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如果不是金像獎影帝,你我眼中的林家棟可能還是叫不上名字的“熟臉”演員。出道近30年,經歷了演藝事業起起落落,50歲的林家棟終于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影帝”。不少同行對他說“這個獎來得有點遲”,但在他眼中,每個機會都是“天時地利人和,‘擁有不分早晚。”他曾是記憶中的TVB人氣小生,在電視事業如日中天時轉投電影,從龍套到黃金配角,再到如今的影帝,整整17年。同一批演員都兩地奔波、影視通吃的時候,林家棟選擇舍棄名利扎根電影,即便如今香港電影被眾人看衰,依舊初心未改。“要永遠在電影行業做下去。”
影帝與顏值無關
“好好跟角色交流、為角色服務,
年齡和臉不是重點。”
林家棟一身黑衣走進采訪間,特意留的山羊胡看起來一副硬漢大叔模樣,完全讓人聯想不到當年口中念叨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TVB白面小生。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十幾年,50歲的林家棟被業內稱為“黃金男配”,他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卻一直做著“陪襯”,直到最近才“轉了正”。
“將一個不安、懷疑、深沉及充滿心計的悍匪演繹得深刻立體,賊性人性并重,層次豐富,尤其細致地捕捉其具戒心和冷酷的個性,對舊兄弟的利用和不信任,不慍不火地駕馭這消失了身份的危險人物。”這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給林家棟的得獎理由,電影中,林家棟的精彩演出讓不少網友都大呼過癮,不論是內心戲還是情緒爆發,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那一刻,林家棟也慢慢從“熟臉不熟名”變成“銀幕演技擔當”,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到林家棟的經歷,從前那些“外形不行”“跑龍套的”……諸如此類名號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風光的“影帝”“實力派”。
其實林家棟早就在電視領域取得了同等地位,他的《金裝四大才子》在很多80后的記憶中都是經典,《河東獅吼》里的蘇東坡、《碧血劍》中的袁承志,還有讓他晉升人氣小生的《茶是故鄉濃》。2001年,對林家棟來說意義非凡,他離開了TVB,成了電影大軍中微不足道的一員,對他來說,并不是沒有心理落差,但他告訴自己,“人不可能從零直接到一百,也不可能保持一直在一百。”長期的模式化表演讓他疲憊,電視小生不是終極理想,他的目標不只是要做演員,而是在電影這個行業扎根下去。他想體驗百味人生,也想服務香港電影。
如今,已是影帝的林家棟在新片《貪狼》中又回到了配角,而且還是要講地道泰語的本地人。戲份如何并不妨礙他的拍戲態度,他愿意為每個角色服務。“我很努力地在練習泰語,不光要背怎么發音,還要寫出來,這樣才真實。”經過勤奮練習,林家棟的泰語讓本地人聽了都很吃驚,短時間速成。現在的電影環境變化了,不少小成本電影起用年輕演員,“不要想什么年齡、顏值的問題,做好一個角色,也讓年輕的觀眾注意你就好了。”林家棟不怕重做“綠葉”,只要角色好,他愿意配合。
電影即是人生
“我有一個十年的劇本,如果有天能夠過了我自己(這關)的話,就去試著做導演。”
20歲之前林家棟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演員,他畢業之后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服務員、文員……兩年時間,他經歷了很多份工作,也是這些體驗讓他慢慢走近演員這個職業。“當演員可以了解不同的人生,人長大之后就覺得很多事自己都抓不住,但是拍戲的時候能夠做到。”在幾年的龍套生涯后,林家棟才開始漸漸變成有臺詞、有鏡頭、有名字的演員。1994年,一個舞臺劇的契機,林家棟有機會跟周潤發合作,他扮演一個娘娘腔,“從來沒有那么多戲讓我演出,整個舞臺劇可能有一半是我,所以必須要好好把握!我找了很多娘娘腔的朋友,看他們平時怎么樣,跟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努力沒有白費,在那之后,TVB的高層找到他,讓他出演了對他演藝生涯有著重要影響的《娛樂插班生》。
轉戰電影后,本來已經在熒幕上風光過人的林家棟一切從頭開始,帶著所有人的質疑,走到了大銀幕,至今出演的電影,幾乎都是配角,戲份多一點的是男二號,少一點可能連名字都記不住。“那個時候開始有人找我演反派,我都好,有得接,我就試試看。”也是在出走TVB后,遇到了他的貴人劉德華,《愛君如夢》《無間道》……劉德華處處都帶著林家棟,不只是銀幕前的配合,還有幕后的工作。“也是那時候,我開始培養了另外一個興趣,不只想當演員,也希望能當一個制作人。”直到現在,林家棟演戲的時候也時不時會帶著“制作人”的思維,希望能有更多創作的火花和靈感出現。
與電影結緣的17年,林家棟經歷了香港電影的興衰變革,“我覺得香港電影沒有走下坡路,跟人生一樣,起起落落嘛,落到最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抱著對電影事業的美好憧憬,林家棟一直在努力,不只作為一個演員,而是愿意嘗試和它有關的一切。采訪結束前,影帝告訴我們自己還有一個已經十年的劇本,但是十年了,他對這個本子還是不滿意,現在依舊在修改中。“如果過了我自己這關,就試著做導演。”電影即人生,從“扎毛巾戴雞蛋眼睛扮超人”到真實演繹銀幕角色,50歲的林家棟在自己設想的軌道上勻速行進,雖然有坎坷起落,但幸好從未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