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東(山東省無棣縣畜牧獸醫局’山東 無棣251900)
提高洼地綿羊羔羊成活率的關鍵措施
范文東(山東省無棣縣畜牧獸醫局’山東 無棣251900)
筆者根據多年洼地綿羊養殖經驗,談談提高洼地綿羊羔羊成活率的幾項關鍵措施。
選種選配是養羊業的基礎,能夠影響下一代羔羊的健康。
1.1 公羊 要選擇體格高大、體質結實、精力充沛、食欲旺盛,有良好的雄性姿態、頭頸結合良好、眼大有神、前胸寬、身腰長、肌肉發達、四肢端正、無腐蹄,兩側睪丸發育勻稱且大小適中、手感良好、不形成吊睪,性欲強、臊腥味較濃、鳴叫聲高昂洪亮的青年公羊作為配種公羊。
1.2 母羊 要選擇骨架大、四肢粗壯、鼻孔大、嘴頭齊、角叉深,眼大、明亮有神、向外凸出,耳大而長,頸較粗、長短適中,頸肩結合良好、肋骨弓張、胸寬、深,腹圓而大、背平腰長、肷窩大,尻體長、寬而平,毛短而亮,乳房大、呈球形、基部寬廣、左右大小對稱、彈性好、無硬結、無附奶頭,并且是從每胎雙羔或多羔中選留的青年母羊。
1.3 初配 洼地綿羊初配應在14~18月齡。母羊初配年齡過早,會影響自身和后代的體質和生產性能,初配年齡過遲,不僅會延長世代間隔,降低遺傳進展,而且也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配種。經驗表明,只要母羊的膘情好,當體重達到其成年體重的70%時,可進行第一次配種。早熟品種、飼養管理條件較好的母羊,配種年齡可提前。種公羊最好是在1.5歲的時候進行初配。
1.4 產羔 每年最好安排在三四月份和八九月份產羔,一方面避開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另一方面三四月份飼草充足,有利于母羊體況恢復和羔羊生長;八九月份孕羊膘肥體壯,奶汁充足,氣候溫和,牧草還未枯老,且營養豐富,也是產羔的黃金時間,此季節所產羔羊體質健壯、開食早、長勢快、抗病性強,進入寒冬時節體重已達15kg左右,可抵御寒冷。因此盡量在春秋兩個季節配種,且配種要及時,遵循“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少中間配”的原則。

2.1 公羊 公羊全年保持中上等膘情,保障健壯、活潑和精力充沛,舍飼羊每天應保證至少6 h的運動量,使之保持良好的體況和旺盛的性欲,確保精子質量。并在配種前1~2個月進行補飼,到配種旺季,應飼喂適口性好,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混合精料和青干草,混合精料每天每只補飼 0.1~0.3kg。
另外,種公羊要單獨飼養,不與母羊混群,青年公羊達體成熟時方宜配種,且配種要適度,每天配種1~2次為宜。旺季每日可配種三四次,但要注意連配2d后休息1d,每天還要補喂1~2個雞蛋,有條件的最好人工授精。
2.2 母羊 配種前做好驅蟲、藥浴、防疫、修蹄等工作,并根據母羊體況進行適當補飼,使之配種時膘情適中、體格健壯,確保母羊正常發情,排出高質量的卵子。母羊妊娠前90d,胎兒生長較慢,所需營養不多,妊娠母羊能達到飽腹即可。妊娠后60d是胎兒快速增長的階段,此期不僅要使母羊吃飽,還要吃好,滿足母羊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適當的運動,以利于胎兒產出,減少難產。另外,妊娠后要注意不喂發霉變質、冰凍飼料,放牧的羊群不跨越壕溝,不打冷鞭,出入圈門要攔羊,防止擁擠造成流產。不亂用藥物以防生產畸形胎兒。冬春枯草季節和懷孕后期,要堅持補飼,配合精料、多汁飼料、優質青干草,同時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夜間進圈休息或補料時,應嚴格按大小、強弱分群管理,避免以強欺弱或擁擠而造成機械性流產。
羔羊離開母體降生到一個新環境,由于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抵抗力低,護理及飼養管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疾病導致死亡。因此,做好新生羔羊的護理及飼養管理對于提高羔羊成活率非常重要。
3.1 保溫 保溫措施不力、溫度低是羔羊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產羔舍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上,最好維持在15~20℃。冬季如果母羊在室外突然產羔,應立即抱回溫暖產舍。如羔羊因寒冷發生呼吸暫停,可用38~40℃溫水進行洗浴搶救,水浴時羔羊頭部露出水面,嚴防嗆水,一般浸泡20~30 min,待羔羊復蘇后,立即擦干全身,同時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3.2 防窒息 羔羊產出后,應迅速將其口、鼻、耳中的黏液摳出、擦凈,如遇胎膜未破者應先撕破胎膜,以免堵塞呼吸道或異物進入肺部產生窒息。羔羊身上的黏液最好讓母羊舔干,如果母羊不舔,可在羔羊的頭臉和身上撒點飼料、麩皮或將羔羊身上的黏液涂到母羊口鼻上,引誘母羊舔食,這樣有助于增強母子感情,促進胎衣排出和乳汁分泌,也有助于促進羔羊血液循環。如果發現產下的羔羊有心跳而沒有呼吸,多是因口腔或氣管中有羊水,此時可將羔羊后肢提起,讓其頭朝下,輕輕拍打頸部和胸部使羊水流出,再用紗布擦干羔羊口腔內的羊水,雙手對其胸部一壓一放,直至羔羊呼吸正常為止。如果有心跳沒呼吸,又沒有嗆羊水,就在鼻孔部涂搽碘酒或酒精,以刺激呼吸,同時肌注尼可剎米1 mL(興奮呼吸中樞)進行救治。
3.3 防臍炎 羔羊臍帶一般可自行掙斷,只需用碘酊消毒斷頭便可,如不能掙斷,應將臍帶遠端血液擠向腹部,然后用消毒的剪刀距腹部4~5cm處剪斷并結扎,斷端用5%碘酊消毒。若臍帶有出血現象,可用熱烙鐵燒烙斷端止血或用消毒的縫合線結扎止血。
3.4 吃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抗體、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乳糖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抵御疾病,提供營養,維護產后體溫,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胎糞排出的作用,因此,應在人工輔助下保證羔羊出生30min內吃好第一次初乳。對于產后失去母羊的孤羔、多羔或缺奶的羔羊,要先設法讓其吃足初乳,然后盡快找到保姆羊或實行人工哺乳。保姆羊一般都是產期相近的單產母羊或失去羔羊的母羊或奶水富余的母羊。如保姆羊暫時不愿代哺乳,則需多次人工調教直至保姆羊愿意為止。人工哺乳首選羊奶、牛奶,也可用奶粉、代乳品等,用奶粉和代乳品時要嚴格掌握配乳成分和濃度,要注意衛生和消毒,做到定時、定量和定溫,以防漲肚和拉稀。初產母羊有的出現拒哺的情況,多是因乳房漲痛引起,要對乳房施以熱敷,輔助哺乳幾次即可。
3.5 斷奶 羔羊15日齡時可以給其飼喂嫩草或樹葉,刺激其食欲,增加唾液分泌,鍛煉胃腸機能。羔羊20日齡時,適當補飼豆奶粉、玉米粉、少量麥麩等,或用精料粉與切碎的青草混合補飼。
羔羊的斷奶時間應根據其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情況而定,一般50~60日齡即可斷奶。如羔羊營養良好、發育正常能自由采食,并出現正常反芻時,于45日齡左右就可斷 奶。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母羊體況恢復,為母羊再次發情配種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有利于鍛煉羔羊獨立采食草料的能力,以加快其生長發育。對于弱小羔羊應酌情延長哺乳時間。斷奶時,要把羔羊留在原圈舍培育,將母羊趕到較遠的羊舍飼養,要盡量避免羔羊因環境變化戀母而影響采食。羔羊離乳后要加強飼養和放牧,以滿足羔羊生長期對營養的需要。
3.6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響羔羊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
3.6.1 消毒 要堅持對羊舍、運動場、用具及周圍環境的定期消毒和發生疫情時的強化消毒,消滅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糞便要勤打掃,墊草要勤更換,且糞便和墊草必須運送到指定位置,經7~15 d以上堆積發酵處理,達到殺滅病原菌、寄生蟲或蟲卵的目的。
3.6.2 防病 要對羊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病、梭菌病、羊痘、羊傳染性膿皰(羊口瘡)、羔羊痢疾、羊腸毒血癥、羊快疫、口蹄疫等嚴重傳染病按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種。對絳蟲、肺線蟲、肝片吸蟲、疥螨、虱、蠅等危害嚴重的羔羊體內外寄生蟲病做好藥浴和驅蟲。2月齡時開始藥浴,每隔4~6個月藥浴1次;3月齡開始驅蟲,每隔2~3個月驅蟲1次。飼養管理人員要經常巡視,防止拉稀、臍炎、感冒等普通疾病的發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病羔應進行隔離飼養,死羔和污染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防污染周圍環境,傳播疫病。要對羔羊常發的痢疾、感冒、肺炎等疾病進行重點預防,可以在分娩前20~30d或10~20 d,給妊娠母羊注射羔羊痢疾氫氧化鋁菌苗,使羔羊通過吃奶獲得被動免疫。也可在羔羊出生后12 h內服用土霉素,每只每次0.15~0.20g,每日 1 次,連服 3 d;3~4 日齡肌注含硒牲血素和VB12各1 mL,以預防羔羊肺炎、下痢、營養性貧血與硒缺乏癥。
S826.45
C
1001-8964(2017)07-0040-02
2017-05-17