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徐海星
千年古邑展雄姿
——甕安縣創新黨建工作激活發展動力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徐海星
黨建引領,激活了這座千年古邑,甕安邁入發展快車道,“黔中經濟區次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位于黔中腹地的甕安,是千年古邑,也是紅色革命老區。這里發現了距今5.8億年前的動物群化石,紅軍長征也曾四次經過這里,在甕安召開的猴場會議被稱為“偉大轉折的前夜”。
如今,甕安成功躋身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5%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3.36%……
“抓黨建是一切政績的根本。”黔南州委常委、甕安縣委書記張文強說。
夕陽西下,落霞滿天,一個瘦弱的漢子急匆匆在山林間趕路。
這是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黨支部書記陳紹發曾經的工作寫照。此前,他要徒步走6個多小時,去長嶺村最偏遠的村民組白沙井。為了幫助村民解決困難,這條路他不知道走了多少遍,村民們都說他有雙“鐵腳桿”。
村里的大事小事,陳紹發都盡心盡力。交通不便,他就帶動村民開山修路。沒有產業,陳紹發就引進酒廠進村發展。在他的爭取下,2016年初,該村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通村道路建成通車。
“今年,我準備發動村民,一起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收入進一步提高。”陳紹發對村里的發展信心滿滿。
在甕安,像陳紹發這樣的黨員干部還有很多。一名黨員一面旗,脫貧攻堅當先鋒,在精準識別貧困戶、扶貧政策宣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建設中,甕安的黨員干部都是沖鋒在前,苦干實干,充分發揮著黨員干部在精準脫貧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甕安曾是黔南州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縣有46個貧困村,5.07萬貧困人口。為打贏精準脫貧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甕安將脫貧攻堅列為全縣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甕安近年來的發展變化,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功不可沒,在脫貧攻堅中,我們更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張文強表示。
為了發揮黨員作用,甕安從全縣各單位選派了67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安排鄉鎮(街道)82名包村領導擔任包村“第一書記”,共同組成82支共410人的駐村工作隊前往各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同時,通過強化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在換屆工作中調整充實領導班子,把敢擔當、有能力的干部用到主要崗位上,增強基層黨組織脫貧攻堅的戰斗力。
黨建引領,成效斐然——2016年,甕安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9477人,超額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貧任務,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43%以下,46個貧困村出列,為2017年退出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嵐關鄉茶海村以前是個典型的窮地方,村民們只種植點玉米、土豆等農作物,勉強維持生計。
茶海村黨支部在廢舊的老茶廠基礎上,主動作為,通過支部引領發展茶產業,成立了嵐關鄉茶產業黨支部,群眾以土地入股,定期分紅,農民變成了股東。一年時間,茶海村新增華潤蔬菜專業合作社、茶海蔬菜專業合作社、黔桂茶業有限公司、黔芝靈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龍坪養殖場5家企業、合作社;同時,以茶葉、蔬菜、靈芝種植和畜禽養殖為載體,新增吳承興等48名致富帶頭人,鼓勵22名黨員種茶500畝,建設廠房1500平方米,帶動23戶貧困戶種植茶葉200畝,其中,13戶已實現了脫貧致富,真正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這種黨建扶貧模式,關鍵在支部,關鍵在黨建,關鍵在黨。”甕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黃桂林認為,抓班子帶隊伍、強基礎惠民生,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的提高,給茶海村這樣的貧困村帶來了發展動力。
為了讓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戰斗堡壘,甕安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一系列舉措“強基固本”——
全縣黨建工作組織運轉經費不斷提高,為基層黨組織發揮服務凝聚功能提供可靠的基礎保障。
實行村干部職業化管理,提高村(居)干部待遇,在任村(居)干部正職基本報酬每人每月2800元,副職每人每月2600元,激發了村干部的工作熱情。
通過換屆選舉工作,村級黨組織成員年齡結構趨于合理,文化程度大幅提升,班子整體素質明顯增強。
針對全縣排查出的4個后進黨組織,通過領導包保、部門幫扶等措施,做到“分類施治,對癥下藥”,共整頓“兩委”班子2個,落實活動場所建設2個。
……
一個支部一個堡壘,甕安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
5月17日,甕安縣“榜樣1+1”主題活動啟動會現場,參會人員一起重溫入黨誓詞。
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甕安縣將“榜樣1+1”主題活動當作“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主抓手,從5月17日至年底,全縣各級黨組織通過學習先進典型,為群眾辦理民生實事,爭做榜樣先鋒。
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只是甕安推進黨建工作的一個切入點。近年來,甕安各級黨組織都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層層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兩手抓、兩促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縣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推動了甕安跨越發展。

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白茶基地。(甕安縣委組織部供圖)
甕安在全縣上下樹立了抓好黨建是第一政績的理念,明確各級黨委(黨組)書記是抓黨建的第一責任人,建立了黨建業績與干部考核評價掛鉤機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傳導壓力,基層黨建由“軟任務”變成“硬指標”。
黨建引領,激活了這座千年古邑,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甕安邁入發展快車道,“黔中經濟區次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201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5.03億元,城鄉面貌在統籌發展中彰顯新魅力;
按照“一城四區”的總體規劃,甕安縣城從9平方公里擴大到2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在2016年提升到51.6%;
甕馬、貴甕、道甕、江甕4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甕安成為黔中交通“大十字”;
全縣所有行政村實現100%通油路(水泥路)和通客運車,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
一批事關民生的矛盾和問題得以解決,“甕安經驗”經典案例走進中央黨校課堂,“5531”社會治理模式全省推廣……
黨建強則事業強,黨建興則人心聚。今后五年,甕安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開放促開發、以共享促和諧,加快推進“工業大發展、城鄉大統籌、農業大聚變、文旅大融合、環境大提升”五大跨越任務,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民生改善、改革創新、社會治理”五大精準行動,著力建設才智甕安、興業甕安、大美甕安、活力甕安、和諧甕安,爭當黔中腹地協調發展排頭兵。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