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國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隨之改善的是課堂的教學觀念,教學水平能否提高,很大程度決定于教師的教學態度在教學方面做出的努力。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提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學習,從而取得很好成績。
關鍵詞:教學方式;小學數學
1.利用現代教學技術
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及計算機使用,使之輔助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迫在眉睫。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方式和內容廣泛,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要求較高,需要嚴密的教學手段,需要教、學、練一條龍,不能脫節。培養學生具備計算機基礎操作知識,掌握一定相關的軟硬件使用技術,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以期達到教學目的,這是眾多教師夢寐以求的。
做為一種高科技工具,計算機已經進入生活、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現代生活、工作中成為至關重要的工具。學習,不是簡單的使用,而是為了培養一種素質,除了能夠熱愛學習以外,還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有深入研究興趣。確立"以應用為基礎,以發展為目標,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教學指導思想。小學生對計算機比較陌生,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們的興趣,很多小學生已經能夠上網,這需要教師利用數學特性,引領學生們使用現代工具。
2.重視能力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2.1 注重引導。小學數學心理教育可以從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兩方面來實施。在心理認知過程中重點加強學生元認知培養即對自己的認識活動進行自我體驗、觀察、監控和調節,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自覺能動性,發展學生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智力,解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問題的有效途徑。
2.2 因材施教。素質教育的要義即面向全體,全面,主動發展。面向全體,"為一切人的數學"已成為國際數學教育改革的主流。數學要面向全體,就是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在對大多數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達到基本要求"并且盡可能的提高。而現代教學要求以人為本,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進行有機結合,立足學生主體,加強雙基的同時實施因材施教。
2.3 "學會"向"會學"轉變。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要研究教師的教,又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為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指導,認真分析鉆研教材,發現并揭示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聯系及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所獲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
3.扎實的基本訓練是保障
扎實的訓練能使學生熟能生巧,深化理解,鞏固掌握,合理運用。訓練絕不是搞題海戰術,而是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情開展有層次、針對性強的練習,扎實的訓練不僅能讓優生吃飽,食欲大增,也改善了學困生的消化能力,增加了食量。讓學生在練習中熟能生巧,理解掌握知識,提高數學能力。
同時在訓練中也能很好地發現教學中的得失,以便進行教學反思。反思不僅總結教學成功的經驗,更能對教學難以突破之處的質疑和探索,對今后的教學起著引領方向,突破疑難的重要作用。在讓學生認識銳角、鈍角的時候,由于二年級的內容只要求學生抽象認識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不引入90度這個概念,教學中要學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作為工具進行判斷。一節課下來,沒有幾個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學習內容,動手操作能力極差。課后我仔細回顧了教學情況,分析了學生的困惑之處,我為學生編了這樣三句話"點對點,邊壓邊,邊重合是直角,邊在內是銳角,邊在外是鈍角",并及時為學生補習,借助三角尺邊演示邊讓學生理解這幾句話意思,結果意想不到的是學生都很快掌握了運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判斷鈍角與銳角的方法。
4.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數學教學,教師要善于鉆研探索,教學生,要由學會到會學,這就要求注重如何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誘導"主體"學會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由學會升華為會學,需要教師不斷從教學中總結經驗,探索教學技藝,從而達到學生快樂學習的目的。要知道,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非常關鍵,在學生的作業中最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良好的獨立習慣還有很多,比如說寫作業及時、課前預先預習、自我檢查學習情況、工整書寫、有獨特的分析能力等。獨立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認真的學習態度,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推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要堅持不懈。
數學家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自學在教學中越來越明顯,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起學生的動力,挖掘出學生的天賦,要求和鼓勵學生們勇于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懂得自學,樂于探索、能夠愉快地和同學們合作交流,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而不是教師的硬性灌輸。
5.設計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課堂作業
5.1 設計童趣性的作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我們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的數學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如:可以設計一些故事,創設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5.2 設計探索性作業。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如:觀察作業、調查作業、實驗作業、小組合作作業等形式。
5.3 設計生活性作業。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作業,能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