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華芹 編輯/劉麗娟
貿易便利化提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文/劉華芹 編輯/劉麗娟

在當前環境下,如果能順勢而為,在推動各方加強項目建設的同時,對互聯互通項目建設與制度協調的結合給予更多關注,突出制度溝通的重要性,將可取得更多早期收獲。
針對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現狀,尋求基礎設施在硬、軟件互聯互通上的有效結合,是一條能獲得綜合效益的較為現實的出路。
“十三五”期間推動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進而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涉及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既要通過開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物理意義上的互聯互通,又要實現不同國家之間跨境管理制度的協調與溝通。在已商簽的有關“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中,各方都比較重視基礎設施物理層面的互聯互通,商定了一系列投資項目清單;相比之下,對制度層面的協調則關注不夠。針對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現狀,尋求基礎設施在硬、軟件互聯互通上的有效結合,是一條能獲得綜合效益的較為現實的出路。
首先,相對于基礎設施而言,邊境管理效率低對各國便利化的影響更為突出。世界經濟論壇《2014全球貿易便利化報告》對全球138個經濟體的貿易便利化狀況進行了評估。在其“貿易便利化指數”排名中,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越南8國分別排在105、130、96、109、114、96、115和72,處于中下水平。其中,五大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俄羅斯、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均位列100名之后,屬于低水平。與此同時,俄羅斯、蒙古等前述8國的“邊境管理效率與透明度指數”排名依次為103、137、127、118、72、74、123和86,“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依次為52、103、53、104、94、67、119和60。兩組數據對比說明,除巴基斯坦外,上述各國“邊境管理和透明度指數”排名均落后于其“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也落后于其全球“貿易便利化指數”排名。這表明,相對于基礎設施而言,邊境管理效率低是制約各國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障礙。

我國及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指數、交通服務指數國際排名比較
其次,交通服務質量低是影響各國基礎設施水平的首要因素,而基礎設施狀況又是影響各國貿易便利化的重要因素。《2014全球貿易便利化報告》顯示,在“交通基礎設施可用性及質量”指標排名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依次為42、61、105、125、34、67和62;而在“交通服務的可用性和質量”指標排名中,各國依次為82、65、128、129、57、78和79(見附表)。兩組數據對比顯示,上述國家交通服務水平排名均落后于其交通基礎設施排名。這也表明,交通服務水平低相對于交通基礎設施硬件,是影響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更為重要的因素。
再次,跨境文件審核和邊境程序復雜,加大了跨境貿易成本,制約了互聯互通的發展。世界銀行集團發布的《2016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蘭卡、孟加拉和中國10國的“跨境貿易”成本中,由“跨境文件審核”和“跨境程序”所耗費的時間及產生的費用占比高達80%以上。其中,俄羅斯、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越南和孟加拉5國的占比高達90%以上。
貿易便利化已成為制約中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主要瓶頸。筆者利用GTAP模型對上述國家推進貿易便利化、簡化海關程序產生的經濟效果做了預測,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在中、蒙、俄經濟走廊框架下,若中、俄兩國將各自通關效率提高25%,則可相應使兩國的GDP因貿易成本下降分別增加86億和70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額分別增加70億和35億美元,整體福利分別增加74億和64億美元。若在此基礎上能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則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在涵蓋中國、俄羅斯、中亞、巴基斯坦和印度更廣泛的區域內,若各國將本國通關效率提升25%,則可使區域整體GDP因貿易成本降低而增加540億美元,整體福利增加485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額增加400億美元左右。
第三,將中國與亞歐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亞美尼亞、蒙古和尼泊爾)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效果與實施貿易便利化的效果進行比較,則可發現:如果在該區域內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運輸成本降低5%,可使中方的GDP增長0.47%,出口增長0.55%;而如果將中國與上述國家通關效率提升25%,則可使中方GDP因貿易成本降低而增長0.19%,出口額增長0.38%。這也就是說,便利化對GDP的推動作用可達到基礎設施建設效果的30%以上,對出口的效果更可達70%以上,具有明顯的倍加效應。而相對于中國,貿易便利化給亞歐內陸國家所帶來的效果會更為顯著:如果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交通運輸成本下降5%,可使亞歐內陸國家GDP平均增長3.62%,出口額增長6.91%;而這些國家如果通關效率提高25%,則其帶來的GDP增長和出口增長更為可觀。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如果其通關效率提高25%,則其GDP因降低貿易成本可增長2.42%,出口增長2.33%,接近內陸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效果的一半或超過一半;吉爾吉斯斯坦的效果更為驚人,通關效率提高25%帶來的貿易成本下降,可使其GDP增長18.7%,出口額增長7.74%,甚至超過了內陸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效益的平均水平。因而,對于內陸國家而言,提高通關效率產生的經濟效益,并不亞于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帶來的經濟成效。
目前,全球地緣政治形勢日趨復雜,經濟頹勢難有改觀,推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難度與風險也在加大。在此背景下,如果能順勢而為,在推動各方加強項目建設的同時,對互聯互通項目建設與制度協調的結合給予更多關注,突出制度溝通的重要性,將可取得更多早期收獲。其中,海關程序便利化和便利跨境運輸可成為未來合作的重點領域。
在推進海關程序便利化方面,可敦促各方積極落實2017年2月正式生效的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建立通關便利化合作機制;推行“一窗口”制海關查驗模式,促進各國開展電子報關,提高通關效率;創新高效的邊境查驗模式。
在推進跨境運輸便利化方面,一是探索建立國際運輸便利化協調機制,在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合作框架下,設立跨境運輸便利化工作組,為推動合作提供機制保障;二是商簽跨境運輸便利化合作協定,協調和簡化國際運輸文件、程序和要求,為推進國際運輸便利化奠定法律基礎。
在實踐過程中,從周邊國家起步,將其作為“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的突破口。由于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便利化水平普遍高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便利化程度,因而,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在貿易便利化領域的合作,在我國西北和西南方向大力推進與周邊國家的貿易便利化進程,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的首要方向。
在我國西北方向,可以上海合作組織為平臺,打造上海合作組織貿易便利化“升級版”,推進我國與歐亞腹地國家貿易便利化行動計劃。一是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經貿部長會議下海關工作組,貿易便利化工作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工作組的作用,結合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TFA),加強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運輸、支付結算等全方位便利化措施,推動海關程序便利化領域的合作。二是加快落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公路運輸便利化協定》,力爭將其延展到蒙古、巴基斯坦甚至西亞等非成員國,加強跨境運輸便利化領域的合作。三是推動國際鐵路互聯互通制度性創新,加強《國際貨協》和《國際貨約》兩大國際鐵路運輸的協調體系成員國之間的磋商,推廣采用統一運輸單證,力爭使兩大體系在承運人責任、運輸組織、賠償方式上更加一致化,形成一票到底、無縫對接的運輸方式;同時,應盡快與周邊國家構建國際鐵路聯運的電子信息系統,為中歐班列的常態快速運行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我國西南方向,可利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平臺推動互聯互通。加快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國落實《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啟用GMS道路運輸許可證和機動車暫準入境單證,解決區域通道通而不暢的難題,力爭取得早期收獲;加強GMS國家便利運輸聯委會的作用,促進各國就跨境手續、道路標志、運輸價格、海關檢查、車輛路管方面加強磋商,制定《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升級版;加強各國運輸、海關、質檢、邊防和擔保機構之間的合作,形成更廣泛的便利化制度網絡。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