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麗
『折紙鬼才』秦坤:一只『蟑螂』賣21萬
◎文/小麗

秦坤和他的作品
今年26歲的秦坤是廣西桂林人,受心靈手巧的媽媽影響,他小時候就愛玩折紙游戲??粗粡埌准埥涍^折疊瞬間變成小船、板凳、花兒、千紙鶴之類的可愛小玩意兒,他覺得既神奇又有趣。
讀初中時,有的同學愛看漫畫書,有的瘋狂打游戲,秦坤卻喜歡跑到書店看折紙方面的書籍。雖然這類書很少,但只要發現,秦坤就如饑似渴地閱讀。每次看到書上的新樣式,他就一定要把它摸索著折出,這份樂在其中的成就感,讓他深深著迷。
2003年的一天,他偶然讀到了一本國外雜志,其中有一篇講的是現代折紙,一張簡單的白紙,不經過任何裁剪、粘貼、加工,僅憑一雙手反復地折疊,就能折出造型相當復雜的動物。這一下子讓他大開眼界,沒想到折紙還能折出如此復雜立體的動物。那次為了折出一件作品,他甚至創下了37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的記錄。
因為太喜歡折紙,秦坤甚至一度中斷學業。他的這種做法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為了讓秦坤掌握一門手藝,媽媽把他送進了南寧一所獸醫學校,希望以此來斬斷兒子對折紙的癡迷。
剛到獸醫學校的時候,秦坤的內心一片灰暗。面對那些枯燥乏味又十分難懂的解剖圖和骨架圖,他一點興趣也沒有。秦坤把課余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折紙學習上,他用有限的零用錢,買來折紙教學的書,一有空就自學。
一次在網上,秦坤發現了一個外國網友制作的動物折紙,那是一只可愛的小蜜蜂。從翅膀到根須,甚至小到眼睛,那件折紙作品栩栩如生。秦坤從來沒有想過,動物也可以用折紙完全還原。通過研究“小蜜蜂”,秦坤逐漸發現自己學的這門專業竟然對折紙大有裨益,不論是動物骨骼結構、肌肉分布,還是毛發的走向以及動物的各種姿態,他都能從中大受啟發。
找到了在獸醫學校學習的動力,秦坤相信,只要認真觀察每一種動物,分析研究透其特點,就一定能做出生動的動物折紙。從那以后,他一改之前隨意敷衍的態度,開始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而身邊的同學,以及所見的一草一木,都成了秦坤最好的學習對象。他買來大量的折紙,要求自己在一定時間內,把所見的東西用折紙完全“還原”出來。他還從網上找來大量的折紙視頻自學,在這樣的努力下,他的折紙技藝有了長足進步。
從獸醫學校畢業后,秦坤當過小職員,還做過攝影師。直到2008年,他發現折紙藝術已經融入自己的生命,斷舍不開,因而決定辭職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折紙這門古老的藝術起源于中國,興盛于唐代。后來這種技藝又漂洋過海傳到東瀛。雖然中國是起源地,但如今國內已沒有多少人在從事折紙,而鄰國日本,反倒把這種民間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網上讀到這樣的消息時,秦坤內心很不服氣。他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折出像樣的作品,讓中國的折紙藝術名揚世界。
之后幾年,秦坤在折紙方面展現的極高天賦,讓他逐漸在國內國際折紙界嶄露頭角。最初給“折紙發燒友”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條中國龍。這條一米多長的“東方巨龍”,形象逼真,每個爪子甚至每片鱗甲都折了出來。“這條龍的身上有1400多片鱗甲,每個鱗片1~2毫米,而僅僅完成一片鱗甲,就需要近7分鐘,完成一條龍需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秦坤介紹說,創造這樣的一件作品其實很復雜。“在一張紙上設計好龍的大致分布后,就開始考慮和巧妙構思它的細節,之后,再根據設計圖聚合出這條龍的基本型。”
其實要打造這樣一條神奇的龍,靠的不僅是天賦,還需要很強的計算能力。折之前要先在紙上打好格子,兩米長的紙,格子就打了9000多個,然后還要計算好每個部位要占多少格子。“成千上萬個格子在頭腦中打轉,不能有絲毫的差錯。錯一個,就前功盡棄?!?/p>
除了要求細心外,折紙還是個特費時間的活。一般的動物、人物或者圖騰,每折一個少則需要十幾個小時,多則一兩個月。秦坤說,復雜的作品有上千道“工序”。比如他曾用一張3米邊長的紙,折出了一匹“巨馬”,取名“赤兔”,也就是《三國演義》中悍將呂布騎的那匹傳奇戰馬,花了大約40天時間。
同傳統折紙不同的是,秦坤所展示的工藝是現代折紙,不用剪刀,不能拼接、裁剪,需要的是想象力和計算能力。這幾年中國國產動漫受人青睞,秦坤以此創造出了不少有趣的折紙經典造型。比如在《大圣歸來》熱映時,他就根據電影里“美猴王”的造型創作了一個形象的折紙版“大圣”。在一個國際折紙交流論壇里,秦坤偶爾也會上傳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出乎他意料的是,就是這個創意新穎、動感十足的“大圣歸來”,竟一下吸引了600萬網友的贊賞!
2006年,法國折紙藝術大師埃里克·喬賽爾(Eric Joisel)偶然看到了秦坤的作品,他驚異于秦坤的藝術天賦,破天荒地將秦坤收為弟子。自那之后,埃里克每天通過視頻,把自己的絕學和心得一點點傳授給秦坤。而秦坤自己也異常珍惜這一機會,“每天吃飯睡覺,甚至走路都在思考”。
在這位法國大師的指導下,秦坤進步更快了。從此,經他手折出來的作品,不再是簡單的還原,像一些人物折紙,秦坤還能細微地還原每一個人物的形態、表情,給每一樣折紙作品注入靈魂,讓人一見難忘。
作為亞洲折紙界的歐系派折紙藝術家,秦坤的作品更講究形體流線美和生動的五官表情。同時,他也注意吸取日式風格的長處,關注作品的細節。天賦加上廢寢忘食地思考磨礪,短短幾年,他的折紙技藝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09年11月,秦坤受邀參加暨南大學舉辦的第三次現代折紙藝術展,這是他折紙以來第一次參展。他的作品一經展出,就引起轟動。
隨著技藝精進的是作品價值的提升,早期秦坤的作品幾千元一件,現在幾萬元都算很低,他發現靠折紙竟也能獲得可觀的收入。秦坤說,他自己的東西值多少錢無所謂,關鍵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就是他最大的滿足。為了推廣這項中國傳統藝術,讓更多孩子參與到益智又有趣的折紙活動中來,他還經常跑到山區的小學免費給孩子們授課。每次出門,他都隨身帶著幾張專用紙,他說:“別人用筆記錄看到的一切,我會用折紙作品記錄我的生活?!?/p>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秦坤也開始受邀參加國外的一些大型折紙藝術展。2015年在巴黎參展時,秦坤的“東方巨龍”“螳螂”“麋鹿”等原創折紙藝術作品,更是引起了國際藝術界的一片稱贊。很多商人也被秦坤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紛紛開出高價收藏。

售價3萬歐元的“螳螂”
當時,秦坤大大的展示柜里面,擺放著用紙折出來的形態各異的人頭像,中間是一只螳螂。這只螳螂的確太逼真了,大小、形狀與真的完全相同,在燈光照耀下栩栩如生。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只小小的“螳螂”,在法國竟然以3萬歐元的價格售出。
不久,秦坤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016年4月,在桂林,秦坤舉辦了自己在國內的首次大型折紙藝術展。為了籌備這次活動,他從國外進了2.28噸紙。一張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紙,十幾個人在上邊來回走動,聽秦坤的指揮進行操作。一個月的時間,秦坤和他的團隊成員連續奮戰,每天從早8點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點。他們結合電影《迷幻森林》,以動物為主題,完成了一系列高度為2~4米的藍鯨、長頸鹿、大象等折紙作品。消息傳出,大批國內外藝術家蜂擁而至。其間,他賣出的作品達到上百萬元!這些作品不僅為秦坤帶來了“利”,也為他成就了“名”。他的代表作“德古拉(Dracula)伯爵”系列和“獅子”,就被歐洲多家博物館收藏。
縱然功成名就,但這位蓄著一頭黑長直發、頗具“搖滾范兒”的男生始終有一個遺憾:他覺得中國雖是“紙”的故鄉,但近代折紙的發展水平卻遠遠落后于世界,以至于在國際紙藝界會被忽略。他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以自己的綿薄之力,推廣折紙藝術。現在他不僅專注于折紙的研究,還計劃招收學生。2017年秋季,他還要攜帶作品遠赴歐美和澳大利亞等國做巡展。秦坤的最終夢想是,讓中國的折紙藝術名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