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據《日本經濟新聞》26日報道,日本養老服務企業瞄準中國正在崛起的“銀發產業”,涉足這一領域的日本企業日益增多。
報道稱,中國的養老產業規模到2030年有望達到22萬億元人民幣。日本作為“課題先進國”已為此積累了各種經驗,日本企業試圖利用這些經驗,從中國養老市場中分一杯羹。除行業老大日醫學館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以外,日本提供上門為老年人洗浴服務的EarthSupport,也與中國企業聯手開設日托服務設施。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26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稱,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深,發展老齡服務產業時間較長,在服務內容、標準與技術等方面有較多經驗,其小型化、多機能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很適合東方國家。
《環球時報》記者此前曾去日本東京都附近一所名為“柏小羊園”的養老院采訪,這里的一大特色是為老人“營造出家的氛圍”,不讓他們有“被家人拋棄”的感覺。除了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服務以外,護工對老人在精神方面的關懷也非常專業。柏小羊園常務理事馬場真子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想要考取護工資格并非易事,必須通過12門筆試和實踐考試。
王莉莉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企業參與中國老齡服務產業要注意“市場定位”和“本土化”兩方面問題。目前中國老年人整體收入水平距離高端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還有差距。建議結合中國社會特點,精準“市場定位”,提供諸如失能、失智老人護理,術后康復護理等剛需內容的專業化服務。此外在“本土化”方面也需要格外注意,中國老人對服務的需求特點和日本老人或有很大不同。
據報道,日醫學館2016年財報顯示,因設施和培訓等先行投資增加,其在華經營狀況為虧損14億日元。柏小羊園常務理事馬場真子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暫時不會考慮進入中國市場”,因為“中國還缺少完善的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缺乏發展養老產業的土壤”。
對此,王莉莉表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潛在需求不斷增加,養老產業發展很有前景,可以持樂觀態度。▲
環球時報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