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成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248-01
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迅猛、前景最廣闊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目前,國際、國內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給隴南市旅游產業的開發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消費比重也不斷提高,旅游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旅游開發的意義和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旅游短缺型國家到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2015年,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0.8%。旅游能夠達到“開發一方景區、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具體說來,旅游的作用主要體現三點:一是拉動經濟發展。旅游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從世界范圍來看,旅游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之一。2015年我國入境旅游1.34億人次,外匯收入達1137億美元。旅游業已成為 “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的行業。二是旅游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提供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較大,發展旅游業是緩解此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截止2015年我國在旅游行業直接就業人數達2798萬人,間接就業人數近8000萬人。三是旅游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和影響區域環境?,F代旅游的發展,使不同國家、民族和文化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從而消除了一些社會、民族偏見,促進了相互了解。很多國家在發展旅游時,都很重視對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以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隴南市文縣旅游資源概況
文縣位于甘肅最南端,與川、陜交界處,是甘肅的南大門,也是“大熊貓的故鄉”。屬長江上游嘉陵江西源的白龍江、白水江水系,屬亞熱帶半干旱性氣候區,全縣總人口24.45萬人, 212國道穿境而過。境內的洋湯天池、白馬藏族民俗風情村、陰平古道、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批旅游景區(點)聞名遐邇,地處九寨溝黃金旅游線上。主要景區(點)有:
1.南線旅游風景區
東起四川廣元至碧口--小九寨生態旅游區、紅廟、南山寺、抗日八角樓--大壩風光--庫區山水--讓水河--店壩對村溝生態游區--摩天嶺三國古戰場--凋樓河大熊貓、金絲猴棲息地--清涼寺--大嶺當梁云濤--鳳凰山雄姿--白水江大橋。全線沿途共12個以上主要景點。
2.中線旅游風景區
碧口白龍江大橋--樓溝滴水觀音--玉壘雄關--姜維城(水庫已淹沒)--關頭壩大橋--青龍湖--駱駝山、碟子大的天、明代古本棧道--城關文昌宮--文昌樓--玉虛山園林--五里關--睛霓瀑布--南山基督教堂--西園春色、早魚場--白馬河風情--白馬藏羌村寨--邱賓壩大熊貓馴養聲、羚牛等珍貴野生動物。全線主要景點18個以上。
3.西線旅游風景區
文縣城出發--高樓山峻嶺--九曲十八彎--洋湯天池、生態公園、五指洞、跑馬坪、尖山卓筆--白龍江三國古棧道等20多個景點。
三、在旅游規劃上,突破行政地域,抓住發展的政策機遇,與周邊市縣同步規劃建設大景區,促進文縣旅游業發展
根據《國務院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甘肅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甘肅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及隴南市、綿陽市、廣元市、阿壩州等市州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結合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2012年《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隴南市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的精神,將隴南市文縣的旅游發展也融入到相關發展規劃之中去,利用四川省青川縣、平武縣、九寨溝縣搭建好的旅游發展平臺來規劃發展文縣的旅游事業。
旅游發展要全國一盤棋,抱團謀劃、組團發展。單獨發展規模小、沒有大的發展前景。文縣(包括隴南市)在旅游規劃發展方面立足自身旅游資源,積極向周邊市縣的旅游發展規劃靠攏,延續周邊市縣旅游發展規劃,建設發展文縣的旅游市場。
在文縣規劃旅游項目時,緊緊結合廣元市旅游發展規劃,建設蜀道文化旅游通道:白龍湖-碧口水庫-苗家壩水庫一線水上觀光旅游景區開發建設、陰平古道-摩天嶺沿線恢復開發建設,與唐家河風景區連成一線,促進三國古道大景區建設;開發建設文縣碧峰溝自然風景區項目;立項建設文縣鐵樓至平武公路,連通文縣跟平武縣,與綿陽市共同建設國家級白馬民俗風情風景區;立項建設余(家灣)凡(昌)高速公路,連接武罐高速公路與武九高速公路,使得九寨溝至文縣至廣元市高速直接相連,建成新九環東線、廣(元)九(寨溝)旅游大通道,帶動隴南南部旅游大發展;立項建設文縣天池至堡子壩公路,開發建設文縣五花山旅游項目,這樣將文縣天池、黃林溝、五花山等景區置于大九寨旅游經濟圈之中,促進文縣旅游大發展。
四、加快構建文縣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以旅游業的發展促進文縣各項事業的整體進步
加快構建完善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既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旅游強市的現實需要。先進旅游城市的發展經驗表明,要實現城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快速發展,必須強化政府主導,加大對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先期導向性投入,以推動城市旅游配套功能的進一步完善。
1.建立健全組織保障
加快構建城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關系城市建設的系統工程。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調動全市上下各方面的積極性,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合力推進,切實把我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任務落到實處。
2.合力營造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們對城市旅游產品、旅游設施、旅游服務功能等總體的、抽象的、概括的認識和評價,是城市的歷史印象、現實感知和未來信念的一種理性綜合。要從整體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合理配置城市旅游資源,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3.建立完善旅游交通集散網絡
公路交通是游客通達的主要載體。為適應這種需求,我市公路樞紐客運要在現有數量和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布局,按照進得來、出得去、走得通的原則,大力實施旅游暢通工程。在未來幾年內,隴南交通將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公路、鐵路并進的大交通,成為陜甘川綜合交通樞紐,使我市的旅游交通由保障型向快捷型發展,進一步顯現交通對旅游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4.大力實施城市旅游信息化工程
旅游信息化是推動旅游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堅持以推進旅游管理信息化、數字化為目標,今后幾年力爭構建信息應用廣泛、網點布局合理、城市數字化管理良好的目的地管理體系。
5.建立健全旅游應急救援系統
旅游救助是針對城市內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故災難等突發性事件,相關管理部門為游客提供的醫療救助和緊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務。一個旅游城市擁有及時有效的旅游救助服務,有利于增強游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更好地維護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及早謀劃,完善相應的應急預警機制和應急救助系統,針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通過應急系統加以預報、監測和發布,讓出行者了解各種安全信息,增強安全應急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的救援信息通道;完備的救援預案、救援設備;堅強的救援力量、暢通的救援渠道等。完善城市衛生醫療體系,規劃建設衛生咨詢中心、120急救中心和核心旅游景區急救站醫療體系。
旅游業的發展,不是單一的一個地方,不是一個地區的某一個方面,而是集成了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只有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共同發展了,旅游業也會整體發展提高。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2]《甘肅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3]《甘肅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隴南市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
[4]《四川省綿陽市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廣元市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四川省阿壩州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