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圖書館業務外包是近年來在圖書館屆采用的一種新型管理方法,特別是編目業務外包被大多數圖書館采用。編目業務的外包具有既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和管理創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圖書館運作成本又節約了人力資源,起到了增強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中小型圖書館來說,還彌補了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缺陷,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鍵詞:機關圖書館 編目業務 外包分析
Abstract::Library Outsourcing is a new management method adopted by the library circle in recent years. In particular, the cataloging outsourcing which is adopted by most libraries is a fine choice as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aus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save human resources an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us strengthen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ies, 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libraries.
Keywords: librari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cataloging, outsourcing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2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009-02
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圖書館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實現了采編業務的外包,而我國圖書館采編業務外包興起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但那個時侯還不太普遍,直到200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的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理事會議中,此項業務才被正式提出,最先試水的是高校圖書館。隨著我國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與觀念的變革,現在,中小型圖書館特別是機關圖書館也開始采用或者準備采用圖書館采編外包業務[1]。我館作為中小型機關圖書館在實現全面自動化的前提下,也在探索實行采編業務特別是編目業務外包的可行性,以加快圖書采編的加工環節,使讀者盡快看到新書,就此本人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
一、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的意義
正如許多研究者所說那樣,圖書館業務外包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傳統圖書館的圖書館員在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編目為主要方式的今天,不論從精力(年齡偏大,計算機使用費勁、查重、核對每一個字段),還是各種加工環節的體力勞動(圖書的搬搬運運、做好后往流通部門運送等)都阻礙圖書的及時加工與讀者見面。
編目外包業務的實現可以使圖書館資源配置在更大范圍內優化,把一定的業務外包給資源和服務水平都比較高的外包商,是因為他們擁有比圖書館人員更經濟、更有效完成某項業務的技術和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利于圖書館把資源集中到核心業務上來。新時期的圖書館不再以采編業務為主了,參考咨詢、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的服務已成為圖書館創新的新亮點[2]。
二、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的可行性
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新業務模式,圖書館編目業務的外包具有它自身的優勢,那就是對圖書館的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它既能彌補中小型圖書館編目人員的不足、技術水平較弱的缺陷,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運行成本,促進編目工作的效率提高。也同時提高文獻進入流通的實效。
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是解決圖書館編目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好辦法。中小型圖書館不像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那樣“師資”力量很強,他們從事圖書采編的人員差不多都是本專業畢業的,上手很快,不論選書環節還是編目水平,自如運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等等都不需要先培訓,可以直接進入狀態。對“實力”較弱的中小型館來說,如果采用了編目業務外包,只需選好合適的書商或承包商即可。既不用費心費力地培訓非專業人員干專業人員的活,又能使其他學科較強的人員去加強深層次的讀者咨詢服務創新這一塊,正所謂能人盡其才。
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運行成本。中小型圖書館存在人員老齡化問題,這部分人員專業知識沒問題,但隨著網絡化、數字化、現代化的發展,編目需要長時間從事電腦操作容易眼睛疲勞。比如說,圖書從采購轉到編目后,要經過驗收的一系列事項,查重是首要的任務:我館用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是通過掃描槍掃圖書的ISBN號進入數據的,這樣重書率相當高,不僅不是同一出版社的書查不出來,就是同一出版社的書因為出版時間不同,ISBN的后幾位數變化后,也掃不出來是重書,必須進入書目數據后再通過題名項進行查重,給編目人員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查重后再對書目數據逐條進行查看,有問題的進行修改,還有后期的蓋章、貼條碼、貼書標及覆膜及圖書的搬搬運運等體力勞動,時間長了確實苦不堪言。以往大家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似乎出現了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圖書館員的日常工作就是簡單地對圖書進行采購、分類、編目、借閱,對舊書的修修補補、剔架等,沒有什么勞動強度和更高知識儲備,其實不然,這是對圖書館工作的誤解,非專業人員不經過長時間的培訓是很難勝任編目崗位工作的。如果外包給書商,他們從事這項工作的員工以年輕人為主,再經過專業培訓,勝任這項工作的能力沒問題,而且從采用編目外包的圖書館成本分析來看,費用并不太高:從單價來說,因為數據是聯合編目套錄或書商賣書時自帶的,所以成本普遍較低, 因此編目業務外包最大限度降低運行成本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3],我認為比專門招一個編目員的年薪支出要劃算多了。
三、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的不利因素
因為出于對成本的考慮,外包商的企業就和裝修隊一樣,編目人員流動性,比較頻繁,隨著每一次的人員變動,書目數據的出錯率就會加大,那么圖書的加工質量就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編目加工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比較普遍的是[1]:分類特別是主題標引不是很準確,貼書標有張冠李戴的現象,與本館傳統著錄不符時,圖書放不到一起等等。
由于機關圖書館專業性較強,需要根據國際、國內的大事、要事及本單位本年度的工作中心而制定當年的采購方針,故我不建議圖書采訪這一塊外包,畢竟圖書采購的質量關系到圖書館的館藏建設,是不能馬虎、隨便的不是。
四、編目外包之我見
現在圖書館的編目加工業務外包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指書商為已訂購的圖書配置免費的編目數據,再選派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到圖書館進行現場編目加工,也就是新書的查重、分類、編目、以及后期的加工(蓋章、貼磁條、貼條碼、貼書標及覆膜)等全面外包的模式,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圖書館提供相應的辦公室、計算機、條碼、磁條、書標及覆膜等等,或者根據圖書館制定的圖書加工細則在書商自己的場所加工后再免費送貨上架。這樣編目人員工作的重心就可以轉移到館藏發展如何規劃、技術加工質量如何管理以及提高創新服務等方面。還有一種方式是部分外包,也就是相對編目來說不太重要的部分:包括前期的貼磁條和條形碼、打財產號、蓋館藏章,后期的貼書標及覆膜等;而重要部分,比如分類、標引、計算機編目等則由圖書館自己的編目人員承擔,以確保中央庫機讀目錄數據的質量[4]。由于我館還沒有上自助借還書系統,不用貼磁條,所以只停留在書商派人做后期的工作,即蓋章、貼標及覆膜。雖然偶爾也出現書標張冠李戴的現象,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編目非核心業務外包模式雖然能保證圖書館書目數據的質量,但是在中小型圖書館在專業技術人員逐年減少、年齡老齡化嚴重的情況下,實現編目全面外包的模式是大勢所趨。
五、實現全面外包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選一個資質、信譽、業務能力都不錯的外包商,要按行規有一個嚴謹的外包合同,明確外包商的服務范圍和責任,要切實保證圖書館的利益。以前部分外包只是貼貼標、蓋個章的簡單程序,即便出了問題還好解決,如果實行全面外包,一旦錯誤的數據多了,勢必牽扯圖書館編目人員的精力,要投入更大的人力還不如不外包呢。
其次,除了上述所說的資質、業務水平等的考慮外,價格合適也是必備條件,畢竟通過外包降低運營成本也是我們選擇編目外包的原因之一。一旦正式啟用外包的模式,就要根據本館的編目規則給承包商提出要求。比如現在中文編目基本上用的都是《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我館也不例外。這樣對于承包商來說,統一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是可以大大減少出錯率的。但是,分類法到現在已經是第五版了,有些分類改動不大的類還好辦,有些改動大的就得事先給承包商說明,以免承包商按慣例做完后再改就麻煩大了。還有就是各個館的館藏特點不一樣,給出的主題詞也不是完全按《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主題詞給的。比如,當年發展我國西部地區經濟時,我館就相應的增加了“西部大開發”,使讀者一目了然。還有鄧小平的分類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采用四版前都放到K827.7類,出版四版后改為A76類,如果不熟悉本館的館藏情況就會與本館的不一致,分到兩個地方,給流通的同志找書帶來麻煩。這些都需要我們通過一定的規章制度去制約,以防范風險。
再次,外包人員的業務培訓也很重要。當圖書館和數據承包商簽署正式協議后,就應派專人對外包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首先,讓他們對本館的有關規章制度有一個了解,凡事按章辦事。其次, 進行專業培訓,雖然外包人員應該受過基本的專業技術培訓,但是就像上邊所述,各館情況不同,多多少少都有本館的特色,比如,我館的索書號至今沿用作者號,傳記類的作者號是按被傳者給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是按D2-1給的,以保證我館圖書排架的連貫性;采用編目外包后,如果不像兄弟館那樣采用流水號,就會給外包的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麻煩,就要在初期的培訓時事先交代清楚比較好,以避免今后出現麻煩起糾紛。再次,承包商派來的工作人員素質不一,需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他們提高本身的素質,以適應圖書館的工作。[5]
第四,如果采用編目全面外包的模式,圖書館將圖書編目交給書商,編目人員的工作性質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著錄、分類、給主題標引等傳統的編目工作轉變為書目數據的審校和與書商的交流溝通,館藏數據的維護等等。這就要求現有的編目從業人員要從提高自身的素質入手,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要嚴格把控書目數據的質量關,將出現的問題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圖書館的管理層也要為編目人員繼續教育提供機會,以提高編目人員特別是數據總審校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7](我館現有崗位是具有副研究館員職稱的副館長兼任)。最重要的一點是外包編目數據要經過嚴格的把關,經過認真的審校后才能轉入中央庫與讀者見面。
編目業務外包后,編目人員的工作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實際上是起到了現在編目總審校的作用,要從marc數據的修修改改轉變為審校。這項工作看似容易,其實不然,以前只是簡單的改改與本館不一樣的地方,分類對不對,主題詞合不合適都由總審校把關。
實現編目外包后,原有工作人員就要把精力放到數據的質量監督上,如上面所說的查重問題,就不是簡單的掃一下ISBN那么容易了,最準確的還是通過題名查重,這樣既查了重,又審校了題名是否正確,一舉兩得。如果是重書,就要按實際情況取舍,典藏不夠時補充上,多余就要退貨,同時要和本館的采訪人員反饋一下,提醒他們發圖書訂單時注意中央庫的圖書信息,減少重書率,以免給編目外包人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還有數據的主題詞、責任者和叢書項也是審校的重點,如果采用兄弟館的方式,外包商在自己的地方加工,我們通過網絡遠程審校數據,就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達到圖書館圖書典藏的要求。
除了對本館的編目人員提出要求,對書商的編目人員也要提出要求,如書目數據的整體差錯率不超過5%,題名、責任者、索書號不能有差錯率等都要規定出來,不然的話,外包人員為了計件報酬頻繁出錯,就很難保證圖書書目數據的質量,這也是外包編目員為本館做編目數據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圖書館應制定符合本館館情的分編細則,包括分類及著錄原則等,做成紙質材料分發給他們,并且由專人對他們進行培訓,以保證書目數據的質量[6]。
最后,驗收也是保證數據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從圖書的數量(是不是本館圈選采購的書)、到條碼、磁條、館藏章再細化到ISBN、題名、作者、價格、叢書項,最后還要核對一下書標和書目數據符合不符合,以我館之前部分外包的經驗看,書標張冠李戴的事較普遍,需要格外注意。總之,驗收是最后一道關卡,不能嫌麻煩,必須仔仔細細的核準無誤后才能把數目數據轉入中央庫,上架流通[7]。
六、結束語
通過市場調研和查閱一些同行寫的關于本館采編業務外包的實例,我個人認為中小型圖書館的編目業務外包還是可行的。因為隨著圖書館網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隨著“業務外包”這一新型模式在圖書館編目業務的廣泛應用,中小型圖書館應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編目業務外包管理模式,有效整合館內優秀資源,以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高平.高校圖書館采編業務外包的實踐與思考——以淮南師范學院為例.教育現代化, 2016(6)
[2]陳新潔.圖書館業務外包.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3
[3]李強.圖書館采編業務外包的利弊分析.安康師專學報,2016(6)
[4]熊又星,康軍,孫文,王鈺,陶濤,陳璐珈.軍校圖書館采編業務外包模式探析.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15(3)
[5]楊興鳳.論圖書館外包業務的質量控制.才智,2010(7)
[6]岳家伍.獨立學院圖書館采編外包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教育教學論壇,2013(5)
[7]王曉丹,鄭朔,曾佳琳.高校圖書館外包圖書編目數據審校及驗收.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0(11)
作者簡介:胡俊榮(1962-),新華社圖書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本科,主要從事中文編目總審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