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雪橋
央視名主持黃薇引領慈母擺脫“居喪綜合癥”
■文 /雪橋
黃薇是央視名牌欄目《夕陽紅》的主持人,還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特型演員,先后在《延安頌》、《長征》、《東方》、《海棠依舊》等40多部影視劇中,扮演周恩來的革命伴侶鄧穎超,生動再現了“鄧大姐”的崢嶸歲月。
熒屏上的黃薇端莊知性,是家喻戶曉的主持人、演員,生活中她則是大孝女。2008年,父親因病離世,母親患上了“居喪綜合癥”,黃薇以愛和孝心引領母親重回快樂。在媽媽的支持下,她更是將孝心擴散,成為200多位孤寡老人的女兒……
幫媽媽擺脫“居喪綜合癥”是頭等大事
2008年10月30日,黃薇的父親黃德嘉在腦梗截癱11年后,因臟器衰竭不幸離世。黃薇痛心發現,一夜之間媽媽陳彩菊的頭發全白了,仿佛蒼老了10歲。黃薇1964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系。陳彩菊離休前是北京四中的俄語老師,黃德嘉系中國著名航天外交家,父母相濡以沫40多載,一輩子風雨相伴,情深意篤。而今爸爸走了,媽媽成了一只孤雁,黃薇能體會母親內心徹骨的痛。
黃薇幾次提出:“媽,去我家住段時間吧,換個環境也許心情會好些。”陳彩菊黯然回答:“我哪里也不去,要是你爸回來,看不到我會孤單。”黃薇知道,母親無法接受慘痛現實,還生活在往昔的幻想中。在《夕陽紅》欄目中,黃薇經常為老年朋友表演親情小魔術,練就了一手絕活。為哄母親開心,她每晚都給媽媽表演,卻絲毫提不起媽媽的興趣。黃薇只得陪媽媽坐到深夜,直到她上床睡覺才回家。
陳彩菊因情緒波動大,血壓飆升,多夢健忘。而黃薇不僅是央視“名嘴”,還是國內唯一一位女特型演員,多次在《長征》、《延安頌》等影視劇中扮演周恩來的革命伴侶鄧穎超。這年5月,黃薇必須趕赴陜西拍攝電視劇《解放》,因戲份重、檔期緊,中途沒能回北京。兩個月后,《解放》殺青,黃薇立刻回京,卻看到媽媽瘦得脫了形,臉色蠟黃,眼圈周圍布滿青暈。
見女兒來了,陳彩菊轉身將一本存折交給黃薇:“里面的3.6萬元,是我這些年積攢的養老金,密碼是我生日。要是媽媽哪天不在了,別難過。”媽媽這是在與自己話別!黃薇將碗筷一推,沖進媽媽臥室瘋狂翻找,在枕頭底翻出了媽媽積攢的30片安眠藥。她抓起安眠藥就要扔掉,陳彩菊連忙與女兒爭搶:“媽活著太痛苦了,讓我去天堂與你爸作伴吧。”黃薇也哭了:“媽,你這是在剜我的心!”她強行將安眠藥沖進下水道。陳彩菊喃喃自語:“我的心里只有黑暗悲傷,活著沒意思。”
黃薇意識到:媽媽已不是簡單的喪偶悲痛,而是心理出了問題。她陪媽媽來到北京301醫院。診斷后,醫生凝重地告訴黃薇:“阿姨患上了‘居喪綜合癥’。風雨同舟幾十年的伴侶,一方突然去世,會給另一方帶來嚴重心理創傷,使其產生憂郁、痛苦、焦慮和情緒壓抑。”一番話碾碎了黃薇的心……身為央視《夕陽紅》欄目主持人,黃薇知道“居喪綜合癥”的巨大危害。此病堪稱孤寡老人的殺手,如不及時根治,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甚至癌癥,有的老人還厭世自殺。黃薇詢問醫生:“我該怎么辦?”對方送給她8個字:“藥物調理,親情溫暖。”
從此,黃薇每天下班就趕到母親家,督促媽媽按時服藥。她與保姆一道,將家里的家具、家電改變位置,重新布局;為避免媽媽睹物思人,父親的遺物也被黃薇一一封存;媽媽臥室的深藍色窗簾,被她換成了明快的米黃色。她還在媽媽床頭擺放兩盆康乃馨,淡淡花香在房間彌漫……這一切,帶給陳彩菊溫暖明亮的心理暗示。在黃薇的悉心照料下,陳彩菊的睡眠漸漸恢復正常。3個月后,她的“居喪綜合癥”明顯緩解。
2010年秋天,陳彩菊不顧黃薇勸阻,執意參加最要好的一位老同事的葬禮。現場哀樂低沉,逝者家屬的聲聲哭訴和雙雙淚眼,勾起陳彩菊內心的悲傷情愫,她剛剛結痂的心傷又被撕裂了。回家后,陳彩菊變得悲觀消沉,喜怒無常。當晚,黃薇來到媽媽家,正趕上她沖保姆發脾氣,藥丸扔得滿地都是。黃薇蹲下身將藥丸一粒粒撿起,勸媽媽吃藥。陳彩菊黯然道:“吃什么藥?人早晚有一死。”
次日,黃薇借口測血糖、血壓,將媽媽哄到醫院。她詳細向醫生講述媽媽近期的情緒變化,醫生告訴她:“受外界消沉因素影響,阿姨的‘居喪綜合癥’出現反彈,必須及時干預。”
拳拳孝心獲評全國“演藝圈十大孝子”
黃薇請醫生為陳彩菊開了十多盒進口特效藥;請教營養專家,為媽媽制定科學食譜;還召集丈夫、女兒、姐姐一家,輪流過來陪伴媽媽。丈夫于京順大黃薇3歲,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的他時間相對自由,便每天上午去陪伴岳母。為讓老人覺得人生依然有價值,他謊稱準備去俄羅斯考察市場,請岳母教他日常俄語。陳彩菊信以為真,將50句使用頻率最高的俄語寫在紙上,一句句教女婿讀。中午11點,于京順要回公司去,陳彩菊將他送到門口:“明天早點來,我多教你一會。”僅1個星期,于京順就能流利說十多句俄語,陳彩菊頗感自豪。
黃薇的女兒于晶已上初中,小姑娘放學就去陪姥姥。大學時代,陳彩菊是校合唱團成員,還出國演出過。于晶就陪姥姥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老歌曲。優美歌聲勾起老人的青春回憶,陳彩菊不禁自言自語:“那時我身著曳地長裙,站在舞臺上美得像天使,你姥爺一眼就愛上了我……”于晶贊美道:“姥姥,您現在還是資深美女。”陳彩菊臉上浮現出了笑意。
父親癱瘓11年,媽媽在病床邊照顧了11年,從未離開過家。為讓媽媽看看外面的世界,黃薇去外地拍戲時將她帶在身邊。拍戲時,她讓媽媽坐在馬扎上看自己演戲;拍攝間隙,她陪媽媽領略異鄉山水,品嘗當地美食。大半年時間,黃薇陪媽媽游覽了16個城市。
朝夕相處中,黃薇覺察出媽媽心底還殘留著悲傷情愫。2012年,她開始與媽媽一起寫回憶錄。母女倆回憶一家四口走過的風雨歲月:那年大年初一,陳彩菊帶著兩個女兒,冒著大雪趕赴首都國際機場,接外交官丈夫回家;黃薇11歲那年,全身起了風疹,陳彩菊和丈夫一連三天三夜沒睡覺,用酒精輪流為女兒擦拭……1998年,黃薇第一次在影片《李知凡太太》中扮演鄧穎超,壓力巨大。陳彩菊和丈夫每天擠公交去北京圖書館,為女兒搜集有關鄧穎超的文獻,與她一起探討角色。黃薇由此開了國內唯一一位女特型演員生涯。
母女倆一起回憶,黃薇用文字記錄,然后打印裝訂成冊。黃昏時分,黃薇經常陪媽媽坐在窗前,飽含深情給她讀回憶錄。幾十年的生活歷程,一家人有愛有痛,有幸福有眼淚,點點滴滴都是情。陳彩菊邊聽邊掉淚,咸澀淚水宣泄了心中的痛。在黃薇的孝心引領下,2012年7月,陳彩菊徹底與“居喪綜合癥告別”。
黃薇除了主持工作,還頻繁去外地拍戲,經常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有一次,黃薇結束拍攝從外地返回北京,來不及休息就過去看媽媽。黃薇幫媽媽洗頭時,陳彩菊的手肘不小心碰到她的腰部,她本能地“啊”了一聲。陳彩菊撩起她的衣襟,只見女兒因拍戲受傷的腰紅腫一片。陳彩菊這才意識到,黃薇一天到晚為工作、為家庭忙碌,實在太累了,自己老了也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不能什么事都與兒女黏在一起。
2014年1月,陳彩菊與小區13位老姐妹組成“爆聊團”,她出任團長。每天下午,她帶領一幫娘子軍,圍著小區一圈圈地轉。轉完30圈,她們又一起做拍手操,最后圍在一起天南地北地海聊,不知不覺天就黑了。每逢重大節日,陳彩菊與一幫老姐妹還佩戴紅袖章,義務上街執勤。她手持印有“爭做文明北京人”的小旗子,熱情疏導交通,維持治安,給外地人指路,忙得不亦樂乎……
看著媽媽的生活越來越充實快樂,黃薇感到無比欣慰。她送媽媽蘋果智能手機,教她使用微信;她給媽媽訂做旗袍,鼓勵她參加社區的老年模特隊。陳彩菊耳朵有些背,黃薇給媽媽訂制德國最新款的助聽器。陳彩菊像時尚小青年一樣,散步時戴著耳機聽音樂。女兒孝心滋潤下,陳彩菊外表和心態非常年輕,成了一個時尚樂觀的老太太。鑒于黃薇的拳拳孝心,她當選為全國“演藝圈十大孝子”。
讓愛延伸做200多位孤寡老人的女兒
黃薇不僅孝順自己的媽媽,還將火熱孝心播撒給眾多孤寡老人。2013年3月,黃薇隨北京慈善公益組織,赴平谷、延慶的敬老院獻愛心。那里的老人大多年過7旬,白發蒼蒼,且很多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他們已多年沒有離開過敬老院了,平時也沒有親人來探望,晚年生活一片孤寂悲涼。想想自己的媽媽,再看看眼前的老人,黃薇心中生出別樣疼惜。她像女兒一樣陪老人們拉家常,給他們梳頭,剪指甲。她還模仿影視劇中的角色,給老人們表演電視劇片段……100多位老人將黃薇團團圍住,每人臉上都是開心笑容。
有一次,黃薇要從延慶敬老院離開時,一位名叫李文嫻的老太太將黃薇送到大門口,怯怯地問:“我沒有兒女,老伴也去世了,從來沒有人對我這么好,我能認你做女兒嗎?”一句話刺痛了黃薇的心,她忍淚說:“好呀,我樂意做您的女兒。”接著黃薇親切地叫了李文嫻一聲“媽媽”,老太太與她相擁而泣。此后,黃薇幾乎每個月都去敬老院看望李文嫻。
時間久了,敬老院的老人們見黃薇如此善良、有愛心,都爭著認她做女兒。黃薇一進敬老院,老人們就涌到她身邊,閨女長閨女短地叫個不停。由此,黃薇將敬老院的200多位老人都當作父母。陳彩菊得知這些,全力支持女兒:“媽過得好,也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幸福。孩子,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給永遠比拿愉快。媽媽為有你這樣的女兒而感到自豪。”
后來黃薇再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陳彩菊常陪同女兒前往。她還拿出退休金,與女兒一道給老人們買衣服、毛巾、護理墊,然后一一分發。老人們問陳彩菊:“我們這么多人將黃薇當親閨女,你有想法嗎?”陳彩菊動情回答:“女兒做得對,我只有幸福和驕傲!”每次黃薇和媽媽離開敬老院,老人們都依依不舍。
為讓老人們的生活多一份色彩,2015年9月,黃薇和媽媽一道出資,組織200多位老人,赴北戴河旅游。很多老人一輩子沒見過大海,看到大海激動得熱淚盈眶。看著他們臉上的幸福笑容,黃薇感到格外滿足。
在黃薇的影響下,丈夫于京順和女兒也將老人們當親人。每當黃薇在外地拍戲,陳彩菊就與女婿和外孫女去一起敬老院看望老人。2017年1月27日除夕之夜,黃薇一家沒有在家吃團圓飯,而是去敬老院與老人們聯歡。她給“爸爸媽媽們”發紅包、包餃子,與他們一起收看央視春晚、放煙花,其樂融融。因黃薇一家人的無私愛心,媒體和敬老院將他們譽為“愛心家庭”。
2017年8月3日,黃薇面對采訪時誠懇地說:“現在中國已進入老齡社會,很多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作為兒女,自己的父母幸福了,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也給其他老人帶去溫暖。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起個帶頭作用,讓天底下千千萬萬兒女仿效!”
(責編/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