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滿芬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 廣西扶綏縣 532108)
添加保水劑的輕基質杯培育大花序桉苗木的可行性探索
吳滿芬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 廣西扶綏縣 532108)
大花序桉屬于優良的實木鋸材利用樹種,在實際的應用當中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為了盡可能的提高大花序桉苗木的成活率我們需要不斷更新大花序桉的培養方法,基于此本文利用了添加保水劑的輕基質杯來對大花序桉苗木進行培育,簡述了大花序桉苗木的培育實驗材料、時間、方法、目的等內容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計,希冀對同行們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保水劑;大花序桉苗木;輕基質杯
通過實驗的方式對添加保水劑的輕基質杯在大花序桉苗木培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輕基質杯中分別添加不同類型的保水劑來對大花序桉苗木進行培育,并對其產生的效果進行對比,探討添加保水劑的輕基質杯在大花序桉育苗工作中的可行性。
本實驗需要的材料較多,但是主要材料包含大花序桉種子苗、輕基質(椰糠泥炭土的混合物)以及不同類型的保水劑(A號:營林科使用的;B號:營養型抗旱保水劑;C號:高活性保水劑)。
本實驗的時間安排在2016年11月17日到2016年12月17日之間,總共30d。
將三個不同型號的保水劑,即A號:營林科使用的;B號:營養型抗旱保水劑;C號:高活性保水劑(簡稱A、B、C號)各稱取4種不同重量(200g、150g、100g、50g),然后再取 12 份重量為 30 斤輕基質,將上述的4種不同重量的保水劑分別和30斤重的輕基質混合均勻,制做成3.2cm的育苗輕基質杯。接下來我們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大花序桉苗木的培育工作,具體如下:
①將型號不相同、質量不同的保水劑輕基質杯浸入水中,使整個保水劑輕基質杯淋透,然后隨機抽取10個保水劑輕基質杯,將其作為研究的對象,每天定時對其進行稱重統計,然后再將其失水的實際請況進行詳細的記錄,總共需要統計7d的時間。②在型號不相同、稱取質量也不相同的保水劑輕基質杯中各選擇兩托(總共有288個杯托)來進行大花序桉苗木的移植工作,經過7d的培育之后,再次對上述的大花序桉苗木進行查看,確定大花序桉苗木在上述的保水劑輕基質杯中的成活率,具體的數據見表1。

表1 不同保水劑不同稱取重量輕基質杯干濕重記錄及移栽株數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的試驗,我們將大花序桉苗木移植到不同的保水劑輕基質杯中進行培育,經過實際的記錄和對比,我們將不同類型的保水劑輕基質杯中大花序桉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成活率進行了記錄。本文主要研究了A、B、C這三類保水劑在大花序桉苗木培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了如下的實驗結果:
首先我們對上述的3種不同類型的保水劑顆粒吸水前后的形貌變化進行分析描述:A號保水劑顆粒如芝麻般大小,吸水膨脹后大小是原來大小的50倍,同石榴果的果粒般大,B號保水劑顆粒如鹽巴大小,吸水后變粘稠的漿糊狀,不成顆粒,C號保水劑顆粒如白糖大小,吸水膨脹后是原來大小的20倍,同黃豆般大。
5.1 不同型號保水劑的失水統計表
我們對A、B、C三種保水劑培育大花序桉苗木時出現的失水情況進行了統計。不同型號保水劑在不同稱取重量下輕基質杯失水率各不相同,失水速度快慢與重量大小不成正相關,具體數據如表2。

表2 不同型號、不同重量保水劑輕基杯每天重量記錄及其失水率對比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上述的三種保水劑中,B號保水劑的失水速度最快、保水率最低,A號和C號僅次之。
5.2 大花序桉種子苗移植成活率統計表
本文對不同保水劑不同重量輕基質杯苗木移植成活率進行了統計,具體見如表3。

表3 不同型號、不同重量保水劑輕基杯移栽苗木后每隔7d成活株數統計及成活率對比表

表4 無添加保水劑輕基質杯苗木移植成活統計表
從表3~4可看出,無添加保水劑輕基質杯的苗木移植平均成活率最高,B號保水劑的苗木平均成活率次之,其次是C號保水劑,苗木平均成活率最低的是A號保水劑。
根據本次試驗數據得出,使用添加保水劑的輕基質杯移植大花序桉苗的成活率較低,暫不適用于生產,其原因有:①大花序桉苗木的生長抗性低,較容易感染莖腐病、根腐病、黑霉病等,對育苗環境要求較高;②保水劑的吸水量大,致使輕基質杯的內部濕度大,容易滋生霉菌,造成苗木的死亡;③苗木移植到輕基質杯后,其根系長時間浸泡于含水量大的基質中,容易發生漚根、爛根造成死亡。
不同型號的保水劑輕基質杯的苗木移植成活率存在差別,顆粒較小的B型保水劑苗木移植成活率要高于顆粒較大的A、C型保水劑。但相同類型但不同稱取重量的保水劑輕基質杯的苗木成活率也存在差別,表現最好的B4號50g保水劑輕基質杯的苗木成活率(90.63%)要高于其他 3種稱取重量(200g、150g、100g)保水劑的輕基質杯,但B4號類型的輕基質杯是否適用于生產當中,還需在今后的試驗中進一步研究。
[1]劉濤,龍永寧,張維耀,等.幾種桉樹在冷寒地區的早期適應性研究[J].桉樹科技,2005,22(2):23~31.
[2]翟新翠,項東云,陳健波,等.大花序桉種源/家系遺傳變異與早期選擇研究[J].廣西林業科學,2007,36(1):26~30.
[3]趙汝玉,陸釗華,徐建民,等.韋塔桉與大花序桉在粵中地區的生長表現[J].熱帶林業,2006,34(3):31~33.
[4]陳添基.幾種優良桉樹引種試驗初報[J].粵東林業科技,2006(2):11~13.
[5]韋國浩.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區的發展前景[J].桉樹科技,2002(1):32~33.
S792.39
A
1005-7897(2017)10-0121-02
2017-5-3
吳滿芬(1978-),女,工程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苗木培育及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