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煥松 朱七七
2016年冬天,我結束為期十余天的古巴之行,在回程莫斯科轉機過程中得知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了。不覺十分遺憾失去一個難得的拍攝機會,但總算也留下古巴領袖走前的最后古巴影像。也許某一天可作為古巴特定時空的佐證。
哈瓦那,的確美麗。有老電影中西班牙殖民地生活的情愫與風情。當人們站在哈瓦那老城區,隨便一個街角或者建筑旁,拍出來的照片都可以當作經典老照片保存。但是這同樣反應出一些問題。老城區的建筑之所以能夠原汁原味地保存著,也就是沒有翻新和修葺。除了沒有房頂的,墻大面積破損的,都住滿人。一般來都是三層聯排的Town house,里面可以住著三家,也可以就住一家,取決于堅固度。
古巴靠服務業支撐整個國家經濟,所以其旅游相關產業發達,絕對國際中上乘標準,單從服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來看,基本和香港一樣。服務生們除了母語西班牙語外,至少要掌握法語和基本英語語言。
古巴雪茄,世界聞名。據說一支好的雪茄煙要賣好幾十美元,最好的雪茄品牌叫“翠尼臺”。導游把我們領到雪茄煙專賣店中,他說,古巴的雪茄煙都是國營企業生產的,價錢到處都一樣,關鍵問題是千萬不要買假貨。我剛進門的時候,一個黑人小伙子湊上來,小聲說,半價,半價。看起來,假貨就在門口。
還有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馬車。除了看電影,在美國早就看不見騎馬的牛仔了。而在古巴,騎馬依然是相當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山區,古巴農民騎在馬上放牧。在公路上,三、五個農民騎馬趕牛。聽到后面有汽車來了,舉起手來揮揮,特別瀟灑。馬車是古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有各式各樣的馬車,旅游點的馬車非常豪華。乘坐旅游馬車在瓦拉德羅半島兜一圈,要價20比索。在許多地方,馬車像公共汽車一樣,擠上十來個人,在馬路中間慢跑,汽車只好乖乖地跟在后面。
無論是在首都哈瓦那還是在小城市,都可以看到20世紀50年代的老爺車。這些老爺車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60公里。不過,由于馬車一個小時還跑不到30公里。古巴人對于這個速度已經非常滿意了。在一家飯店門口,停著幾輛老爺車。沒有商標,仔細尋找才發現了雪佛萊的“十”字標記。另一輛龐第亞克(Pondiac)造型夸張,兩翼突出,好像飛機一樣。不知道刷過了多少次油漆,雖然有點坑凹不平,但是顏色依然鮮艷。
在古巴,上學或下課的中小學生是古巴街頭最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線。古巴實行全民義務教育,所有的孩子都必須上學,哪怕是非常偏僻的鄉村。如果看到比較好的建筑,基本都是學校。按照年級不同,中小學生穿不同顏色的校服。不僅校服是免費統一供給的,還給學生提供早餐和午餐。
除了教育的免費,醫療也是免費的,這一點讓我們羨慕的不行。在古巴,看病難的問題似乎也不存在,在農村有赤腳醫生,在單位有衛生所。別看沒有什么好醫好藥,抹點紅藥水、吃片阿斯匹林還挺方便。
在商店外面看見古巴人排隊,每人手里都拿個食品供應證。售貨員在供應證上劃上幾筆,再翻開自己的大賬本登記,然后才收款。那天沒有雞蛋或其他食品供應,人們排隊的目標是買像胳膊那么粗的香腸。按照家庭人口多少,切給你一寸到二寸長的一段。
古巴是個島國,魚又多又便宜。沒有雞蛋沒有肉,就多吃點魚吧。傍晚時分,古巴人聚集在昏暗的路燈下,彈著吉它唱起歌。有魚,有面包,吃飽了肚子,兩杯老酒灌下去,閑著沒事,禁不住隨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
很多人會問:古巴人快樂嗎?回答這個問題的要害在于你是不是古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