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創
國產動作戰爭影片《戰狼2》上映5天票房即破9億,“燃爆”“振奮”是觀眾們走出影院后的共同贊嘆,筆者昨天看后也深有同感。這部講述中國特戰隊員在海外舍命保護國民的大片,顛覆了以往大眾對主旋律電影的刻板印象。它不刻意渲染,而是通過人物情感刻畫和情節自然鋪陳來表現愛國情懷,讓人感動但不突兀。好看賣座同時又體現國家民族精神,某種意義上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新式”主旋律模式。
如何拍出優秀主旋律影片?影視制作、電影市場以及觀眾之間應是何種關系格局?這是多年來被反復討論的話題。過去人們對主旋律影片不滿,與電影人思想守舊、忽略觀眾心理需求演變有關。而去年的《湄公河行動》以及目前正在熱映的《建軍大業》《戰狼2》,已經表現出對國內主旋律電影市場認知的敏銳和跟進的及時。這也是對新時代背景下國人精神需求的一種成功探索。
主旋律影片要成功,就得找準與觀眾需求的契合點,真正能“走心”和“接地氣”。《湄公河行動》反映的是人民公安走出國門、保護國民利益,這與中國大國地位相符,與今天放眼全球、銳意進取的中國人形象相符,更與國人對于自己國家實力提升的認知相符,因而能夠起到一種情感共鳴和振奮心靈的效果。《戰狼》系列的成功,其實也在于國家的強大、國人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這些新式主旋律電影表明影視制作者的視野變得更加寬廣,它的深層原因更是在于觀眾甚至整個社會對于國家強大的認同不斷增強。這類電影只是人們表達這種認同的一個出口,高票房則是自然而然的現實結果。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是《戰狼1》里的經典臺詞。可以說,《湄公河行動》是一波,《戰狼2》是又一波,完全把中華民族骨子里的“狼性”或血性激發出來了。鴉片戰爭之后中華民族壓抑良久,而在追逐民族復興的今天,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我們都完全有條件以全新面貌出現在世界面前。對電影人來說,這既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挑戰。
這一波主旋律電影的涌現,有力回擊了人們對中國電影人的懷疑,這應該會激勵他們拍出更多更好的主旋律電影。事實上,我們也需要更多《戰狼》這樣的主旋律大片。就像一部部好萊塢大片構建起一個影視和文化領域的“強大美國”一樣,如果接下來中國也有更多《戰狼》這樣的主旋律大片,那么一個“強大的中國”也會在影視和文化領域建立起來,那將是一種國家軟實力的切實提升,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作者是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上校)
環球時報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