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人們眼中的形象曾經很不討喜。在20世紀50或60年代的書籍中,它們被描述為灰撲撲的、滿身鱗片的笨重爬行動物,仿佛活該滅絕似的。
不過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種看法就被完全摒棄了。隨著形似鳥類的敏捷的恐龍被發現,人們開始認識到,恐龍實際上比我們之前所想的要靈活和聰明得多。有的學者甚至提出,恐龍可能是類似于現代鳥類的溫血動物。他們認為,恐龍能通過體內新陳代謝維持一個較高的恒定體溫,而無需像蜥蜴等其他爬行動物一樣靠陽光溫暖自己。但這種說法一直沒有得到十分有力的證據支持。由于無法觀察到活體恐龍,古生物學家們只能通過化石證據進行推測。有些證據似乎頗有說服力:研究發現恐龍的骨骼生長速率極快,這和現代的溫血動物很相似。但也有學者堅持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還有學者提出,恐龍的代謝方式為“中溫”代謝,介于冷血爬行動物和溫血鳥類之間。

敏捷有力的迅猛龍可能是溫血動物
那么恐龍到底是冷血動物,溫血動物還是“中溫”動物呢?后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也許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