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中圖分類號:K2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235-02
當前,面對國際風云變幻,國內改革攻堅,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近期實現精準脫貧目標,我們黨肩負著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和重任。今年,正值紀念劉胡蘭烈士犧牲70周年,什么是胡蘭精神,弘揚胡蘭精神是不是已經過時,當代共產黨人怎樣弘揚胡蘭精神,是擺在我們當前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我們大力提倡學習和弘揚胡蘭精神,其目的在于提醒、警示、鼓勵、推動我們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提高認識,深刻反省,堅定理想信念,振奮改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奮力拼搏,無愧于黨和人民對我們的重托和信任。
一、胡蘭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實質
劉胡蘭,1932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她從小受祖母、父親、繼母革命思想的影響,九歲上學,十歲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十三歲參加“婦女干部培訓班”,后擔任婦女救國會秘書。期間,她為八路軍送糧送物資上山,不怕吃苦,爬山涉水;面對日寇的“三光”政策,她鼓勵村民越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斗爭;協助武工隊鏟除漢奸,動員群眾支援前線,運送彈藥,救護傷員等,在相當艱苦危險的環境條件下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1946年6月,劉胡蘭被破格吸收入黨。1947年1月,年僅15歲的劉胡蘭被國民黨閆軍和地方武裝突襲云周西村中被捕,面對敵人的殘暴手段和威逼利誘,她大義凜然、威武不屈、斬釘截鐵、視死如歸,最后犧牲在敵人的鍘刀之下,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在中國革命史上獨樹一幟,精神永存。
劉胡蘭用短暫的生命,以“怕死不當共產黨”的鐵血誓言,書寫出了一名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業績、崇高精神和偉大的人生。劉胡蘭烈士的光榮事跡,在戰爭年代感動、感染和激勵了千百萬人們奔赴戰場,奮勇殺敵。
我們弘揚胡蘭精神,絕不能簡單用“不怕死”來概括,胡蘭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實質是:
堅定信念,表現在思想上永遠跟黨,毫不動搖上;
不屈不撓,表現在工作上知難而進,堅持到底上;
敢于擔當,表現在行動上認準目標,敢作敢為上;
勇于奉獻,表現在追求上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上。
劉胡蘭,一名年僅15歲的少年,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為黨、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因為她短暫的生命,卻與黨、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關、相連。她從小想的是擺脫窮困的命運,自從入黨那天開始,想到的是讓周圍的勞苦大眾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就把自己的理想信念以至生命交給了黨、國家和人民。
人因思想而偉大,人因精神而崇高。
共產黨員的思想行為,要與黨、國家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緊密相關、相連,與時代脈搏相合拍。這就是我們當前大力提倡弘揚胡蘭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的實質。
劉胡蘭是迄今為止不同時期三代領導人都為她題詞的唯一一個小英雄。毛澤東1947年和1957年兩次題詞“生的偉大,死得光榮”,鄧小平1962年題詞“劉胡蘭的高貴品質,她的精神面貌,永遠是中國青年和少年學習的榜樣”,江澤民1994年題詞“發揚胡蘭精神,獻身四化大業”。
胡蘭精神,是我們任何歷史時期的每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學習的。在當代改革開放的攻堅時期,胡蘭精神,同樣會感動、感染和激勵千百萬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攻堅克難。大力弘揚胡蘭精神,是我們對劉胡蘭烈士為代表的革命先烈們最好的紀念。革命先輩不怕為革命獻身自己,怕的是后輩淡忘了革命歷史。
二、弘揚胡蘭精神的現實意義
1.弘揚胡蘭精神,是黨和國家持續發展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這個偉大理想前行?!薄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褪俏覀兊膴^斗目標”,黨的事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我們的遠大理想還遠遠沒有實現,還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為實現黨的偉大目標而努力奮斗。只有共產黨員具有一股子干勁、拼勁、闖勁,黨和國家大業才能持續發展,黨的偉大理想才能實現。
2.弘揚胡蘭精神,是對當代黨產黨人思想境界要求的需要
劉胡蘭和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社會環境不同,但是胡蘭精神體現出來的崇高思想境界,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在黨的事業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同樣是極為需要的。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認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鄧小平曾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其一定的合法物質利益,但絕不是拋開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只為一己私利。
“義”是道德,“利”是利益。馬克思當時就看到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經濟利益對道德等上層建筑的沖擊,提出了“道德與非道德的區別在于為少數人還是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義利觀。社會主義的義利觀是“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共產黨人應該確立的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先進分子的義利觀。為少數人謀利益,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既是不道德的,也是違背社會主義義利觀的。
我們黨員干部的個人利益與黨、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和期盼是一致的。因此,我們要把緊緊圍繞國家大目標,實現工作中目標,達到家庭小目標,作為新時期黨員干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3.弘揚胡蘭精神,是扭轉當前一些黨員干部精神“缺鈣”狀況的需要
由于新時期一些黨員干部,入黨時動機不純,入黨后思想沒有不斷自覺地接受為人民服務的黨性、黨風、黨的宗旨教育。面對新時期工作中各種各樣的困難局面和復雜情況,一些黨員干部不能用黨員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正是因為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是“總開關”失靈的問題。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軟骨病”就會導致政治蛻變、經濟貪婪、生活腐化,最后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革命戰爭年代,面臨流血和犧牲的危險;改革攻堅時期,我們面對的是“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在新的長征路上,面臨的各種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因此,應對各種挑戰,抵御各種風險,克服各種阻力,解決各種矛盾,我們黨員干部更需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
胡蘭精神,永不過時。今天,我們之所以紀念她、懷念她,是因為她的精神境界是崇高無尚的;她的人格力量是永世長存的;她的理想信念是堅定不移的。
綜上所述,弘揚胡蘭精神,堅持理想信念,關鍵在于黨員領導干部在面對改革攻堅的觀念和態度上,應具有不進則退,迎難而上,不屈不饒,為國為民的崇高歷史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付出和奉獻,在和平建設和改革攻堅時期,共產黨員更需要經得住各種誘惑,堅定理想信念,堅韌不拔,戰勝困難,去突破創新,更多需要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衡量共產黨員人生價值的標準,不是金錢財富,不是名譽地位,而是經歷和價值,是為黨和國家,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劃、經歷了多少,實現了多少福祉。黨的信任和人民群眾的尊重,才是黨員干部真正的人生價值。
三、弘揚胡蘭精神,如何實現黨員干部的利益和黨、國家、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弘揚胡蘭精神,要合力推進,扎實有效。各級黨政一把手要以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高度,充分認識弘揚胡蘭精神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要性。概括起來講,就是要“強化黨性教育,落實三個機制”。
黨性教育,要常抓不懈。要把弘揚胡蘭精神當作對黨員進行黨性、黨風教育的一件大事來抓。要做出規劃,分期實施,形成常態。
1.要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要以各種方式,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的教育,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投身到改革攻堅的工作實踐上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我們緬懷先輩、重溫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強調立黨“初心”,就是要用歷史“最好的營養劑”,為廣大黨員干部補精神之“鈣”。
2.要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義利觀和社會主義義利觀教育,進一步明確特殊性和一般性、共性和個性的辯證統一關系。只有這樣,才會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不然,今天不犯錯誤,明天后天也會犯錯誤。沒有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學習、工作、生活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3.要做到典型引路,榜樣引領。其實在當今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中,也有很多為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默默付出,默默奉獻,來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優秀黨員干部。他們的事跡需要我們深入地挖掘、收集和整理,并以講好故事的方式廣泛傳播。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先進典型榜樣中,不斷增強黨性鍛煉,激發自身活力。
4.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自覺提高自身黨性修養的意識。黨員干部思想覺悟、理想信念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它需要久久為功、弛而不息的自覺接受錘煉和磨礪,這是一個長久的、漸進的過程,是每一個黨員干部一輩子要自覺形成習慣的事。
此外,要通過激勵機制,激發活力。用精神教育凝聚人心,用鼓勵機制激發活力。要通過精神激勵、薪酬激勵、榮譽激勵、工作激勵,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導向;要通過督查機制,促進落實。要以細化、量化規范崗位職責;要通過倒逼機制,推動攻堅。要形成關鍵時刻能“勇于擔當站出來,擼起袖子干起來,干就干出成效來”的攻堅克難大格局。
在革命戰爭年代,劉胡蘭有“怕死不當共產黨”的膽略和氣魄;在改革攻堅時期,黨員干部要有“怕苦怕累,怕擔風險,怕多付出,怕多奉獻,就不當共產黨員”的勇氣和境界。
弘揚胡蘭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安煌跣摹⒗^續前進”,就是要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提升人民的獲得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個黨員干部保持同黨、國家、人民利益一致性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這樣的黨員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更多尊重、擁護和支持,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