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譚仕倫
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縣
——息烽縣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重要生態支撐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譚仕倫
息烽縣緊盯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縣”定位,圍繞脫貧攻堅和拓展發展空間兩大任務,加快推進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提質發展、和諧發展。
息烽縣作為貴陽市的北大門,對貴陽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有著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今年來,息烽縣緊盯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縣”定位,以“大數據引領創新、大生態支撐發展”為路徑,圍繞脫貧攻堅和拓展發展空間兩大任務,加快推進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提質發展、和諧發展。
今年上半年,預計全縣城鎮新增就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56.71%、54.76%、50.25%、55%、50%,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經濟運行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長足向好發展的態勢。
目前,息烽縣已進入鞏固提升全面小康、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新階段,發展是關鍵。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將大力推行招商引智,推進智慧旅游服務,打造旅游宣傳、促銷、訂購、物流網絡平臺,建成紅色旅游、溫泉大健康產業、美麗鄉村等服務信息云,建設一批智慧旅游型景區景點;在創新型企業培育方面,積極鼓勵支持大數據相關技術在企業中應用,支持一批重點企業在全縣率先實現生產經營信息化;在大數據運用方面,廣泛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開展信息進村入戶試點,搭建縣、鄉、村信息服務平臺,努力建成貴州省大數據縣域運用示范縣。”息烽縣委書記鈕力卿介紹,必須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源源不斷引入創新資源、要素和平臺,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元素、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才能打造發展“新引擎”。
截至今年5月,息烽縣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達3.4億元,大數據產業企業數量達到16家,大數據項目實際到位資金9500萬元,完成產業創投資金6962萬元。
在創新發展中,息烽縣堅持增“量”提“質”,以工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形成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在傳統產業方面,做優存量,轉型發展,主動適應磷煤化工行業新常態,提升創新能力和節能環保水平,打造全國磷煤生態化工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培育新興業態方面,做大增量,加快永靖組團建設,引進大健康醫藥、食品、新型建材等項目,提升產業層次和產業集聚度,增強競爭力。在發展實體經濟方面,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做優做強,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以上。
息烽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努力打造“最干凈息烽”“最平安息烽”“最美麗鄉村”,建成“貴陽市靚麗的北大門”,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重要生態支撐,建成貴陽市重要生態保護發展區。
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目標,息烽縣把創新和綠色作為未來發展的兩大主題,實施“綠色息烽”行動計劃。
大力實施城市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實現森林景觀與城市綠化無縫連接,集中建成一批森林公園,持之以恒護“綠”、添“綠”、治“綠”,打響“爽爽的貴陽·綠綠的息烽”生態文化品牌。
以創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著力構建特色景區。依托烏江峽秀麗雄奇的自然風光,打造烏江峽旅游景區;依托溫泉資源,全面打造息烽“百里氡溫泉”大健康養老養生產業集聚區;依托團圓山、西望山、南山驛站等,打造市級示范公園及西望山景區;以體育賽事活動為載體,打造全市山地旅游體育運動基地;圍繞紅色旅游資源,打造大型紅色場景劇目、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
同時,按照發展綠色經濟理念,息烽縣全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把公園建設與美麗鄉村、農業園區、旅游發展、精準扶貧相結合,實現“百園縣”目標。設立林業獎補基金,構建以經果林為主的林業經濟體系,大力實施森林植被恢復等重點營造林工程及城市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力爭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采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加快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鄉鎮所在地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完善空氣質量監測機制,確保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優良。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土肥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及示范推廣應用。建立政府、社區、企業、居民協調機制,通過分類投放收集、綜合循環利用,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力爭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持續強化生態紅線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兩個問責”,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息烽縣緊緊圍繞提升人民福祉,全力促進民生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把“大扶貧”作為最大民生。2016年,息烽全面實現低收入困難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4800元的目標任務。2017年,按照“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早一點現代化”要求,息烽統一農村低保與扶貧標準,落實“六個到村到戶”、金融精準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社會參與扶貧,確保農村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4800元。
把教育事業作為長遠民生。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寄宿制學校建設和農村義務教育、幼兒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幼兒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將達到94%、96%、95%,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
把醫療健康作為重要民生。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衛生監督等公共服務體系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服務體系。實現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覆蓋,將實現省級衛生鄉鎮全覆蓋,構建起“15分鐘城市社區健康服務圈”和“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
把創業就業作為根本民生。圍繞新興產業開發就業崗位,落實崗位補貼、小微企業發展等扶持政策,結合新興產業開展電商、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加強失業預警調控,將實現城鄉統籌就業5.1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把社會保障作為普惠民生。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推進失地農民就業及社會保障,關注低收入人群、失業人員、殘疾人士等群體的基本生活,做好城鄉低保減量提標,落實好五保供養、醫療救助和優撫安置。深入實施城鄉住房保障工程,繼續推進農村危房動態改造。建設縣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和未成年人保護中心。
把平安和諧作為重大民生。健全社會治安動態防控體系長效工作機制,提升智能化和網格化管理水平,鞏固好“全省平安建設示范縣”等榮譽,打造全省最平安的城市。持續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嚴格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的監管。確保安全生產各項指標控制在貴陽市下達的指標范圍內。加強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和社會協同應對能力建設。
(責任編輯 / 哈文麗)

息烽縣小寨壩鎮引進陽菲葡萄酒莊帶動當地葡萄種植產業發展,解決100余人的就業問題。(息烽縣委新聞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