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民
摘 要: 管理學系統中所研究的內容是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與方法,對各種資源進行協調分配,從而達到期望的效果和效率。本文從管理學理論中的啟示來探討完全學分制條件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策略。
關鍵詞:完全學分制 教學行政管理 精細化 管理理論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136-02
一、完全學分制下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問題
1.學生管理理念陳舊
民辦高校管理學生主要是以教育者為主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傳統教育行政管理中缺少雙邊互動溝通,教育行政管理員缺少“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對學生進行強制管理,這對完全學分制下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管理存在極大的問題,傳統的“一刀切”無法對學生進行個體化、多元化方向的管理,不符合學生的成長需要。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在傳統管理模式中對學生的管理是按照入學年份、專業進行班級和團支部的劃分的管理,這和學年制相適應,但不適應完全學分制下淡化了班級由學生自主選擇課的管理,需要由傳統的“教育、管理”轉變為“指導、服務”的管理。
3.選課制增加教學秩序控制難度
由于學校的選課時間集中,會出現很多退選、改選的情況,導致教務工作量的增加,同時,跨專業選課中出現“碰課”,導致教學秩序更加混亂。在完全學分制下的教務工作的管理難度增加,而教師則放松對學生的學習組織管理,課堂紀律、出勤等得不到保證,這需要學生自身提升自主自覺的學習能力。
4.教學管理隊伍滯后
完全學分制下完全由學生自主選課,這增加了教務管理的難度,而當前的教學管理隊伍的管理水平又跟不上需求,加大了學生工作者的工作難度。
二、管理理論與啟示
1.柔牲管理理論與啟示
和剛性管理中的規制約束相對的柔性管理,突出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對人進行人格化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要以人為中心,尊重、肯定、激勵和鞭策成員,從而有效激發組織成員的內在激情,使其發揮自身的智慧和創造力,創造出最佳的業績就。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針對的是相對高素質的人員,而柔性管理屬于一種較為深沉和更高級的管理,體現出管理工作的理性。
柔性管理是重情感、富有創新的柔性管理,對大學生教育管理者來講,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引導大學生對自我進行教育管理與服務。柔性管理啟示有如下幾點:
1.1樹立柔性管理觀念,建立和學生保持暢通交流的渠道,注重傾聽學生、尊重學生。當前的網絡交流渠道是較好的溝通方式。
1.2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多以后會的合理評價,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
1.3建立和剛性制度相結合的柔性制度文化,增加自我評價、自我校正、自我約束規范的內容。
1.4民主平等地踐行全員管理模式,健全學生參與管理的制度,讓學生享有知情權和參與權。
2.細化管理理論
根據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以及愛德華茲·戴明的“質量管理”理論,在日本豐田企業中逐漸形成了精細化企業管理模式,其管理的原則是精、準、細、嚴,讓管理能夠達到程序化、標準化、數據化以及具有操作性,將所有的管理工作進行流程化的簡化、量化、信息化處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錯綜復雜,對其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引入精細化的管理方法,能夠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深入、細致的管理。啟示如下:
2.1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應該進行細化分工、細分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
2.2進行制度標準化的管理。通過制度規程來約束克服工作的隨意、無序。
2.3通過考評機制和激勵獎懲機制使得管理工作嚴格化。
三、完全學分制下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細化的策略
1.加強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創新教學行政管理模式
在完全學分制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必要引入計算機系統對完全學分制下的教學工作進行管理,以便處理繁雜的數據信息。
創新教學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轉變管理觀念,以單位學生個體作為基本的管理單位,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開放的管理思維,靈活對待教學行政管理工作,重在為學生服務,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保證課程開設的數量和質量。必修課程的學時應當合理壓縮,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計劃,采用激勵機制鼓勵特長教師開設選修課,科學合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開課前應充分論證開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建立受益人反饋機制。
第三,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管理。由于個性化選課會導致很多復雜的課堂狀況,需要做好學生的選課名單,便于教師課堂點名、考勤和組織教學。
第四,根據柔性管理理論,健全學生參與管理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評價標準,高校行政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和考試考核機制。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應該有任課教師的自評、學生網上評價、教學督導組的評價三部分組成。而考試考核機制中應重視對大學生的平時成績的考核,加大其比重,定期更新試題庫的內容,一改考定終評模式。
第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完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者進行個性化的管理,而人工管理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管理步伐,由此,建設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可以保障完全學分制下行政管理者開展精細化的管理。
2.推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
在細化管理理論中,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有相應的科學的教育管理服務體系,做好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服務,這就需要專職輔導員進行推動落實。由此,高校要實現精細化的行政管理必須要依靠建設高效、專業的輔導員主力軍,明確輔導員職責定位,提升其專業化程度,這是面對學生個體開展精細化管理的需求,體現以人文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3.制度保證
在管理理論中的制度管人、治事對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極大的啟示。由此,完全學分制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應該有嚴格、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作保障,對輔導員等行政管理人員進行選拔、培訓、考核等管理。
結語
現代管理學理論對民辦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多啟示,高校行政管理者可以通過學習和引入管理學的新理論,使得完全學分制條件下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夠有創新,實現精細化的管理。通過現代管理學理論的指導和應有,尋找學生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學方法,從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實現精細化的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改紅. 完全學分制下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燕山大學,2013.
[2]杜娟,張曉霞. 對高校彈性學分制的探索與思考[J]. 新絲路(下旬),2016.
[3]謝剛,王永謙,周嬡.完全學分制下的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研究[J].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
[4]楊玲.民辦高校實行學分制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2013.
[5]馬興.完全學分制下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