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間沙
從在講壇上侃侃而談的學界精英,到被陌生男子帶入地下房間脫下內褲,整個過程快得來不及呼吸。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哪里?身陷囹圄的基因女科學家獨白道:“食物,住所,性,一旦滿足了那些需求,我們就能假裝自己很理智。我們構建的生命讓我們成為人,但其實我們只是動物。”而不久之前,她卻在享受身為人的“特權”:“我不能以生物學為借口,性也許會讓動物有快感,但是我發現外遇是人類的特權。”BBC今年播出的《蘋果園》正是一部試圖毫毛畢現揭露人性的迷你劇,講述的是女科學家的婚外情以及由此陷入的險境。
英國有媒體剖析什么年齡段的女子最容易出軌,結論是45歲左右。此時,女性體內雄性激素比例加大,雌性激素和催產素相對減少,性沖動增加,更有自主的性需求。如果同時女性對家庭生活有所倦怠不滿,丈夫又有婚外情,那么作為“報復”,出軌的幾率會大大提升。《蘋果園》里艾米麗·沃特森飾演的伊馮娜符合這些條件:到了做外婆的年紀,兒女都不在家住,同是科學家的丈夫正與女學生糾纏不清。雖然她的身材已經有些臃肥,臉部浮腫且有掩不住的皺紋溝壑,但并不影響性的吸引。
起初,《蘋果園》看起來像是部情色片,因為即便題材是“出軌”,也很少有電視劇在開場沒多久就驚現性愛場景的。從在講壇上侃侃而談的學界精英,到被陌生男子帶入地下房間脫下內褲,整個過程快得來不及呼吸。第一集里,他們偷歡的次數相當頻密,且全部發生在公共場所,兩人始終以站立的姿勢在做愛,躲著攝像頭。他們從來沒有脫過衣服,也沒有長時間的溫存親昵,彼此幾乎沒有任何了解,更談不上有多堅定的感情。
有一種說法稱所謂出軌,應該是發生在不同階層間的,那才真正偏離了生活既有軌道,是充滿新鮮感和意外的“出軌”。從這個角度來看,劇中男女分屬社會不同階層,他們的相遇和偷歡,是徹底陌生的。
短暫而新鮮的激情過后,他們誰也沒有想走進對方的生活。但是,女科學家畢竟與動物不同,一時的生物性快感過后,她還會沉醉在虛榮的幻想里,假想對方是個間諜特工,仿佛身在爆米花電影里。可是,令人暈眩的香檳泡沫又很快地被來自同事的強暴給撲滅了。伊馮娜害怕婚外情暴露,不愿報警,而是讓情夫出手泄憤。結果,情夫出手狠重,直接把人打死在血泊中,兩個人一起被告上法庭。他們面臨的是極端情況下的“信任與背叛”,不僅雙雙出軌背叛了婚姻,更在于出軌男女之間在法庭兩端的信與不信:在你死我活的時刻,會彼此背叛嗎?
《蘋果園》拍得相當細膩,始終有一種冷峻陰郁的壓迫感,不過距離“全程高能”“燒腦”等還比較遙遠,稱其為“神劇”是言過其實。那些一開始將神秘男想象成背后藏有巨大陰謀的觀眾,最后會像法庭上才得知真相的女主一樣失望:他其實并沒有另一個身份,就是一個碌碌無名、愛拈花惹草的小公務員。即便是傳說中“結局30秒細思極恐的反轉”,也并沒有讓腦細胞燃起來,反倒有一種隱隱的悲情。當大家都認為法庭上男方律師的詰問,辜負了伊馮娜對他的信任時,最后,這個男人心懷激動地悄悄告訴她,自己隱瞞了足以讓女主被判有罪的枕邊話:“我想你殺了他。我想你砸爛他的臉。”這樣的“深情厚意”讓女主哭笑不得,同樣我們也是。
這是一個單純好奇想找點刺激的女人,是一個不擅長玩此類游戲的女人,也是一個自詡文明的女人:“恐懼,讓我們都變成了動物,在我遇見你之前,我是文明的,文明的。”什么是文明呢?“文明人”恐懼的不是內心道德上的不安,而是無法擔負被發現出軌后的社會影響。想用超出“文明”的方式教訓強奸犯,又想用“文明”的方式在法庭上洗脫罪名,讓陪審團相信她是“文明”的。
什么是愛情?如果說愿為她而殺人,這樣的獻身,算不算?人們普遍會認為,像《嫌疑犯X的獻身》里那種默不吭聲的犧牲算是偉大的愛情。但是,《蘋果園》里的這名男子呢?感受到的卻是種驚悚的誤解偏差。歸根結底,一個渴望生活里出現不平凡浪漫的女人,找到了一個配合她的“理想演員”,雖然他的演繹方式超出了人類文明。
蘋果園
導演: 杰西卡·霍布斯
主演: 艾米麗·沃森 / 本·卓別林 / 馬克·博納爾
語言: 英語
首播: 2017-01-22(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