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陳剛 陳振垚
“五元共治”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
—— 訪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碧江區委書記陳代文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陳剛 陳振垚
當代貴州:“五元共治”是一種怎么樣的社區機制?
陳代文:一是多元主體共聯。按照“一核三軸四聯五心”,著力把傳統的管理型社區向服務型社區轉變。
二是多元平臺共建。積極搭建便民服務平臺、信息辦公平臺、志愿互助平臺,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離的政務服務機制。
三是多元組織共商。建立了由社區綜合黨委牽頭,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商議,凝聚共識。
四是多元資源共享。按照“超前謀劃、合理分配、統籌兼顧”的原則完善社區文體活動陣地,將社區治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積極建立同高校、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共享共用的新機制。
五是多元服務共擔。不斷優化志愿服務,深入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扎實推進平安碧江建設。
當代貴州:“五元共治”改革探索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陳代文:隨著近年來碧江的不斷發展,共建共管美麗碧江成為共識。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細胞,提高社區治理水平是經營城市的內在要求,是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如何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創新社區服務成為當前創新社區治理的重要課題,可以說,改革勢在必行。
當代貴州:“五元共治”做法及其影響?
陳代文:一是優化治理結構,構筑“大鄰里”黨建領導服務體系。即:社區綜合黨委一個核心,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工作站、社區服務中心三個管理服務主體,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駐轄區企事業單位四類多元共建堡壘,志愿者服務中心、鄰里互助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文衛服務中心五個互助活動中心,探索推行縱向建、橫向聯的區域化社區聯動治理機制。

陳代文(右二)在碧江區省級經濟開發區檢查項目建設情況。(碧江區外宣中心供圖)
二是發展自治組織。共組建800余個社會組織,吸納城區200余個轄區單位、10000余人參與社區治理活動,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
三是明晰功能定位。三個管理服務主體按照“小社區、大服務”的職能定位,支持和鼓勵轄區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四類多元共建堡壘負責制定和完善職能職責和服務菜單,促進城市居民在社區治理中依法“自治”。五個互助活動中心牽頭組織開展社區服務。初步形成了“組織引領、功能完善、鄰里融合”的治理體系。
可以說,多元平臺共建,搭建了社區治理平臺;多元組織共商,激活了社區治理活力;多元資源共享,整合了社區治理資源;多元服務共擔,創新了社區治理載體。
當代貴州:“五元共治”有益成效及其發展方向?
陳代文: 一是通過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的“多元共治”現代社區治理體系,切實提升了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三力”,提升群眾對社區工作的知曉度和參與度。
二是實現了從“集權管理”向“放權社會”“還權居民”轉變,從“單一行政管理”向“ 多方協商治理”轉變“三變”,從政府完全管理控制社區“獨角戲”變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角戲”。
三是組建志愿服務隊伍50余支,設置志愿服務崗位100余個,制定志愿服務菜單200余個,開展志愿服務達2萬余人次,群眾生活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三感”明顯提高。
四是城市越來越和諧,宜居碧江更美麗。
(責任編輯 / 彭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