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俠
摘要:小孩子好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一種巨大的動力,在身心的發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游戲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兒童學習他們自己與世界的方法,也是開始學會許多自然的、社會的、智力的基礎和概念的途徑。作為兒童成長的途徑之一,游戲可以提供一個不可或缺的環境來支援兒童認知、身體、心理情緒及社會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特殊教育;智障兒童;游戲
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他認為小孩子好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一種巨大的動力,在身心的發展中起很大作用。
智障兒童由于智力各方面和身體發育、動作及語言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缺陷,加之因社會、家庭的種種不利環境的限制,使他們不能或不會象正常兒童那樣進行游戲,或游戲大大少于正常兒童,這樣又反過來使得他們喪失大量象正常兒童一樣去接觸社會、學習知識的機會,從而又使他們的發育和發展受到進一步的限制。相互制約的結果,導致了他們的智力發展越來越跟不上其身體和年齡的發展水平。
根據教育不能超越兒童當前的發展階段的規律,在智力落后兒童進入學校后,應該給他們補上游戲這一“課”。把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來幫助他們學習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交往能力。
一、游戲促進智障兒童的生理健康
游戲能使兒童有機會學習基本的運動模式,發展運動技能、運動強度和耐力,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有助于矯正智力落后兒童的生理障礙、增強其體質,保證其整體的生理健康。游戲還可以發展手眼協調及其他的運動感知技能。
二、游戲滿足智障兒童的安全需要
智障兒童受智力發展的影響,他們很難適應這個按成人的興趣和習慣組成的社會世界。因此,他們更有可能遭到成人的不滿,由此遭遇更多不幸。有些智障兒童因不能按照家長的要求去行動而經常遭到家長的打罵;有些智障兒童因學習困難而經常遭到教師或家長的訓斥等。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能夠生存之后的第一需要就是安全,包括心理安全。當兒童的安全需要經常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持續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進而導致適應行為障礙。游戲為兒童提供的是安全的環境。在游戲活動中,兒童可根據自己的進度和行為事項行動,按自己的興趣、能力,構想游戲內容和游戲方式,大膽地探索自己安排的可能性。不再受外部力量的阻攔。“沒有了成人的建議、命令、指責、約束批評、支持、干預”,兒童可以隨心所欲地“犯錯誤”,不用擔心所犯錯誤給他們帶來的惡果,這給了他們安全感,滿足了他們的安全需要。
三、游戲調節智障兒童的情感
游戲有助于智力落后兒童基本情感需要的滿足,例如安全的需要、得到接納和承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這樣能夠促進他們積極情感的發展和消極情緒的緩解和克服。在游戲中,兒童總要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配合,共同為游戲活動做出貢獻,因而能夠在情感的洞察力、穩定性和力度等方面得到發展,并且感到較為舒暢、較為安全、自由自在,經常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游戲又是童自我表現的天然媒體,能使兒童釋放內在的挫折、焦慮、緊張、不安、攻擊、恐懼、慌亂等情緒。借助這類情感的自我表現,兒童就能敞開自己的感情世界,面對它們,學習調控它們。
四、游戲教會智障兒童親近和信任
心理學家認為“孤獨和被人忽視是兒童的敵人”。在人們的觀念中,智障兒童是不可造就之才,自然也就不受關注。由于缺乏與人交往的經歷或經歷了被人拋棄、受人虐待和欺辱之后,他們難以對人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據觀察,正常兒童與智障兒童之聞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對待他人的態度。正常的兒童善于交往,容易與他人產生親近感。而智障兒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則顯得木訥,不容易接近。有些兒童在與陌生人的首次接觸過程中,還可能做出不友好的舉動,采用攻擊行為,以排除心中的恐懼。
兒童社會化進程離不開社會交往活動,而社會交往活動的前提條件是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親近和相互信任。培養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首先應消除他們人際交往中的不適感和恐懼感。游戲是最有效的方法。游戲環境是安全而又充滿愉悅氣氛的,游戲中的人際關系是友好而又平等的。在玩具材料作為媒介的作用下,兒童與兒童之問,兒童與成人之問自然而非牽強地聯系在一起。這種自然的接觸不會給兒童帶來壓力,不會引起兒童的緊張心理。在安全、愉快、平等、友好的人際交往中,兒童容易對他人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
五、游戲讓智障兒童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
智障兒童也有追求成功,避免失敗的傾向。然而,現實生活中他們比同齡人更多體驗到失敗, 這無疑給他們帶來了痛苦,也使他們失去了自信和征服世界的勇氣。
游戲既是一種快樂的活動,也是一種不斷讓兒童獲得成功的活動。首先,游戲是無外在目的和無外力約束的活動,是游戲者自愿參加的活動。游戲之所以吸引兒童,是因為它能給兒童帶來快樂。心理學家弗洛依德認為兒童的活動受“快樂原則”驅使。如果兒童被某一活動深深吸引,表明這一活動一定給兒童帶來無窮的樂趣。游戲不僅是正常兒童最為喜歡的活動,也是智障兒童最為喜歡的活動。實踐中發現,智障兒童對游戲活動的興趣遠遠勝過其他任何活動,活動中他們表現出較高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其次,游戲是兒童獨立自主的活動,是根據兒童自身的興趣和能力產生與發展的活動。兒童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游戲,不必在意別人的玩法,也不一定要得出怎樣的結果。然而,受從眾心理和追求成功傾向的驅動,兒童游戲時始終是帶有內在目的性和自制性的,他們會按一定的規則行事。由于沒有外在壓力,沒有時問的限定,沒有最終的結果,游戲中兒童不可能感到失敗。相反,由于自己的努力而使客體發生了變化,或達到了某一理想的狀態時,他們體驗到的是成功感。
成功的快樂,激發兒童游戲的興趣,也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愿望。于是,隨著游戲難度的增加,兒童的成功的快樂,激發兒童游戲的興趣,也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愿望。于是,隨著游戲難度的增加,兒童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也與日俱增,并在不斷體驗成功的同時,獲得了自我實現的滿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