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一切都圍繞經濟發展這一中心而展開,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現象普遍存在。西方的許多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如今他們基本度過了這個危險期,所踐行的解決措施之一就是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作為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響應,結合我國國情,我們也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下面筆者就這一制度的主體展開敘述。
關鍵詞:環境污染;保險;主體
在保險法中,保險合同的主體是指保險合同的參加者或當事人。無主體,則無保險合同,所以主體是保險合同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一般包括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和關系人。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又分為保險人和投保人;保險合同的關系人分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不作具體分析,基本適應投保人的分析)。同樣這一規定也適合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1 投保人
1、企業
很顯然,經濟的發展,企業是先鋒,但同時他們也是環境污染的“功臣”。所以理所當然,我們應該把企業納入到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中來,只不過是否以強制的方式來推行國務院法制辦還在研究。
首先,涉及重工業、冶煉、高危行業、排污量大的傳統型企業應當積極投保。因為這些傳統型企業往往規模較大,各種生產設備齊全,通常都是進行批量生產,環境污染風險系數極高,非常容易造成對環境的損害,甚至會直接危害周邊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這類企業的投保勢在必行。其實,作為企業來說,參與投保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能夠更好的加強對企業環境行為監管,分擔企業風險,也利于保障環境污染受害人的利益,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無憂無慮地污染環境換取生產發展。因為這種保險機制不是單純的事后保障問題,更重要的是事前預防的過程。如果公眾憑借一般的認知水平認為這是一家具有足夠環境污染風險的企業,但卻沒有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那么公眾勢必會將你的企業納入“黑名單”。另外,對保險公司來說,企業的環境污染風險系數越高,收取的保險費就會越高,一旦保險公司發現企業的環境系數升高,那么相應地保險費就會提高。這會使得企業加強產業構的調整升級,引進清潔設備,凈化污染物等。例如,福建省泉州市推行該險一年多來,已經陸續有23家企業投保。投保的23家民企,都是來自化工、鋼鐵、皮革、采礦等易污染行業。因此,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其實進一步給企業隨心所欲地生產戴上了枷鎖。至于那些污染嚴重的國企,應當改變以往政府買單的情況,也同樣納入到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中來。
對一些特殊性質的新型技術型企業可能會產生像核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噪音污染、醫學污染等污染的和中小企業,我們也要盡量地將其納入到這一制度制度中來。但是這些企業普遍存在著評估鑒定難的問題,污染程度難以把握。對此,企業或相關機構可以參考其地理位置(是否靠近居民區)、產業特點(醫院)、以往的聲譽狀況(有黑歷史)等建議投保。
2、個人
企業作為生產的基本單位,成為投保人沒有爭議。對于個人,著眼于我國目前的國情以及國民素質水平、環保意識來看,個人投保的推行可能存在一些阻礙。再者,如果個人投保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那么保險利益無非為人身、健康等人身權利和財產利益,這很有可能與受害人投保的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發生保險競合,最終獲得的賠償甚至會超出損害,違反了保險法中確立的保險補償原則。另一種情況就是公民個人的活動造成環境污染侵犯他人權益的情形,這種情形下公民投保似乎是可以的,但這是很難發生的。總的來說,在我國實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初期,可以暫時不考慮個人投保的情形,隨著這一制度的進一步試點與探究,再具體的規定將個人納入的情形。
2 保險人
保險人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保險公司了。通過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發現,我國目前在市場開發上具有綠色保險的保險公司僅占21%的比例,這的確有些令人不太滿意。這一險種,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會有些陌生,在經營上可能沒有太多經驗,像保險金額、保險費、保險費率等的確定技術不成熟,因此放不開手腳,不敢于嘗試也就不足為奇了。實踐證明比較好的辦法就是相關政府部門積極帶頭。泉州市環保局牽頭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聯合市銀監分局、保險行業協會制定下發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方案,探索“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環污險新模式。
3 政府
最后,筆者簡要談談政府的作用。將政府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主體的范疇確實有些勉強,但其作為國家機關,在廣義上,應當有所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國家鼓勵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這說明立法者要求政府環保部門配合,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措施。筆者認為,政府可以在一定比例上補貼保險公司,作為專款專用,降低保險成本,并且積極與保險協會等互相配合,鼓勵企業積極投保,真正做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另外,還應對風險源排查出的問題,督促相關企業整改到位,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將環境污染的風險提前扼殺在搖籃當中。
從目前來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盡管相關領域的學者前后對該問題都做過不同的研究,但都沒有形成一致的共識。就該險種的主體這一具體問題來說,筆者認為,投保人、保險公司、政府三者缺一不可。有不少人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當盡量減少干預,降低出場率,學習西方國家在此一問題上的有關做法。對此,筆者堅持走中國特色制度之路,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作為政府擾亂這一制度的借口,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這一框架內的問題包括其主體問題,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參考文獻
[1]周珂,劉紅林.論我國環境侵權責任保險制度的構建[J].政法論壇,2003(5).
[2]吳紹凱.我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分析及展望[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1).
[3]熊英,別濤,王彬.中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構想[J].現代法學,2007(1).
[4]楊逍.環境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6
作者簡介
孫銘悅(1995-),女,漢族,南昌大學法學,14級學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