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莉 攝影/于小川
全國煤炭行業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會場活動隆重舉行
文/朱曉莉 攝影/于小川

6月2日,全國煤炭行業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會場活動在北京天地大廈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煤炭學會黨委、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聯合主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科技發展部、人事培訓部協辦。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煤炭學會名譽理事長濮洪九同志,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鄭凱同志,中國煤炭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鳴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專家洪伯潛教授級高工,中國煤炭學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峰同志,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金華同志,中國煤炭學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王家臣教授出席了活動;學會在京分支機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科技發展部、人事培訓部、中煤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者代表18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由劉峰同志主持。
王金華同志致歡迎辭,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回顧了“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科技事業取得了璀璨的成績。
鄭凱同志發表講話,他指出,國務院2016年11月批準將每年的5月30日定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勇攀高峰,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充分肯定,是對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中,拼搏奉獻砥礪前行寄予的殷切希望;同時肯定了中國煤炭學會在重視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舉薦人才,助力于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的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工作,并對煤炭行業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
報告階段,錢鳴高院士作了《能源發展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兼談人才建設》主題報告;王家臣教授作了關于科學精神、科研道德方面的發言;中國煤炭學會礦山建設與巖土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龍志陽研究員作了《建井科研優秀群體事跡報告》的報告;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被托舉人姜鵬飛結合自身成長和學習體會作了《創新爭先勇擔當》的報告;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紀任山研究員作了《科技創新路上的追夢人》的報告。
活動最后,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煤炭學會名譽理事長濮洪九同志發表總結講話,他指出,今后煤炭工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目前,世界能源向多元化、低碳化和綠色化的方向發展,順應這一趨勢,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必然逐步下降。但是,也要看到以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國家能源發展方針和以煤為主體的一次能源格局不會改變。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煤炭現代產業體系,切實實現轉型升級。
煤炭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已到了只有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創新驅動是煤炭工業實現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的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全行業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企業全面創新,以創新型科技體系支撐煤炭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速化解過剩產能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最終形成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創新發展模式。
他強調,人才資源是支撐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根本上是要成為人才強國;構建煤炭工業新的發展模式,首先要培育造就高水平的行業創新人才隊伍。
煤炭科技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要看到全行業技術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原創性核心技術仍顯不足,行業創新體制機制亟待健全,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率處于較低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水平滯后。因此,推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是煤炭工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和希望所在。
他希望,行業科技工作者繼續弘揚幾代煤炭人的精神,把個人專長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把實現個人抱負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投身煤炭科研的實際行動。也希望大家不怕困難,到廠礦一線去,用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去創新、去工作。
活動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