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
不久前,一位北京的伴娘在胸前掛上二維碼照片以方便收取禮金的新聞,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也讓很多人表示新奇。一些人認為,二維碼禮金扯掉了人情社會最后一塊“遮羞布”,它使得人情變得功利化了。而支持的人則認為,二維碼禮金不僅方便收取,也方便記賬,防止假鈔,是環保節能的大勢所趨。
對此,支付寶轉發了該照片,并表示:“我在吃瓜。”
人情社會,到底會不會因為一個二維碼就變得功利了呢?或者說,難道沒有二維碼,人情社會就不功利了嗎?新人簽到臺前心照不宣的簽到位置以及交禮金現場對賬點清數目謄寫計算的情況也經常出現,“含蓄”的人情在二維碼出現之前早就不存在了。
回過頭來冷靜看待這則讓一些人感到不適的新聞,筆者奇異地發現,二維碼禮金似乎是個不錯的方法。首先,“馬大哈”賓客們不用在婚禮當天的早上四處找銀行取款、找紅包裝現金;其次,也方便新人最后記賬統計,日后還禮;再次,二維碼禮金能夠有效杜絕人情腐敗,有了數據支付憑證之后,無論行賄人和受賄人都會有所顧忌,從這一點來說,二維碼禮金甚至值得推廣。
事實上,包括禮金在內的一系列日常生活開支,采用無現金支付的好處不僅僅在于不用取錢、避免收到假鈔。往更深一步說,無現金支付,可以隨時記錄用戶的日常消費習慣,這樣能幫助年輕人更好地理財和規劃生活。
說回婚禮禮金,二維碼支付可能會讓家長們看不慣。但家長看不慣的事情太多了,花錢大手大腳、不穿秋褲、不好好吃飯……這些并不會影響實際生活的習慣,和二維碼禮金一樣,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很多年前,家長們還批評大家手機玩得太多,顧不上和家人交流。然而光陰荏苒,家長們也學會了通過在微信里發朋友圈,在家族群里發心靈雞湯來交流感情了。
更早的時候,老作家們無法適應用電腦寫作,而現在,已經有自媒體開始用語音輸入寫稿了。
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的生活更為便利、舒適,這也是無數的技術人員付出辛勞汗水的目的。而生活習慣,或早或晚都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改變,今天我們所習慣的生活,也和多年前完全不同了。
需要銘記的不是支付方式,而是給紅包的那個人對你的祝福。從這一點上來說,記紅包的小紙條到了金婚的時候可能早就不知道到哪兒去了,而互聯網支付,大概還能記得。今天的新人,可以在50年后的金婚現場滾動播出當年收二維碼紅包的現場視頻,這完全是一種科技時代的浪漫感哪!
(摘自《三門峽日報》201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