現代哲學,2007,(2):24-32.
[3]衣俊卿.百年經典著作編譯事業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J].天津社會科學,2011,(5):4-11,30.
作者簡介
董慶蓓茜(1990-),女,云南省玉溪市,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研究。
郭正祎(1991-),女,山東省德州市,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