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海 徐召會
運用信息技術點亮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
◎胡德海 徐召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水平逐漸提高,并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尤其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是指導學生認識世界,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途徑。所以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水平和課堂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問題和不足,并針對不足提出了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主要措施。
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作為教學目標的執行者和學生們的指導者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許多小學的品德教師思想觀念落后,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不但不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對品德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另一方面,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課堂的主體,沒有貫徹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學生與教師缺乏溝通和交流,這對教學是十分不利的。
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采取的平鋪直敘的形式不能滿足小學生的認知需求,學生無法深入體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直觀的內容,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通過情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學環境更加融洽便于學生掌握知識。同時在應用信息技術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喜好,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歡影視劇的特點創設視頻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二十年居民生活的比較》、《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吃穿住話古今》等內容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紀錄片,通過這些記錄歷史的影像,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深刻理解這些變化。另一方面,利用圖片創設情境,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感受,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習《江山多嬌》、《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等內容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象和地球面臨的危機的圖片,把學生帶入到情景當中,和老師共同學習和交流。

借助信息技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基本立足點。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有重要作用。為此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課堂中可以針對本節課的內容設置一個當堂小測,然后讓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同時老師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帶有動畫效果和音效的練習題,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會有表揚的聲音,學生回答錯誤時有鼓勵的聲音。通過有趣的動畫和聲音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的事例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社會文明大家談》一課時,老師給學生播放學生們在學校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亂扔口香糖等圖片,然后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過這種現象嗎?你們有過這樣的行為嗎?”通過學生們熟悉的場景和事例,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積極討論這樣的現象對整個社會有什么影響以及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認知。小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認識不完善,因此在小學階段增強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小學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小學品德老師要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抵御誘惑、辨別是非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一課時,老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畫“會變的價格”,然后讓學生討論通過動畫得到了哪些啟示,從而引出讓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購物時機和場所的道理。然后為學生播放“購物”的動畫,讓學生通過動畫提升自己辨別商品的優劣、真偽的能力,同時要教給學生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要敢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為學生展現知識,開拓眼界,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相融合是新課改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