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星期三在華盛頓開場,這次對話的意義之一是中美百日計劃向一年期計劃過渡,為穩定兩國經濟合作筑牢框架,夯實基礎。
在對話開始之前的這幾天,美方不斷有人放風,對中美貿易“不公平”表示不滿。美國媒體刻意放大這種聲音,形成美方要在這次對話中向中國施加壓力的輿論氛圍。這也是中美每次重要對話之前的美國輿論常態。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星期二舉行的兩國對話官員午餐會上表示,中美貿易關系在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當前的中美關系比過去幾十年都要好。他的這番話對之前美方的對華抱怨形成了一種平衡,我們希望這是此次對話能夠獲得成功的一個信號。
應當指出,美方需要調整看待中美貿易的心態。美國買中國商品,沒有一項是中國強推的,它們都是基于世貿規則的正當交易。中國對美出口形成較大規模實為自由貿易的自然結果,不是政治因素導致的。
美國是有可能擴大對華出口的。中國需要美國的高技術產品,也愿意購買美國的一些技術本身。但是美國嚴格限制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自廢了美國的出口優勢,大大壓縮了美國出口產品的范圍。
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國自己造成的,美方把自己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劃到對華出口清單之外,它更希望向中國出售競爭力平平、甚至存在競爭力缺陷的產品。也就是說,買中國產品是美方自愿的,而擴大對華出口它老想“強賣”。
美方自己好好想一想,它對華出口的制造業主力產品中,還有哪幾樣是中國市場必不可少的。我們承認,波音飛機是其中一樣。除此之外呢?蘋果手機可以算半個吧,它的獨特操作系統綁定了不少中國用戶。美方特別重視出口汽車,但說實話,美國汽車在中國競爭力非常有限,既斗不過德國車,也斗不過日本車。還有奢侈品方面,美國品牌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更是一般。
華盛頓希望多向中國出售農產品,但是美國農產品的轉基因標簽是在全世界出了名的,中國消費者很多人對此有忌諱。再說了,美國總不能把自己當成“農業大國”來對中國強行推銷啊,這哪里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美國!
美方還要求中國盡可能開放金融市場,中國在這方面做了努力,但必須要在保持本國金融安全的基礎上擴大中美合作。這個問題解決得順利些,或是曲折些,不太可能影響中美經貿的全貌。
還有文化上,中國院線上映的美國大片幾近飽和。中國互聯網市場對美國網絡巨頭持開放態度,只是要求美方遵守中國法律,接受中國一視同仁的監管,但是美方對此不肯讓步。接下來的障礙已經不是貿易本身,而是中國國家安全的底線。
不能不說,中國對減少中美貿易的不平衡盡了努力,是美方自己對有競爭力產品出口設限,其推動增加出口的產品很多又不太爭氣,導致了問題難以根本解決。華盛頓需要正視自己的問題,用實事求是的調整代替怨天尤人。
中國在推行供給側改革,美方為增加對華出口,恐怕也要有供給側改革的意識。要拿出中國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將它們保護起來。中國學生看重去美國留學,那么美方就應為中國家庭把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提供更多方便。另外美國應全面開放中國人赴美旅游,不要讓辦赴美簽證成為挺麻煩、挺頭疼的一件事。這些都可能構成實實在在的改進。
中國人可沒想擴大中美貿易順差,也沒有任何占美國便宜的想法。美國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不應是一場“斗爭”,因為沒什么可斗爭的地方,斗爭只會誤導兩國公眾對雙方貿易問題的認識。我們希望,這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為兩國認真、務實地解決問題做出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