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英
摘要:當今社會是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滲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礦山管理也不例外。本文通過分析礦山信息化管理這一概念的宏觀要義,以我國當前礦山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及具體應用為例,試圖闡述信息化技術與礦山管理的關系,以求為我國的礦山信息化技術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信息化;礦山管理;應用分析
礦業的發展關乎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將信息技術引入礦山管理之中可謂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傳統的礦業發展模式早已被時代所摒棄,信息技術在礦山管理方方面面的應用證實了這一技術的巨大功用。如何理解礦山信息化管理?我國在當下的礦山管理中存在哪些不足?信息化技術在礦山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是什么?都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一、礦山信息化管理內涵
礦業是我國的經濟支柱型產業,由此,礦山的信息化管理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國的礦業呈穩步發展的態勢,在礦山開發、設計開采、應用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信息化的引入實際上象征著這一產業的變革,要想更好地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礦山管理之中,就要對信息化技術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礦山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目前在礦山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存在智能技術和網絡技術兩種基礎。智能技術的建設和應用在礦山設備管理能大大提高決策、計劃的能力。智能技術能為礦山管理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案,并有效監控方案的執行和后期效果,從而使礦山企業的管理成本控制到最低點。網絡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礦山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和交流有著重要作用,能進一步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有效的信息資源為礦山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管理者可以從大局出發,對整個信息系統實行全面的管理,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二、礦山信息化管理的缺失
礦山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發展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當下我國在礦山信息化管理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卻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信息意識薄弱,起步較晚。礦業作為中國的支柱型產業,對于我國的發展影響深遠。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步引進,礦山管理開始朝著高質量、高水準的方向發展。然而,由于礦業這一行業體量龐大,轉型困難,與時代接軌較為吃力,導致我國的礦山信息管理技術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從業人員對于信息技術的不了解不熟悉,學習意識較為淡薄,間接阻礙了這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2.管理存在誤區,更新緩慢。礦山信息管理技術不僅需要技術的實時跟進,更需要從業人員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與時俱進。在實際的管理實踐中,管理人員并未做到網站信息的實時更新,更沒有將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嚴重影響信息化技術的效率。管理的這種誤區增加了工作量,拖延了工作時間,可以說是弄巧成拙。
三、礦山信息化應用分析
1.信息化技術與地質勘查。礦山信息化管理的第一個實際應用具體體現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將信息化技術引進到地質勘探階段需要建立地質勘查信息系統。該系統具備精密的繪圖功能與強大的數據支撐系統,通過復雜的運算便于建立模型,以指導下一步工作的展開。
2.信息化技術與礦山開發。礦業的核心在于礦產的開采與挖掘,所以將信息化技術與礦山開發相結合是信息化礦山管理最為重要的步驟。中國是礦業大國,礦山信息化開發直接影響著礦山的實際利用率與開采率,由此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提升管理人員知識技能與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還應該因地制宜,不可搞一刀切,將信息化技術與當地的實際開采狀況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3.信息化技術與資源管理 。為了進一步推動礦山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必須不斷加強礦產資源的信息化管理。礦產資源的信息化可以通過互聯網向社會提供更多透明有效的信息,推動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前期的準備工作是為了礦產資源的豐富與優化,將信息化管理技術引入到資源管理中,可以與業界分享更多的信息,從另一個方面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約人力物力財力,是一種較為便捷的管理方式,也符合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4.信息化技術與安全生產。安全生產一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無論是在礦山開發過程中,礦產開采過程,還是其他類型的生產環節,安全是每一個從業人員及社會關注的焦點所在。煤礦事故的頻發為社會敲響了警鐘,也為礦山信息化技術提出了新的難題與挑戰。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視作安全生產的一種保障,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礦山安全數據庫的建立實際是從外部環節規范監管所開采的礦是否合乎標準,關于安全組織管理、行為控制、場地、設施管理都有明確的數據要求與管理規范,這對于安全生產的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外部監控是保障安全生產的第一步;其次,安全評價系統的建立是對于可能存在的或已有的安全隱患進行追蹤評測,是防患于未然的關鍵環節。事故的發生不僅帶來妻離子散的悲劇,也為企業的經濟增加了負擔,更可能追究法人的刑事責任。安全評價體系則可謂一舉兩得。目前比較常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定性評價法、概率風險評價法、事件樹分析法和人工神經網絡法;除了從外部環節以及對于安全隱患的評估追蹤,還需要進行技術分析與反饋。在應對突發的安全生產問題,應建立充分的應對機制。礦業從業人員還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以及對于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從各個方面保證自身的安全。我們可以從加強技術改進、對安全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檢查各項措施的實施狀況等方面著手對安全事故進行補救。
在我國當下的礦山管理中,將信息化更好地融入其中,并造福礦山管理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信息化礦山管理不僅需要國家財政的大力扶持,也需要行業從業者的共同努力。時代在發展,行業在變革,唯有保持知識的更新,技術的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早日掌握礦山化信息管理技術,早日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劉波.礦山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及發展[J].電子制作.2014年第5期.
[2]王美梅.淺談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J].中外企業家.2011年第17期.
[3]雷勝利.淺談礦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J].科技信息.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