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秦川
豐子愷『偷聽』批評
文/姚秦川
有一年,豐子愷帶著小女兒豐寧馨去煙雨樓游玩。臨近中午時分,父女倆去附近的一家茶樓吃飯。剛剛坐定,豐子愷就聽到鄰座的幾位游客忽然提到了自己的名字,聲音中帶著不滿。
豐子愷聽到后,示意女兒不要出聲,自己急忙悄悄地坐在那幾位茶客的背后,饒有興趣地偷聽他們是怎么評價自己的。其中有一個人甚是不客氣地說道:“豐子愷貴為大畫家,可他畫的那些人物卻非常奇怪,有的沒有五官,有的只有兩條橫線,這難道就是他認為的時髦畫作嗎?”另一個人隨聲附和道:“確實如此!豐子愷的畫作也許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吧!”
當時,豐子愷受到日本畫家夢久竹二的影響,一心學習對方的創作手法和技巧,這種畫法叫作“有意無筆”或“意到筆不到”,以求更加含蓄和耐人尋味。聽了那幾人的議論后,豐子愷忽然感到有些羞愧。
豐子愷并沒有立即上前反駁那幾個客人,而是虛心地接受了他們的批評。他覺得,自己所創作的畫作就是為普通人畫的,既然他們都看不懂,那責任一定在自己。最后,豐子愷吸取了那幾位茶客的意見,從此在人物的刻畫上下了不少功夫,注意通過生動的姿態來表達沒有五官的面部神情。
面對他人的指責和批評,我們要做的不是急于為自己開脫,而應從自身尋找問題,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豐子愷自畫像︵圖/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