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德媒在難民危機中的報道缺乏中立性!”德國電視一臺23日援引一份調查報告對德媒提出批評。報告稱,“誰要是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間批評難民涌入德國,就會被籠統視為‘仇外。”
報道稱,漢堡傳媒學校和萊比錫大學受德國奧托·布倫納基金會委托,對《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等大報,以及85家地方報紙的3.5萬篇有關難民的報道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高達83%的報道對難民來到德國持非常正面或正面的態度,但只有6%的報道是實際調查之后寫的。最突出的例子是難民潮出現后,德國各地涌現出“歡迎難民文化”。報告指出,在媒體的幫助下,默克爾政府提倡的“歡迎文化”成了某種“魔幻詞匯”,媒體報道充斥過多的“好人情緒”。報告指出,部分民眾的觀點“沒有被認真納入討論”。這些民眾“從多種角度出發,對難民政策有疑慮,以至提出批評”。
2016年新年前夜的科隆大規模性侵事件也是一個例子。當時許多女性被性侵和搶劫,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來自北非國家的年輕難民和移民,德國其他地方也發生了類似事件。這些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傳得沸沸揚揚,但德國媒體卻在集體失聲三天后,才開始陸續報道。
報告還批評說,在調查所涉時間段里,報紙上的人物言論,43%出自德國聯邦政府和政黨代表之口。其中,左派的綠黨和左翼黨的政治家們的相關言論比較多,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的言論卻幾乎沒有見報的機會。媒體報道也忽視了專家們的意見,專家的文章占比不到文章總數的1%。
“全國媒體忘了人民。”德意志廣播電臺評論道。《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媒體的不客觀報道引發民眾對政府和媒體的不信任,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支持率不斷上升。“德國之聲”則指出,“這項調查猶如給傳媒界的一記響亮的耳光。”▲
環球時報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