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徐曄春
常見山茶屬原生種簡介
廣東/徐曄春
本屬灌木或喬木,葉片多為革質,羽狀脈,有鋸齒,具柄,少數抱莖近無柄。花兩性,頂生或腋生,單花或2~3朵并生,花冠白色或紅色,有時黃色,基部多少連合,花瓣5~12片,栽培種常為重瓣,覆瓦狀排列。蒴果,花期主要為春季。
全屬約共280種,分布于東亞北回歸線兩側,我國有238種,以云南、廣西、廣東及四川最多。
本屬植物大多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優良的育種材料,現廣泛栽培的山茶及滇山茶品種繁多,已形成產業化,栽培規模也不斷擴大。可用于庭前、稍蔽蔭的公園路邊、林下、林緣等處的綠化。下面介紹部分觀賞性較高的山茶屬原生種觀賞植物。


常綠小喬木,高2~3米。葉狹長,互生,基部心形,與莖緊緊相抱生長。花大,花瓣厚,粉紅色,雄蕊黃色。蒴果。花期為10月至第二年4月。原產于越南,我國嶺南等地有栽培。株形美觀,花大美麗,且開花繁多,在園林中應用不多,是極有開發前途的觀賞樹種,適合公園、綠地及庭院路邊、一隅栽培觀賞。

小喬木,高6米。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圓形,邊緣3/4有鋸齒。花紅色,花瓣7片。蒴果卵球形。花期4月。產福建、江西、湖南、浙江,生于海拔500~1100米的山地。本種栽培較少,可用于庭院及疏林下種植觀賞。


小喬木,高5~7米。葉硬革質,倒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先端短尖,尖頭鈍,基部楔形。花頂生,單花,花冠白色。蒴果球形。花期秋季。產香港、廣西南部、福建、江西及浙江南部。耐強光,可用于園中路邊、林緣栽培觀賞。

灌木,高3米。葉革質,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窄而圓,側脈與中脈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強烈突起,邊緣有細鋸齒。花1~2朵腋生,花黃色。蒴果扁圓形。花期1月。產廣西石灰巖山地常綠林。本種花美麗,可用于庭前、疏林下、路邊等種植觀賞。


灌木,小枝紅褐色,高1~2.5米。葉片卵形至長卵形,革質,先端圓,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近單生或數朵集生,花瓣6~9,玫瑰色,卵形至長卵形。蒴果,種子褐色。花期冬至春。產廣東陽春。花期長,色澤艷麗,為近年來新興的園林綠化樹種,適合公園、綠地、庭院栽培觀賞,盆栽可用于庭院的廊下、階前及陽臺栽培。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9米。葉革質,橢圓形,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鈍尖頭,基部闊楔形。花頂生,紅色,花瓣6~7片。蒴果圓球形。花期1~4月。四川、臺灣、山東、江西等地產有野生種群,國內各地廣泛栽培,品種繁多,常用于庭院、林下種植觀賞。

小喬木,高5米。葉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尖銳,基部圓形或鈍,邊緣有細鋸齒。花單獨,頂生,桃紅色,花瓣6片。蒴果圓球形。花期春季。產廣西。本種栽培較少,可用于公園、庭園綠化。


灌木至中型喬木。葉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鈍頭,有時漸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花瓣白色,5~7片。蒴果球形或卵圓形。花期冬春間。從長江流域到華南各地廣泛栽培,是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也常用于嫁接山茶,亦可栽培于庭前、路邊欣賞。


灌木,高2~3米。葉革質,長圓形或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花黃色,花瓣8~12片。蒴果扁三角球形。花期11~12月。產廣西,越南北部也有。本種色澤靚麗,為著名觀賞植物,現華南等地廣為種植,適合庭院、林緣、疏林下叢植或片植觀賞。

小喬木,高8米。葉厚革質,橢圓形至卵圓形,先端闊而急長尖,基部圓形,邊緣密生尖銳細鋸齒。花頂生及腋生,紅色,花瓣6~7片。蒴果球形。花期春季。產廣西,本種栽培較少,可用于公園、風景區、庭院等處綠化。


小喬木,高8~12米。葉革質,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邊緣上半部或1/3有疏而銳利的鋸齒。花頂生,紅色,花瓣6~7片,紅色。蒴果卵球形。花期早春。產廣東及廣西,生于海拔200~350米山地。本種花色鮮艷,觀賞性較高,可孤植于庭前或叢植于路邊等處觀賞。

小喬木。葉革質,橢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有時略圓,邊緣有細鋸齒。花大小不一,花瓣6~7片,紅色。蒴果球形。花期冬季。分布于日本,多栽培,現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廣為栽培,適合叢植于庭前、疏林下觀賞。

灌木至小喬木,有時高達15米。葉闊橢圓形,先端尖銳或急短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花頂生,紅色,花瓣紅色,6~7片。蒴果扁球形。花期春季。產云南,多栽培,品種繁多,多用于庭園、風景區等地綠化。


小喬木。葉革質,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短急尖,基部楔形,有時近于圓形,邊緣有略鈍的細鋸齒。花粉紅色或白色,頂生,花瓣7片。蒴果。花期早春。原產日本,多栽培觀賞,現我國江浙等地有栽培,可叢植于公園的草地中、路邊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