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洪林
《無常》試圖從宏觀探討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借助當代藝術攝影這一媒介,通過動態攝影裝置、靜態攝影及聲音,從視覺和聽覺上詮釋對社會的一種思考。——李楠

“世間山河大地及一切有為之法,遷流不息,終將變異,皆悉無常?!?/p>
這是我在創作《無常》系列之初偶然間讀到的一段話。事物存在的同時不斷發生著改變,當我們早已習慣或是忽略掉種種的變化,變得淡然處之漠不關心,越來越不在乎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就會越發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這般現狀。影像不會禁錮觀眾的思想,更不會教化般地存在,如今攝影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偏向作者的主觀意圖,不再單純地停留在簡單地客觀還原,更多的是轉化為一種主觀思考,通過影像去表達思想。
創作初衷是考慮如何使影像切入當下,去展現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對自然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媒介的力量去實現藝術上的思考,這也是藝術無常變有常的方式。基于對“無?!倍值睦斫?,我將作品《無?!贩譃榱松鐣盗信c自然系列,旨在表現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的變化。

在自然系列中將鏡頭對準了原本生機勃勃如今卻變為一樁樁標本的非洲草原動物,以假亂真的呈現我認為更加貼切于“無?!倍?。眼前的事物早已不再是其原本的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變化,這種“不真實”的影像卻恰恰能表現出當今社會的發展給自然所帶來的破壞,本應屬于動物的家園卻不斷遭受著人類的沖擊,自然的無常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類對地球的過度開發所帶來的結果。
“對攝影而言,最重要的被展示出來,并堅持用藝術策略去張揚攝影的社會意義。”這是著名攝影家、我的導師李楠教授對作品所給予的指導方向。他認為對于當今藝術的發展,攝影早已作為當代藝術范圍內的一面重要的旗幟,展現形式也已不再停留在單純的平面之中,材料的豐富與裝置的應用,都為作品的表達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在《無?!纷髌返纳鐣盗兄?,在導師的建議下使用了四幅2cm×2cm的影像裝置進行表達。作品截取人類社會中的幾個片段:消費、時尚、擁堵及住房,帶有特殊光源的鐘表指針轉動的同時可以照亮黑白區域的顯色藥劑,從而使原本黑白的畫面變成彩色,同時指針馬達的滴答聲讓我們深刻思考人類社會的不斷變遷。
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拔地而起的高樓,擁堵不堪的交通,這些早已成為我們的共識,人類被密閉在越來越小的空間內,壓抑的生存著,社會變化的同時更希望通過攝影來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希望通過作品《無?!穪硪鹚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