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 靳行
摘 要 本文闡述了車體EMA模態分析的理論基礎及數學模型概念,通過有限元法計算得出的模態頻率和振型,了解車身與轉向架相互影響的可能性。通過模態試驗獲得車體與轉向架固有振動特性參數,確定其在各種激擾頻率下的振動狀態。
關鍵詞 地鐵車輛;振動傳遞;EMA;模態試驗
中圖分類號 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11-0031-02
隨著國內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軌道交通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地鐵車輛覆蓋范圍的擴大,對地鐵車輛速度的要求逐漸提高。車輛速度的提高,列車通過各種外部激擾時間縮短,致使列車產生較強烈振動[1]。目前,軌道車輛振動異常問題頻發,根本原因在于對振動源、振動傳遞路徑和共振機理沒有進行長期的摸索和積累。車體強度進行長期的積累、計算和分析。設計師雖積累了豐富經驗,也仍需以計算輔助,完成最后的車體振動分析。但是,與靜強度分析相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2]。其分析難度巨大、技術要求更高,因此,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車體振動控制和設計技術,為提高車輛運營性能,繼而提高車輛競爭性來建立基礎。為驗證模態規劃表及模態匹配準則,需要對車體在整備狀態下進行車體模態分布、車體振動測試研究,從而了解車體的相關設計和振動性能的影響[3-4]。
1 理論基礎
1.1 模態分析
模態分析(Experiment Modal Analysis,EMA)同時測量輸入及其響應水平輸出和輸入之間存在以下基本關系,輸出=特性×輸入,因此,在進行EMA試驗時,將同時采集輸出與輸入值。EMA采用PloyMAX方法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頻域識別算法[5],該方法也稱作多參考點最小二乘復頻域算法(poly-reference least square complexfrequencydomain)。由于比較好的解決了頻域算法中數值病態的問題,所以,該方法可以處理很寬的頻率范圍和很高的模態階次的數據。并且能夠產生非常清晰穩定的圖。它適用于分析大阻尼與高噪聲數據,目前已經成為一種工業標準。
對于一個具有個輸出,個輸入的多輸入多數出系統(MIMO),系統的頻響函數可以通過右矩陣分式模型進行描述:
(1)
其中矩陣多項式、定義為
(2)
其中,為基函數(為采樣周期),n為模型階次、(j=0,1…n)矩陣多項式系數。通過對式(1)右乘進行線性化處理,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系數矩陣
(3)
其中,極點位于的對角線上,頻率與阻尼可以通過(4)式求得,模態參數與向量位于最后行對應的列向量。
(4)
式中,為系統的第r個固有頻率,特征向量為對應的第r個固有振型。
1.2 測點布置
測試車輛為我國某型4編組的城際動車組,為了獲得軌道—轉向架—車體振動傳遞特性,需要車體各布置7個測試斷面,每個斷面4個頂點作為測試點。每個點設置1個雙向加速度計。共56個雙向傳感器,車體測點布置見圖1。
轉向架需要在兩側側梁分別布置7個加速度傳感器,前后橫梁布置6個加速度傳傳感器。
2 工程實例分析
在實際工程中,由于施工限制實際測點與計劃略微有所差別,因此,在建模過程中添加15個線性相關點,如圖3所示,在長方體車體上選擇10個斷面,每個斷面最少2個傳感器,采用線性相關點代替未布置傳感器的測點,車體合計25個實測點。轉向架上布置20個測點。每個測點均同時測量垂向與橫向兩個方向的加速度信號。
模態參數識別。該車輛采用碎發激振,提取振動加速度信號。利用Test.Lab軟件模態分析模塊[6],識別分析車及轉向架的模態。結果如表1所示。
如圖6所示,各階模態間相互正交,最大置信度為11.3%,可以認為結果是準確的,通過對比振型圖對比。對于地鐵車輛,將車體與轉向架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模態實驗時,得到的車體模態振型與轉向架模態振型相互影響,如沉浮頻率是一種聯動的運動。對于車體與轉向架的橫線振動信號得到的模態振型,車體雖然存在呼吸與搖頭振型,但是,轉向架基本無振型響應。由此可知。車輛與轉向架的模態激勵主要是通過垂向激勵傳遞的。車輛橫向振動對轉向架的激勵非常有限。
3 結論
1)在計算地鐵動車裝備后整體模態時,通過線性相關點,獲得更好的振型效果;2)根據各階振型,車體橫向振型對轉向架影響不明顯;3)計算得到車輛裝備后前六階振型,對各振型間相關度低,通過測量整車的模態,發現振動規律,減少振動對系統噪聲的損害時很有一處的。
參考文獻
[1]李剛.地鐵車輛車體模態理論基礎與試驗方法探討[J].科技展望,2014(23):202.
[2]張遠亮,張立民,孫維光,等.某地鐵車Tc1振動特性及振動傳遞分析[J].機械,2015,42(2):1-4.
[3]海倫.模態分析理論與實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4]高品賢.振動、沖擊及噪聲測試技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5]高云凱,馮海星,馬芳武,等.基于PolyMAX的聲固耦合模態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 2013(2):158-163.
[6]邱飛力,張立民,王學亮.應用Test.Lab進行高速車體線路模態試驗[J].噪聲與振動控制,2012(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