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習東
蘇糧集團:“四個堅持”引領強企之路
文/劉習東

江蘇省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蘇糧集團”)始終堅持主業,由成立時的商貿型企業,成長為產業鏈條比較健全的“5+1”型(糧油儲備、糧油工業、糧油物流、糧油貿易、糧油期貨和證券、房產等綜合創收業務)綜合類地方國有糧食企業,位列省級國有糧食企業第一方陣。截至2016年底,蘇糧集團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利潤超億元,年糧油經營量300多萬噸,年糧油年加工能力155萬噸,年港口吞吐量700萬噸。蘇糧集團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糧油最受尊敬企業”、“中國十佳糧油集團”稱號;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蘇三零”),省著名商標2個(“蘇暢”、“蘇星四季”),正著力打造“禾為先”品牌。所屬張家港糧油產業園是“江蘇省重點物流企業”,年油脂吞吐量位列全國單體港口第一,糧食年吞吐量位列省級港口第一。所屬蘇三零面粉公司列中國面粉50強前列。
蘇糧集團的發展壯大,得益于始終做到“四個堅持”。
蘇糧集團在江蘇的23家省屬企業中,是唯一的糧食流通企業,企業規模雖不大,但專業、專注于糧油產業發展。“十三五”期間集團確定了“突出主業、做強產業、打造核心、融合發展”的發展戰略。十多年來,蘇糧集團始終堅持糧油主業不動搖,致力于做專做強糧油產業,努力成為守護一方糧食安全的中堅力量,成為省內糧食安全的主力軍,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百姓生活盡職,為企業發展聚力。
一是推動“混合”。“十二五”以來,蘇糧集團新投資的企業,除政策性企業外,全部實行混合所有制。分別與外資、央企、地方國企、優強民企等不同所有制企業合作,聚合各股東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單打獨斗無法解決的問題。二是推動“聯合”。突出“內整外聯”,對集團內部相同相近的油脂板塊、大米板塊和儲備糧油業務板塊進行整合,與業務關聯、產業互補的外部企業進行不同形式的合資合作,集聚糧油資源,增加合作伙伴,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特別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省沿海集團合作成立了江蘇省蘇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蘇省沿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國家珍稀動物丹頂鶴和麋鹿棲息生活地,利用江蘇沿海地區圍海造田形成的40萬畝土地,建立綠色、生態、有機糧油等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銷售高端糧食產品,供應市場。三是推動“融合”。推動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混合,實現思想的“融合”,使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
圍繞解決企業人才隊伍“老(年齡大)、弱(能力弱)、低(技能水平低)”問題,大力度招引、培養、鍛煉和使用人才。近年來,招引了機關干部、留學回國人員、大學畢業生和省委組織部選調生等各類人才,充實到集團各崗位。其中研究生以上16名,全日制博士生1名。強化人才培養,與糧食類大專院校合作,建立“蘇糧培訓學院”、“研究生工作站”,逐步解決了“后繼有人”問題。加強人才使用,實行管理人員交流制度,對重點人才進行多崗位鍛煉,培養復合型人才;每年選拔一批骨干進入管理崗位,建立人才梯隊;探索開辟青年人才成長通道,實現用事業留人。
圍繞“鞏固經營成果,保持健康發展”,實行“一定二用三監督”。“定”就是先后制定“制度+小組”、“三控三落實”和“三重一大”決策辦法等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用制度管人管事,讓企業在制度下運行。“用”就是強化制度執行,實行按流程辦事,對各項制度細化制定工作流程,進行流程化管理,確保各項制度執行到位。“監督”就是加強內部審計和紀委執紀問責,強化重大決策和合同法律審核,堅持“有錯必糾”,防范各種風險事件,全力打造“健康蘇糧”。
(作者系江蘇省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