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文燕 劉瀾瀾
楊普和聶子明是石家莊市的一對80后夫妻。結婚10年來,他們互相支持,共同成長。事業上,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干得有聲有色;生活上,兩人相互理解,彼此關心,營追了溫馨安寧的家庭氛圍。在2016年12月12日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這對80后夫妻獲得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楊普于1982年出生,是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紡織女工,丈夫聶子明比她大兩歲,起初也是該廠的職工。2004年由廠里的老師傅牽線,他倆相識、相戀、相知。
在兩人談戀愛時,勤奮進取的楊普正處于提高“機下打結”技術的關鍵時期。按照我們國家的標準,1分鐘內打結的數量越多,就代表操作技術水平越高。楊普說:“機下打結是我們擋車工的基本功,為了讓自己基本功有所突破,我總是拒絕和他約會。”有一次,聶子明給楊普打電話說:“咱們不去看電影,去公園。你帶上秒表和紗線,我掐表你練習。”就這樣,兩個年輕人約會、練習兩不誤。正是這一次次的約會,成就了楊普超出國家標準75%的打結成績。聶子明的理解與支持,也打動了楊普的芳心。
2006年,兩人結婚了。婚后,聶子明一直非常支持妻子。“她對工作比較積極上進,那我就做她的后盾,多支持她。平時家務活我多干點,她下班回來晚,我就把飯做好,等著她。反正就是叫她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別為家庭分心。”聶子明覺得,婚姻需要互相理解和包容,“她取得了好成績我也挺自豪的,因為這是我們全家的榮譽。夫妻之間不用分得很細,自己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兩人互敬互愛,互相支持,高高興興地在一起,對于家庭來說真的很重要。”
楊普勤學苦練,勇于創新,終于從一名普通的織布擋車工成長為全國2000萬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她獲得了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最高獎——“中華技能大獎”,還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省金牌工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她的創新成果每年能為公司創違360多萬元錢的效益,公司專門創立了楊普創新工作室。楊普說,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家人特別是愛人的支持和理解。“我愛人不善言談,更多的是在用行動表達。婚后,我經常代表公司參加技術運動會,賽前加班時,我在車間里強化練習。不管多晚,他都會在廠門口的路燈下等我,高強度的訓練讓人感覺特別累,但是在看到他那熟悉的背影后,再苦再累都忘記了,我被溫暖和愛包圍了。我獲得的榮譽里真的有他一半的功勞。”
愛是相互的。楊普懷孕期間,聶子明被調到了外地工作。作為妻子,楊普并沒有埋怨丈夫,反而經常給丈夫寄去他最愛吃的家鄉特產,為他買好換季的衣服,讓他放心工作。楊普說:“那年他在上海,正好我懷孕生孩子。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我生孩子的時候都沒讓他回來,生完兩天后他才回來。他心里挺愧疚,但是我覺得兩個人過日子就得彼此攙扶著,一起往幸福的方向奔去。”
楊普和聶子明這對80后小夫妻,就像兩棵并排而生的白楊樹,平等而友愛。人生路上,他們組建家庭、養兒孝老、共擔風雨、同沐春風。家,成為了支撐他們愛崗敬業、不斷進步、追求理想的力量之源。“對于像我們這樣的80后或者90后小夫妻來說,工作和家庭是不矛盾的。想事業有成,又想家庭幸福,就需要把二者的關系協調好,兩人互相理解、支持和包容。我想我們能有今天這種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比較好地把追求家庭的幸福和工作上的發展融合在了一起。”楊普說。
(摘自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