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和李四是發小。再往前說,張三的爹和李四的爹穿開襠褲時,就是門對門的鄰居。按理說這樣的關系放在古代叫“世家”,但自從張三和李四相繼出生后,先是兩個女人之間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弄得苦大仇深;再后來,張三的爹和李四的爹,凡事也開始斤斤計較,一來二去,整得倆大男人見面誰也不搭理誰。
但張三和李四不像他們的老子。兩個小娃子人小鬼精,張三總是對李四說,咱們一個村子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太計較會讓人笑話,難不成還要結成世仇?張三總是點頭如雞啄米。
打小,張三瘦,瘦得像一只食不果腹的猴子;李四胖,胖得像一頭無所事事的豬。張三的娘見不得李四的胖,見了李四就撇嘴;李四的娘見不得張三的瘦,好像天底下鬧饑荒似的,見了張三也撇嘴。
張三不在乎。李四也不在乎。
倆小子無所事事時,勾肩搭背在村里游手好閑。村莊里的人就分別給他倆起了個綽號:瘦三和胖四。村里人說,瘦三做壞事,有胖四的一半“功勞”;胖四生孬點,肯定也少不了瘦三的餿主意。的確,村里人都是這樣說的。在村民看來,張三李四從小到大沒做過啥好事。但張三李四有個相同的優點,做壞事從不心虛,見人就笑三分,不笑不說話。
村西頭孫老二家一園大白菜該起了。他家白菜是有數的,栽苗二百棵,傷苗后成一百八十棵。大白菜起到一半就差點把孫老二氣得半死。大白菜好好的,可白菜心卻空了。孫老二丟下一地白菜就去尋張三李四。
張三說,老孫叔,我喊你個叔哩,可不敢冤枉人;李四說,張三都說了不是他,我要是承認了,那我就是個豬。于是,無可奈何的孫老二氣鼓鼓地走了。張三李四背后擠眉弄眼地幾乎笑得岔氣。
村東頭王瘸子家的兩棵棗樹掛滿了果,陽光一曬,熱風一吹,滿樹惹眼地誘惑人。四月芽五月花,七月果九月熟,王瘸子哪里會曉得,張三李四從四月起就惦記上了他家的棗。王瘸子生病前腳住院,張三李四后腳就過來摘棗。張三踩著李四的肩,“颼”一下子就跳進了院子。李四想不到張三那么有攀爬的天賦,吊在樹上就像一只猴子般靈活。他丟嘴里一顆棗,就朝院子外的李四扔一顆棗。張三扔棗還故意對準李四的腦袋瓜。看到李四被棗砸得齜牙咧嘴、捂住腦瓜還不忘撿棗的狼狽狀,張三心里很快活。
王瘸子住院那些天,張三就像“嫁接”到棗樹上似的,跟李四里應外合。等王瘸子一回到家,人就啞巴了,嘴張了幾張,也說不出話,被眼前的狀況弄傻眼了:棗樹幾乎再無棗,棗都在樹下糞塘里漂著,有露紅屁股的,也有青皮疙瘩。
王瘸子瞪紅了雙眼,拄著拐杖殺到張三李四家,二話不說,掄起棗木拐杖,只一拐杖就把張三李四搗得直叫喚。臨走還不解恨,又把拐杖在地上狠狠頓了幾頓。回到家,王瘸子看著一地的“殘花敗葉”,心疼得要死,一口氣沒提上來,歪倒在地。幸虧鄰居路過看見得及時,趕緊將他送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后說是氣傷肝,又導致了舊病復發,還得繼續住院。而張三李四卻依然大搖大擺地在村里晃悠。
村民都不敢得罪張三李四,一時間,倆人好不得意。
一天,張三對李四說,一個村子就那么大,村民最怕的人,其實不是我張三,也不是你李四,是村長。可村長官再大,也才芝麻粒大,咱在村里混沒意思。咱以后都好好上學——上大學,出去當大官!張三還生動地舉例說,當了芝麻粒大的村長都有那么多的油水,如果當個更大的官,那不用說,成天無事就光剩吃香喝辣的。你想想,村長吃棗可不用自己上樹,王瘸子都是撿最好的送;村長吃白菜也不用偷,孫老二偷偷給他家送了一麻袋最水靈的。李四似懂非懂,但頭點得如雞啄米,覺得張三的話十分有道理。
張三一發奮,還真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本縣某局,沒過幾年,還真官至副局。李四就差些,沒考上大學,接他爹班招工進廠,幾年后趕上效益不好,遂下崗待業。這時候,張三在局里說話多少有些份量,顧念舊情,就把李四招到單位做了門衛。張三說,發小李四當門衛,他放心。此時,張三李四都是當爹的人了。
李四盡職盡責做起了門衛,他做門衛倒是挺有眼色,進入角色也挺快。開小車的進單位,李四胖冬瓜一樣迎在門口,點頭哈腰,滿臉春光燦爛;拎公文包的來單位辦事,李四也還客氣,先認真登記一番,問清來找何人所辦何事,然后把電話打到其人辦公室,征得同意后才放行。當然,單位不免來一些閑雜人等,比如推銷保險的業務員,比如收破爛的……這個時候,李四的態度就很強硬,不僅不讓人進大門,嘴里還頗不耐煩:“看清楚這是什么地方,怎么會有破爛玩意,里面都是當官的!走吧走吧!”語氣里沒有絲毫通融的余地。
李四覺得當門衛一點也不辛苦,還能占點便宜。一天下來,他的空煙盒總能擺滿高檔煙,啥牌子都有,個別的煙還和局長抽的牌子一樣。他很得意,覺得當門衛有免費的高檔煙抽,真的很舒服。但張三卻突然找到李四,很嚴肅地說:“最近,單位里私下對你有點非議,說你當門衛擺官譜,給你敬煙,你讓人進,不給你敬煙,你不讓人進。有沒有這回事,李四?”李四頓時面紅耳赤。張三嚴肅地告訴李四,門衛室是單位形象的第一窗口,決不能給單位抹黑。張三給李四規定,以后凡是來單位辦事的,李四均不可接受敬煙,也不可胡亂阻撓。
李四不敢不聽張三的。畢竟,李四看門的活還是張三給找的。其實,張三對李四還是很照顧的。李四對張三還是心存感激的。
張三找李四談話后不久,張三辦公室門口的木牌就由“副局長”換成了“局長”,辦公室倒是沒換,但換了新沙發。辦公室何主任對李四說,張局長的沙發七成新,扔了怪可惜,你拉走吧。李四很高興,就雇輛三輪車,把沙發拉到自己家。沒想到,幾個星期后,李四的女人卻從沙發后背里掏出來一疊疊扎好的百元大鈔。一數,整整十萬元!李四兩口子第一次見到這么多錢,眼珠子都瞪出來了。怎么處置這些錢,兩口子確實犯難,一夜沒睡覺。
第二天,李四敲開張三辦公室。張三正低頭品茗,慢悠悠地抬起頭來,見李四把一堆錢放自己面前,先是一愣,突然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一邊用力拍打光禿禿的頭頂,一邊埋怨:你看我這該死的記性,這可是給家里準備的裝修費用,找瘋了!幸好是你李四,要是別人,可就……張三不再說下去,起身為李四倒水,并順勢拍拍李四的肩膀,以示親近。
走出張三辦公室,李四覺得后背盯著一雙沉郁的眼神,驀然一驚,不禁回頭。但瞅見的只是局長室金光閃閃的“局長”二字,有幾只蒼蠅趴在上面。
不久,張三因為貪污公款被抓。局里傳言,是李四舉報的張三。李四覺得冤枉。他只是后悔不該把錢拿給張三。要是張三早些被抓,那些錢可就非他李四莫屬!就算張三一口咬定他李四得了錢,他來個死不承認,誰能把他李四扒皮不成?誰能給他張三作證不成?李四便覺得張三真不是東西,貪了那么多錢,給他李四漏一點也不舍得,活該被抓。
回到家,李四第一時間把沙發扔掉了,扔的時候,還狠狠啐了兩口。
作者簡介:王京波,男,河南省永城市人。中文系本科畢業,從事過教育、編輯工作,現居鄭州。自幼熱愛文學,從中學時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其作品曾在數十家文學報刊雜志發表,并有部分作品獲得全國征文一等獎、三等獎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