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韋倩
鄉村少年宮:農村孩子的“精神食堂”
文 / 圖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韋倩
貴州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有效解決了農村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嚴重不足的問題,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使得農村孩子放學后“有處去、有人管、有事做”。
6月6日下午,遵義市桐梓縣婁山關鎮逸夫小學的操場上,伴隨著悠揚的歌聲,孩子們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盡情地跳竹竿舞,這是學校少年宮開展的興趣課活動。“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周兩節的竹竿舞課。”“真開心能在上課之余學到一門特長。”孩子們告訴記者。
2011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中央文明辦、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實施了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貴州抓住這一重大利好,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要內容,積極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將鄉村學校少年宮打造成了“農村孩子的好去處、素質教育的好載體、同學交流的好平臺、師生溝通的好場所、家長放心的好地方”。
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是貴州實施均衡教育、補齊教育短板的重要舉措,同時對貴州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貴州將鄉村學校少年宮納入省政府工作的“十件民生實事”;貴州省文明委將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還出臺、制定多項政策,以保障鄉村學校少年宮有序運轉。
項目建設啟動以來,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促進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意見》《貴州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實施辦法》《貴州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工作量化考核指標表》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對如何高效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提出了明確要求。
資金投入方面,除了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資金的支持,貴州每年拿出1000萬以上的資金支持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現已累計投入7500萬元。每個已建成的項目,在中央和省專項彩票公益金的強力支持下,每年確保平均5萬元的運作補助費,保障少年宮有效運行。
此外,貴州各地也掀起了自行投資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的高潮。貴陽市投資600多萬元,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30個;遵義市投入375萬,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45個。同時,各地還號召社會力量通過共建、冠名、掛牌、捐助等方式支持建設。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7年,中央和省專項彩票公益金累計投入經費3.3億元,共支持貴州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1031所。
2016年9月,貴州召開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工作推進會,宣布“十三五”期間,貴州要實現每個鄉鎮至少建有一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目標,讓鄉村學校少年宮在貴州的土地上“遍地開花”,成為農村孩子們課余生活的“大本營”。
2017年,貴州計劃新建10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全部分配到66個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2020年,貴州要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目標,實現鄉鎮一級全覆蓋。
“一定要提高認識,建好、管好、用好每一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好這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基礎工程,為農村未成年人提高綜合素質、健康快樂成長搭建平臺,創造條件。”貴州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朱文東說。
走進桐梓縣花秋鎮花秋小學,一棟嶄新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教學樓映入眼簾。
花秋小學現有學生989人,寄宿生355人,學校少年宮于2015年建設。開設有繪畫、書法、舞蹈、象棋、足球等20多個興趣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嗩吶班。
花秋自古以來有“黔北嗩吶之鄉”的美譽,為了將這張名片發揚光大,花秋小學的鄉村少年宮項目將嗩吶列為學習課程。
嗩吶教室里,一群孩子手持嗩吶,聚精會神地吹奏,高亢的嗩吶聲不絕于耳。
學校的興趣班按年級分成低段和高段,根據學生的興趣分班,每個班一周有兩節興趣課。除了正常上課時間之外,每天下午的6∶00至6∶45是社團活動時間,學生還可以繼續參加興趣項目的學習。
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均設置了舞蹈、樂器、繪畫等課程。除了常規的少年宮興趣班,貴州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與當地文化相結合,做到了“一校一特色”。
遵義市綏陽縣興旺鎮是苗族同胞的聚居地,當地的竹編是一大特色,綏陽縣興旺中學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投入使用后,特地開設了竹編課程,希望旺草竹編能代代傳承下去。
在黔東南州從江縣,鄉村學校少年宮通過整合教師、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等師資力量,編寫了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并開設“非遺學堂”,將苗族蘆笙舞、侗族大歌、民族刺繡、剪紙等非遺文化引進中小學課堂。
貴州的鄉村學校少年宮,不止是鄉鎮的全覆蓋,更是特色的全覆蓋。
貴州有近800萬農村未成年人,其中,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就有105萬。鄉村學校少年宮以農村寄宿制學校為重點,把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到農村孩子最集中、對課外活動陣地需求最強烈的地方,讓農村留守兒童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文化大餐”。
許瑞司是息烽縣永靖鎮下陽朗村云環小學的一名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父母陪伴的他性格有些孤僻,平常很少和同學交流。
自從學校建設起鄉村學校少年宮,加入籃球小組的許瑞司每天放學后都可以在籃球場上奔跑,有愛好的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漸漸地,他的話越來越多,好朋友也越來越多。

桐梓縣婁山關鎮逸夫小學的學生們在興趣課上跳竹竿舞。
“鄉村學校少年宮讓許多留守兒童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和快樂,讓心中的快樂和夢想在這里‘放飛翅膀’。”云環小學校長鄭覺權說。
隨著鄉村學校少年宮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教師不足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貴州創新做法,以學校教師為主體,以校外志愿者為補充,積極發動民間藝人、民間能人、大學生志愿者等作為鄉村學校少年宮輔導員。
黔西南州統一招募首批220名校外輔導員志愿者,與鄉村學校少年宮進行“一對一、多對一”結對輔導,有效緩解學校文體美教師緊缺難題。
六盤水六枝特區龍場鄉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聘請貴州省書法協會會員、專業美術老師、農民藝術家等社會藝術專才15人擔任書法、美術、音樂等校外輔導教員。
此外,貴州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還積極開展輔導員隊伍培訓。通過把國培、省培計劃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依托“千校萬師”培訓工程舉辦鄉村學校少年宮輔導教師專題培訓班,提高鄉村學校少年宮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設,有效解決了貴州農村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嚴重不足的問題,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解決了孩子放學后“沒處去、沒人管”的問題。
“有了鄉村學校少年宮,我們的夢想在這里放飛,才藝在這里展示,我們能像城里孩子一樣學到很多東西,我們不再孤單。”印江自治縣木黃鎮民族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留守兒童說。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