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媽
中西方的差異不僅反映在育兒觀念上,也反映在隔代教養上:對比國內祖父母爭著搶著幫帶小孩,美國的老人就顯得被動了許多。其實不是他們冷漠不愿意管孫輩,而是他們的價值觀決定了照看孫輩的方式方法與國內的會有所不同。
充當參謀和救火隊員的婆婆
我的婆婆樂于幫忙照看孩子,但一般屬于救急型,比如我和先生要出差,或者是遇上紀念日要過二人世界等。另外,婆婆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偶爾也幫我做參謀,給一些育兒的建議供我參考。一般是善意的溝通,并不強求我一定要接受。
單位舉行圣誕節的酒會,正好先生出差,我臨時請婆婆照管女兒幾個小時,沒想到她善解人意,非常支持我出門。臨走前,女兒從我的懷里掙扎著被抱了出來,然后就是哇哇地幾聲大哭。我當時真是不舍,甚至有了放棄的念頭。這時婆婆對我說了幾句話,讓我觸動很大。
“孩子哭是正常的,大人要讓自己有些免疫力。如果因為孩子哭,就割舍了自己的生活,會寵壞孩子的??捱^幾次后,他自然而然就適應了?!逼鋵嵠牌诺某霭l點可以理解,作為媽媽要學會善待自己,不能為了孩子就失去自己的生活。之后我也會偶爾給自己放個小假輕松一下,這一切之所以變得可行,都緣于婆婆背后的支持。
美式隔代育兒觀
在美國的祖父母們看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包括養育小孩。如果有什么特殊情況,老人還是樂意助一臂之力的,但絕不是義務。他們有很強的邊界意識,知道自己的角色與孩子父母的不同,可以給一些參考性的意見,但不會包辦代替,更不會強勢介入,充其量當個參謀,或在背后默默支持。
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孫輩
婆婆的晚年生活很瀟灑也很充實,她的孫輩加起來有5個之多,雖然她不會整日里圍著他們轉,但總能抽出時間去探望。在寒暑假,婆婆會把孫輩接到家里住上幾個星期,或是帶著孫輩一起出去度個短假,享受和小輩們單獨相處的機會。
我們和婆婆住得不太遠,每個月和她有約定好的祖母日,這一天,女兒有更多的機會和奶奶待在一起。婆婆對孩子很有耐心,總能想出新鮮的花樣來,孩子和她待在一起不僅不會悶,還能有所收獲。
女兒喜歡撿秋天的落葉,婆婆就帶著她,大腳小腳地走到樹林中,收集吹落在地上的樹葉;婆婆有時候也會童心未泯地和孫女一起玩手指畫,上次女兒就帶回了一張二人用手印和線條一起創作的可愛毛毛蟲畫;她還喜歡坐在露臺的搖椅上,和女兒依偎在一起,看天上的星星。
婆婆退休之前是兒童閱讀治療師,很愿意給小孩子讀故事書。出于職業習慣,她每次都會認真地糾正孫女的發音,這讓女兒比同齡孩子在發音上標準了很多,而且詞匯量非常豐富。
美式隔代育兒觀
美國的祖父母有自己帶孩子的方式,并不認為天天和孩子黏在一起,就是十足的天倫之樂。他們不把自己和晚輩的關系看得那么重,相反會與孫輩適當保持距離。這樣不僅不會影響親情,還能保持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又能做到時時牽掛。在他們看來,隔代親應該是沒有任何壓力地和孩子在一起。
尊重孩子父母的育兒決策
試想如果在一件事上,父母對孩子說不能做,而祖父母卻說可以做,口徑上的不一致勢必讓孩子的思維出現混亂。有一次,我誤以為女兒搶了別人的玩具而讓她去罰坐,當時婆婆沒有出面護著孩子,只是默默在一旁聽著。
后來她悄悄把我拉到一旁,解釋了事情的原委。說其實是我錯怪了孩子,因為孩子是我的,她尊重我管教小孩子的權利,盡管有些不認同我的做法,但沒必要當著孩子的面讓我難堪,所以才把我拉到一邊來說。聽到這兒,我感謝她的開誠布公,讓我意識到錯誤后,能及時采取一些彌補的措施,避免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女兒曾有一段時間很愛吃甜食,我怕她長蛀牙,一直是嚴加控制,并就這個問題和婆婆討論,她對此表示同意。每次去看婆婆,當女兒眼巴巴地看著罐子里的糖果時,婆婆總會當著我的面問女兒:媽媽同意了嗎?如果我搖搖頭,她不會主動給女兒糖果。這種當面征求我的意見,學著配合我的教養方式,則是對我育兒觀的基本尊重。
又過了一段時間,當我們再去婆婆家時,糖果已被悄悄地換成了蔬菜圈。孩子也是會看事的,知道這件事上是她娘說了算,就算是奶奶,也會和我站在一條戰線上,自然沒有什么救兵可搬,從而漸漸地改掉了愛吃甜食的習慣。
美式隔代育兒觀
美國的祖父母通常不會把自己培養孩子的經驗,直接用到孫輩身上。他們認為教育孩子是父母應負的職責,所以一般不會干涉太多,且盡量采取與父母一致的教養原則。
有原則地疼愛而不溺愛
女兒過生日,婆婆送來了個長長的盒子。女兒好奇地打開,里面是一個維多利亞時期的復古娃娃,雖然是用過的,但被保存得很好。
婆婆開門見山地打開了話匣子,說她小的時候,母親舍不得買新娃娃給她,有一次鄰居出售舊物,她眼巴巴地望著剩下的唯一一個娃娃,母親不忍心看她這樣子,才用25美分買下了它。從此這個娃娃一直跟著她,成了她小時候最心愛的玩具,還給它起了名字,視作家庭成員。即使是搬家,也舍不得丟掉,直到現在仍然很珍視。
她繼續說道:“我看Katie(女兒的名字)每次過生日時,都有很多新禮物,好多都是玩一次就扔在了一邊??傎I新禮物真的有些浪費,與其買新的,還不如送她特別的禮物?!?/p>
看得出婆婆是個惜物的人,在她看來新與舊絕對不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不關乎錢的問題,而是她想傳達給孩子一種尊重舊物的價值觀。想必這個跟了她大半輩子的娃娃,對于她而言是一種美好的回憶,也希望孫女可以像她一樣學會珍惜。想到婆婆的用心良苦,我對她的生活方式又多了幾分尊重。
美式隔代育兒觀
在美國,大多數的祖父母對孫輩都是和藹親切,但又不失原則的。他們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比中國的祖父母心寬了許多,不是不在意,而是他們更注重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自然地成長。他們覺得讓孩子擁有心靈上的健康和人格上的獨立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很少用物質的東西來滿足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