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馳元+何弘水
摘 要: 我校分析測試測試中心根據藥學系新生對基礎實驗的掌握情況對無機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嘗試運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對新生進行實驗教學。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課 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092-01
一、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無機化學實驗是藥學類學生在大學中首先接觸到的專業基礎實驗課,良好的實驗課教學能夠使學生養成嚴謹、科學和獨立的實驗習慣,為他們接下來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對幾年來本校學生做了一些簡單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實驗課上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同一班的同學對實驗操作的熟悉程度相差較大。在中學里能夠獨立完成實驗的學生比較少。對新入學同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20%的同學親獨立完成過中學階段的實驗;做過部分實驗的約占65%;剩余的學生沒有完成過一個完整的實驗,甚至沒看過實驗演示。二是學生基礎實驗知識層次差別大。部分同學對大多數儀器都說不出名稱,不知其用途。三是動手操作時不規范、不標準。四是不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因害怕做不出結果或怕試劑不小心濺在身上而畏首畏尾,不親自動手,使用他人的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五是多數學生做實驗只會看著書中的步驟來做,做不到融會貫通,不能從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新的想法。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清苦出發,施行有差別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揚長避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法[1]。
二、分層次教學具體實施
1.教學對象分層次
依照新生的實驗掌握情況調查表以及在初次實驗中的課堂表現和測試結果,將個每個實驗室的學生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能夠獨自完成實驗,且動手操作能力優秀的同學。他們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實踐能力強,對實驗有明確的認識。第二層次同學是動手能力欠佳,不能親自完成實驗的同學。他們對實驗的認識不足,即使是一些常用的儀器他們尚不能正確使用,實驗過程中不愿意動手操作,缺乏積極性。
2.教學目標分層次
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對實驗技能掌握的基礎和學生對實驗的認知能力,合理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教學目標[2]。具體到每一次實驗,第一層次同學必須達到實驗的全部要求。包括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原理,實驗過程有清晰的思路,能夠準確使用各儀器,實驗過程如果遇到問題保持沉著冷靜,對問題的原因可以做出的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精確結論。第二層次同學在能夠完成實驗的前提下,降低一些標準,對于實驗結果不必要求達到百分之百的精確,首先要培養他們的積極性。但對儀器的基本操作不能有錯誤。在實驗過程中不能找出問題原因的,由老師給他們做指導,幫助他們找到答案。最后由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幫他們養成勤思考的習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內容分層次
對于各層次學生,教學日志中的實驗內容要求全部完成。但是將一學期分為兩個不同階段,在同一階段對兩層次學生在實驗內容和要求上做不同要求。第一階段,對第一層次同學必須做到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操作要點全面掌握,并且在課前預先估計實驗結果、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而對第二層次同學要求其能較熟練掌握并能順利實驗。在第二階段,要求第一層次學生能夠對個實驗能夠提出不同的實驗設想。而對第二層次學生在能夠完成實驗的基礎上做到課前預估實驗結果、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
4.具體方法分層次
由于每個實驗室的學生都在30名左右,由一位老師教導他們通常會顧此失彼。在同一個時間里可能會有多名同學詢問不同的問題,沒辦法做到統一解答,而一一解答勢必會影響實驗的進度。因此在實驗課上將學生穿插安排實驗座位,每個實驗臺上都有兩名第一層次和兩名第二層次的學生,這樣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幫助能力較弱的同學解決一些問題;有時會選幾名操作能力很強的同學,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在課余時間先進行一次實驗,總結問題,在正式實驗課中讓他們幫助老師巡視指導實驗操作,提升他們的榮譽感,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實驗的愛好;課堂上遇到問題進行討論時,答案明顯的問題提問對實驗缺乏興趣的同學,給他們更多的表現空間,激發他們的興趣。
5.實驗考核分層次
以前我們主要從課堂表現、實驗報告和期末綜合測試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在分層次教學法中,對第一層次的學生除了在預習、回答問題、操作技能和實驗報告這些環節嚴格要求以外,還要求其能夠通過預習做出簡單的設計報告。而對第二層次同學來說,只要保證他們能夠獨立完成實驗的基本操作,能夠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其它方面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三、分層次教學的成效
1.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提高。大多數同學能夠自覺預習,課后能夠查找相關資料;提出的問題在和質量上都有所提高;實驗過程中會與老師積極討論問題。
2.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期初不愿動手、不敢動手的同學都克服了害怕實驗傷害而不敢做實驗、怕做不出結果而膽怯的心理,能夠親自動手做實驗且精益求精。
3.對待實驗的態度大大改善,學生之間能夠互相探討,互幫互助。到了學期的中后期,大多數問題同學們經過小組討論就能得出正確結論。
4.實驗過程中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得到增強[3]。同學們馬虎的狀態大有改善。
5.多數同學不再邊看書邊做實驗,而是通過實驗預習掌握實驗的操作步驟,自己完整地完成實驗。
參考文獻
[1]楊曲.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試探[J]. 科技資訊, 2010(36):180-180.
[2]于希山. 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 遼寧師范大學, 2005.
[3]王玲. 工科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 2010, 27(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