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慶
摘要:分析了目前養豬場廢水處理現狀,并總結了兩點常見的廢水處理方法以及再利用途徑,旨在為豬場廢水的科學處理和再利用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養豬場;廢水處理;再利用;生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6-0033-02
隨著生物安全體系概念在生物學領域的廣泛應用,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對其關注力度也逐漸增大。目前規模化養豬場的特點是養殖數量比較大,且飼養密度比較高,因此導致產生大量的廢水,增加了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一旦出現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大的。豬場產生廢水量是非常多的,如果將廢水全部棄用必定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對養豬場廢水的處理和再利用進行探討。
1 養豬場廢水處理現狀
目前國內規模化養豬場的養殖數量都非常多,一萬頭豬的養殖場其年排污量為30 000 t左右。但是目前多數養豬場對于污水的處理都不到位,只是敷衍了事,不僅污染了環境,還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威脅場區內人畜的安全,甚至經水體傳播擴散至其他水環境中。養豬場廢水的特點包括固液混雜、排放量大、臭味大、含有大量病原體,但是廢水中卻含有高濃度的有機質,而且含氮量比較高,因此有非常大的再利用空間。
2 養豬場廢水的處理方法
2.1 改進養殖技術
最有效的廢水處理方法當然是從源頭上降低廢水的產生,但是就當前的技術條件來說,其實現難度很大,目前比較成熟的如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利用牲畜糞便和墊料的協同發酵作用,將生糞、尿等養殖廢棄物實現快速的轉化,消除臭味,同時抑制害蟲和病菌的產生,該技術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以將墊料和糞便中的有機物轉化為可供牲畜食用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有機酸等物質,增強了牲畜的育肥能力和抗病能力[1]。該技術通過科學環保的養殖方式實現了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的產生與排放,是目前處理養豬廢水的重要途徑之一。
2.2 生化處理方法
生化處理方式是目前大多數養豬場所應用的廢水處理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過生物發酵和化學添加劑的輔助來實現廢水的凈化。該方法需要根據養豬場污水的水質特性和排水狀況進行干濕分離,即在污水處理流程前端設置固液分離段,實現糞便和廢水的初步分離。干濕分離不僅能夠降低廢水的處理難度和處理量,同時還能將分離后的糞便同人工清除的糞便一同發酵,加工成有機肥出售,提高經濟效益。
分離后的廢水首先經過沉沙池和調節池,進行簡單的沉淀和酸化,完成廢水的均衡調節。然后再流入折流式厭氧反應池(ABR)進行一級生化處理,該處理過程可產生沼氣,能夠用于養殖場的發電、供熱等[2]。處理后的沉淀物在干化后可送至堆肥場,同先前的糞便一起發酵,作復合肥利用。經過此步驟后,廢水中COD、BOD的降解程度可達80%左右,然后再進入溪流氧化溝作二級生化處理(即好氧深度處理),此過程能夠進一步去除水中磷、氨的含量,使得廢水中COD、BOD、NH3-N的降解程度可達97%以上,基本上能夠滿足排放的標準,可直接對外排放或者再次利用。
3 廢水的資源化利用
處理后的廢水中含有較豐富的氮磷鉀等化學元素,該類元素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因此理論上可用于農田的灌溉。通過試驗田的分析可以得出,處理后的廢水相比常規施肥來說,在提高農作物生長速度和產量等方面有較明顯的優勢,同時能夠有效的控制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
利用養豬廢水還能培養能源微藻,并以此制備生物柴油,該技術目前已經取得成功,但由于微藻培養成本比較高,所以無法大面積推廣。但是該技術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對緩解能源危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同時由于廢水中含有各類元素,因此還可用于培養微生物絮凝劑;另外廢水中豐富的化學元素也可進行回收,例如可以用鳥糞石沉淀法回收水中的磷元素。
參考文獻:
[1] 高 威.規模化養豬場處理廢水稻麥田利用技術研究[D].江蘇揚州:揚州大學,2014.
[2] 張冬梅.豬場廢水氮磷MAP回收工藝及其對傳統厭氧—好氧處理系統的影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