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貴
摘 要:我國經濟建設日益發展的同時,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層出不窮,這些企業的健康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發展步伐加快之后,也帶來了職業病和勞動衛生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職業病帶來的危害和影響,然后介紹了我國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現狀,最后探討了影響防治工作開展的原因和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病;危害;勞動衛生;防治工作;建議
中圖分類號:R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2-0224-02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得以提升,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與此同時,勞動衛生問題、職業安全問題也不斷發生。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職業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到1000億元,工傷事故造成的損失超過2000億元。因此,深入研究防治工作的開展現狀,明確相關影響因素,才能夠提升勞動衛生服務質量,積極規避職業病帶來的危害。
1 職業病帶來的危害和影響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勞動力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不斷降低,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明顯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在這些勞動力中,部分人員從事著有毒有害作業。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全國報告職業病26393例,其中塵肺23152例,占比最高為87.7%;慢性職業中毒904例,占比3.4%;急性職業中毒637例,占比2.4%;其他病種1700例,占比6.4%。按照行業分布來看,煤炭、機械、建筑、金屬冶煉行業的職業病發病人數多,共計19408例,占比73.5%。只有加強勞動衛生,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才能夠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權益,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出,近年來一些嚴重的職業病例如塵肺、肺癌、苯中毒、鎘中毒等,不僅發病人數多,而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危害更重,造成了強烈的社會影響。以部分農民工家庭為例,本希望通過打工提高經濟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但在職業病的影響下,最終造成因病致貧的現象,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影響因素之一。由此可見,職業病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公共衛生問題。
2 我國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現狀
第一,患病人數多。雖然我國目前對于職業病的防治力度不斷加大,但是發病率依然在持續提升。單純從塵肺病來看,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最為嚴重的職業病,發病人數有增無減。
第二,危害廣泛。職業病的分布,并不是集中在某幾個特定的行業中,而是在各行各業中均有分布,尤其是中小企業。不僅在石油化工、建筑、煤炭、冶金等傳統行業中,存在職業病危害,而且汽車制造、醫藥、生物工程等新型行業中,也存在較大的職業病發生風險。不完全統計顯示,我國有毒有害企業總量在1600萬家以上,其中90%是中小企業。
第三,流動性大。我國城市化發展期間,催生出農民工這一群體,數量在2億人以上。其中一部分農民工的工作環境中,就被有毒有害物質所包圍。由于農民工的流動性大,沒有長期的雇傭關系,勞動崗位會時常變更,因此接觸的毒害物質種類較多,在職業病診斷時存在難度。另外,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交流,一些國家將生產企業設置在我國,其中就包括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對于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往往將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引入市場。在這種背景下,職業病帶來的危害轉移嚴重。
第四,具有發病隱匿性。勞動者在工作期間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后,多數情況下經過潛伏期才會發病,在發病隱匿性的影響下,容易忽視對健康帶來的危害。患者發病之后,具有治療難度大、治愈率低的特點,其中絕大多數患者的職業病具有終身性。以塵肺為例,潛伏期在數年到十幾年之間,常見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嚴重者伴有咯血、呼吸困難,容易和普通感染、感冒混淆。另外,勞動者本身可能在多個崗位上流轉,不同崗位上的作業時間長短不一,在職業病診斷、確定發病崗位上,存在較大阻礙。
3 影響防治工作開展的原因
3.1 地方政府因素
勞動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是社會性工程,因此和政府部門密切相關。實際調查卻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長,忽視了職業病防治工作,體現在實際工作中,可見執法不嚴格、監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階段,對于企業立項準入方面把關不嚴,導致具有高危職業病的企業有機可趁,或者地方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此帶來的結果,是勞動衛生服務和職業病防治工作難以開展,職業病時有發生。
3.2 用人單位因素
在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明顯高于大型企業,從衛生部門的調查數據來看,在鄉鎮企業中,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占比83%,勞動者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占比34%,總體發病率達到4.4%,其中還有11.4%疑似為職業病。第一,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發展依然首先追求經濟效益,將員工的安全健康拋之腦后,難以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第二,還有一些企業的法律意識淡薄,沒有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例如管理制度不全、缺少職業健康檢查、沒有開展職業衛生培訓等。第三,個別企業沒有道德底線,在企業環境構建、用工標準制定上存在較大缺陷,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惜損害員工的安全和健康,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第四,針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的企業,在懲處力度上較低,因此用人單位并不重視職業病的防治工作,相關防護設施配置不全,難以達到防護效果。
例如某單位廠房內混合機崗工人采用人工投料方式導致揚塵,入料口除塵器罩口覆蓋面積比較小,位置偏低,使得料粉外漏,超過了衛生限制,沒有進行整改。工人操作的時候因為由于佩戴口罩會感到不適而沒有戴口罩,使得毒物非常容易進入體內。
3.3 部門監管因素
第一,我國疾病防控機構改革后,職業衛生管理工作混亂,體現在部門職責不明確、協同工作機制未形成。一些建設項目沒有經過職業病危害評估,就立項、發證并投入運行。第二,監督執法體系不完善,而且執法力度不足,面對數量眾多的職業病群體,執法手段落后、設備不夠先進、信息渠道不暢通。第三,勞動衛生和職業病監測數據不真實,難以反映出實際情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勞動者沒有建立健康檔案,而且流動性強,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來源;監管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存在數據重復、數據錯報等情況,且信息更新速度慢。第四,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接診疑似職業病患者時,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可能不符合法律規定,防治單位缺少宣傳和救助途徑。
3.4 勞動者因素
從勞動者自身角度來看,從事高危職業病工種的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具有流動性、多變性的特點,缺乏職業病防范意識。而且,該類人群的社會保障不完善,也是造成職業病高發的一大原因。在強資本、弱勞動的背景下,職工維權之路艱難,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勞動者的最大需求就是實現就業,將安全、健康、社會保障等利益放在第二位,成為職業病高發的重要影響因素。另外,職業衛生信息不對稱,對于疾病知識的普及不到位,員工不僅不了解毒害物質帶來的影響,也不知道發病后應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
4 加強防治工作的相關建議
4.1 完善法律法規
站在國家的角度,應該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改變監管無力的情況。具體來說,應該將重點放在配套制度和標準的完善上,對勞動者加強健康管理,針對和職業病防治相關的律法內容,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真正保障不同行業人群的健康。以合同法為例,應該具備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的內容條款,當勞動者遇到不公對待時,能夠通過法律進行維權。
4.2 加強健康宣傳
站在企業的角度,應該加強職業病的健康宣傳力度,向勞動者普及法律知識、疾病知識。宣傳工作的開展,要求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促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病防治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工作重點是對企業領導進行普法宣傳,針對員工進行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尤其將臨時工、農民工作為重中之重,在了解自身權利的同時,能夠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5 案例分析
對某催化劑廠噪聲的危害和防護措施效果進行分析。
本次檢測噪聲作業崗位15個,二車間500線壓片崗位8h工作噪聲最高,為88dB,超過國家標準的衛生限值。
防護措施:噪聲是設備在廠區邊緣獨立建廠房,減少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并在空壓站設置封閉的值班室,降低工人日接噪強度。空壓機和羅茨風機都使用獨立間隔離,設備駕照。上面崗位工人的日接噪強度低于85dB(A)衛生限值,表明這個項目噪聲預防措施合理有效。
6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問題,具有患病人數多、危害廣泛、流動性大、發病隱匿性的特點。通過分析可知,影響防治工作開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用人單位、部門監管、勞動者四個方面。對此,國家應該完善法律法規,企業應該加強健康宣傳,以提升勞動衛生服務質量,促進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梁耀堅.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現狀分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6,(14):229.
[2]葉研,林英,楊紅艷等.職業病防治規劃制定過程中問題的探索[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6,34(04):308-310.
[3]郭翔,黃先青,何堅等.在職業病防治機構設立中毒控制中心的思考[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6,34(0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